老人心脏穿了个洞50多年后终于补好
家住深圳市光明区的杜先生,前几天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深圳市中医院的大门。杜先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而且缺损较大,相当于乒乓球大小。加上年龄大了,又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差点不能顺利手术。经过深圳市中医院的治疗,杜先生心脏上的洞“补”上了。
检查发现心脏病,做手术可能导致死亡
今年50多岁的杜先生,从小就觉得自己容易累,但是没有往疾病方面去想。最近几年,杜先生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劳累后会出现胸闷、气促的情况。杜先生来到家附近的医院检查,拿到心脏彩超结果时,医生告诉他,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而且缺损较大,直径有25mm,相当于乒乓球大小。彩超还显示左、右心房间的血流呈现出双向分流,提示有重度肺动脉高压。
为了治病,杜先生跑了不少医院。由于杜先生已经表现出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风险很大,并且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右心功能不全,顽固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更严重的会导致病人死亡。他被数家医院建议到技术力量更好的医院治疗。
几番周折,杜先生来到深圳市中医院心胸外科就诊。该科主任程颖、滕晏丰医生仔细分析后,认为依然存在治疗的机会,治疗的关键是要降肺动脉压。
在认真研究了杜先生的病情和他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征求了杜先生及家人的同意后,医生选择了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特异性降肺动脉压药物、中医药联合用药方案。
在半年多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对杜先生的病情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显示他的病情呈积极向好发展的趋势。不过医生认为,杜先生的情况正在好转,但长期的左向右分流,必然会造成肺动脉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影响心肺功能,造成生存时间缩短。心胸外科团队经过病情分析和讨论,认为杜先生已经出现治疗拐点,决定手术闭合房间隔缺损。
微创手术补上心脏缺口,患者康复出院
深圳市中医院心胸外科联合麻醉科、超声诊断团队对杜先生进行了认真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决定采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种微创手术可以降低传统心脏直视手术的风险。
医生介绍,这个手术的优势是微创,难点是手术、麻醉和超声的相互配合。手术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维持循环稳定的同时,还要控制呼吸保证外科医生手术有一个良好的暴露。食道超声的引导,和对缺损位置、大小的判断,对手术医生最后决策至关重要。选择封堵器大小,放置位置是否合适,如何控制好出血风险,防治进气,是否释放封堵器,是否需要加固固定都需要手术医生迅速判断做出决策。
3月20日,杜先生的手术顺利完成,经过术后监护和治疗,近日,杜先生终于可以顺利出院。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