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走出文化均衡化发展路径
“图书馆之城”建设深入社区,“十分钟文化服务圈”蓝图展开

深圳坪山美术馆举办的“共时”展。

深圳自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和开展“文化强市”建设以来,文化发展迅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层级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中“图书馆之城”建设深入到社区,成果显著,可谓全国范例。而文化机制的不断创新,也让不同层面与不同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与设施展现出活力。
深圳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市文化设施均衡化布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圳模式。在文化设施的布局中,深圳大力推动原特区外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文化设施的全面开花,“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分布在南山、龙华、坪山各区,建成后将形成各区文化设施的均衡发展;同时大力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
以前觉得坪山距市中心特别远,后来去到坪山美术馆看展览,去到坪山大剧院看演出,就不再觉得远了,正是文化拉近了空间与心理的距离。
——深圳本色艺术空间创始人、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大使许晓英
创新
坪山美术馆开馆一周年
展现深圳公共服务体系机制创新范本
3月30日,坪山美术馆迎来开馆一周年纪念,这一看似平常的日子与事件,对于深圳文化布局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2019年,坪山区无疑成为深圳文化界关注的一大亮点,先有坪山美术馆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机构运行机制的漂亮亮相,后有坪山图书馆公开聘请哲学家周国平任馆长的一波骚操作,以及坪山大剧院开幕演出带来的高端期待,使坪山区成为深圳文化现场的后起之秀。让市民看到人文坪山正在成为现实生活的文化景观。
坪山美术馆用一年时间,3场有影响力的精彩展览,快速建立了自己的口碑。这与其开馆时就确定的定位有密切关系。南都记者了解到,坪山美术馆筹建之初,坪山就提出了高标准运营管理的要求,并创新思路,邀请坪山文化智库的专家召开专题咨询会,围绕“我们要办一个什么样的美术馆?”主题展开思想碰撞,力争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打造成为坪山的文化新名片、新标杆,全面提升深圳东部中心文化生活品质。“打造无边界艺术空间”、“为坪山文化走向国际化探寻出口”、“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良策,为坪山美术馆的未来定位与发展开启了一扇扇“豁然之门”。
坪山提出,要融通传统公立美术馆和民间美术馆的优势资源,致力于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于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让美术馆更好地服务公共文化、引领城市审美、切中发展脉搏。
作为后起之秀的坪山公共文化服务展现出深圳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范例,也体现出深圳文化设施均衡化布局取得的初级成果。
布局
盘点深圳十大文化设施
勾勒各区文化地图
坪山文化场馆的机制创新,使深圳东部地区展现出文化的活力与光照。未来,作为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自然博物馆也布局在坪山,该馆落成后,坪山也有了市级文化场馆。
记者了解到,正在进行国际招标设计方案的深圳自然博物馆选址于深圳市坪山区燕子湖片区,该片区位于坪山区几何中心,坪山中心城东南侧,临近坪山中心公园及坪山图书馆、美术馆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大型综合性自然博物馆,集自然历史遗物收藏中心、自然标本陈列展览中心、自然科学研究中心和科普教育中心为一体,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座创新型自然博物馆。
同样布局在深圳东部的还有位于大鹏新区的深圳海洋博物馆,海洋博物馆将凸显深圳海滨城市特点,展示世界海洋自然、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文史,展示人类从认识海洋到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过程,体现海洋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东部的两大文化设施遥相呼应,同属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的深圳歌剧院、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暂用名)分别布局在南山区东角头片区、南山区后海滨湖带、南山区前海滨海区域。而深圳科学技术馆将建在光明区中央公园地块,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落脚在宝安区凤凰山地块,深圳美术馆新馆将建在龙华区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深圳音乐学院将则分布在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只有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将建在福田区香蜜湖片区,与市中心区现有的文化设施毗邻。
记者了解到,深圳科学技术馆(新馆)项目位于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光辉大道与光明大道北段交界处。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6公顷,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紧邻楼村水北岸,周边将聚集科学公园、光明书城、美术馆、都市农业公园等一大批公用设施项目。该馆功能定位提出打造“双中心”的概念,即打造一座代表深圳城市形象、彰显深圳城市品位、突显深圳科技和创新发展的国际一流特大型公益性科学探索中心和公众创新中心。落成后,将形成深圳西北部的文化聚落,带动光明区的文化发展。
南山与已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福田,则成为市中心区域的两大文化高地。选址于南山东角头的深圳歌剧院,系大湾区最高标准、规模最大,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单体规模10万平方米,将超过同处大湾区的广州歌剧院、珠海歌剧院。
深圳歌剧院将由歌剧院主体建筑、建筑群落和配套群落组成。将成为国际化综合型文化交流新平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最高标准艺术殿堂,深圳市文化地标。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将肩负打响“深圳设计”全球品牌的基础责任。“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在深圳各区的规划与布局充分体现均衡化发展特点。
未来
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
“十分钟文化服务圈”蓝图展开
近年来,深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文化街区。按照“都市风范、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市场需求”的要求,以及错位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推动南头古城、大鹏所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大万世居、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等特色较为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街区,进行规划定位和完善提升,打造代表深圳文化形象的“特色文化街区”,形成新的城市文化景点。这些“特色文化街区”同样分布于深圳各区。
而由深圳出版集团立足深圳特区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发展要求,提出的“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发展战略,更是夯实了“十分钟文化服务圈”的深圳蓝图。2018年7月,深圳书城龙岗城开业;2019年12月31日,深圳书城龙华城(简称“龙华书城”)开业,这使深圳距“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战略目标更为接近。
龙华书城被称为一座“美学书城”,其占地面积10562.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000平方米,经营面积29500平方米。其中书业经营面积占约四成,其他配套业态、公共活动区面积约2.95万平方米。龙华书城是被列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惠民工程。龙华书城作为第6代大型文化综合体,向深圳市民展现现今大书城的最高水平,是深圳迭代升级“深圳书城模式”,该书城的开业让生活在龙华区的市民拥有了更便捷的文化生活。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