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光峰科技合伙人、CEO薄连明:

应对疫情冲击,企业要有底线思维和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力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莹 05-08 00:50

扫码看 访谈视频

  本期座上宾: 薄连明 光峰科技合伙人、CEO

历经六年的专利拉锯战,光峰科技与卡西欧在今年3月握手言和。一场科创板新贵与日本老牌世界级企业的较量,以全面和解告终。自2013年起,光峰科技便陷入专利纠纷的漩涡,先后收到逾20起无效宣告请求,其中9起维持公司专利权有效,7起请求人自行撤案,4起仍在审查中。

去年7月,光峰科技作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之一,成为“广东科创第一股”。而随后便遭到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达电子”)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颇具戏剧性地演变成“科创板专利第一案”。不过在今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台达电子所持有的发明专利“光学系统”和“蓝光合成方法及系统”专利权全部无效。

逐渐摆脱专利纠纷的羁绊,光峰科技如何行稳致远?这家年轻的上市公司,背后站着一位老练的舵手——光峰科技合伙人、CEO薄连明。公开资料显示,在履新光峰科技CEO之前,薄连明已是规模超千亿的龙头企业操盘手——TCL集团总裁,他在TCL工作长达17年之久。

对于人生的新选择、新旅程,薄连明将自身的发展比作股票:“在一定的高潮时,人真的要勇于把自己抛掉。就像抛股票一样,在最高点的时候抛。人也一样,在觉得自己快到顶点的时候,就赶快要开启第二条生命曲线。”

光峰科技便是薄连明“第二条生命曲线”的起点,这家激光显示科技企业,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一次跨界重生。今年4月中旬,薄连明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在TCL的时候,企业比较大,1000多亿,我刚来光峰科技的时候不到10个亿。但我不太看重规模到底是大还是小,大不一定美,小也不一定美,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才是最美的。”

谈疫情影响

得益于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总体比较平稳

南都:光峰科技2月10日就已经复工,截至目前,公司复工复产的情况如何?一季度,疫情给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多大的冲击?

薄连明:我们是深圳市首批复工的企业,当时复工率还不是特别高,经过了差不多近20天的时间,从50%的复工率提高到80%,现在已经100%了。复工也是一个爬坡过程,我们自己虽然爬坡比较快,但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复工还是比较慢的。因为我们有些产业链是在外地,还有个别供应商在湖北。湖北的复工时间更晚,直到3月24日才部分复工。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复工已经基本是100%了。

疫情对公司业绩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今年年初,春节前刚开年的形势特别好,我们预计2020年的第一季度会比上一年同期大致要增长30%左右,一片乐观。但疫情来之后,确实是给大家都带来了猝不及防的影响。实现30%的增长是不太可能,总体来讲,我们还是平稳中略有下滑。原来2月份的时候还比较悲观,3月份有个反弹,综合一季度下来,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

南都:从你的观察来看,疫情对整个显示行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薄连明:疫情对于整个显示行业而言,刚开始是供应不足,当时物流不畅,生产供不上。后期来讲就是需求不足,开始是国内受影响,后期是国际受影响,几层影响叠加在一起,很难说能够幸免于难。但是它的冲击可能真的不像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那样的直接冲击,我们是由于整体需求受到了一些抑制,受到一些影响。

4月份到现在,应该说是国内需求基本上慢慢在恢复,但国际需求受影响比较大,欧洲、北美等地区目前需求都基本上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国际需求占到光峰科技的20%左右。

南都: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对光峰科技会带来一些大的挑战吗?

薄连明:这个挑战倒不是特别大,因为中国是产业链环境最完备的一个国家,供应链是比较完整的。由于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所以恢复起来比别人要快很多。目前来讲,全球疫情的流行,对我们整个供应链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危机,这也是得益于中国多年来产业链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优势。基本上我们所处产业的供应链还比较平稳,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谈危中有机

“宅经济”由主动选择变成被动式选择

南都: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宅经济”的话题度很高,光峰科技也在做家庭影院的业务,危机中有没有一些利好?

薄连明:实际上,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有两块业绩增长比较快,属于逆势增长。第一块是跟TOC相关的,比去年同期大致增长30%以上,对一季度业绩起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这背后可能就是由于“宅经济”带来的利好。因为疫情期间,大家只能隔离在家,在线教育、家庭娱乐等显示产品的应用可能是恰逢其时。

“宅经济”这个词应该说是在前几年都有萌芽,但那时还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但这时候来讲,都是普遍的被动式选择。“宅经济”应该是今天不得不做的一个事情了,所以我觉得围绕“宅经济”,服务于人在家的需求,不接触性商业,相信对于显示行业来讲,我觉得还是蛮有信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国内市场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南都:接下来,光峰科技在研发方面是否会加大力度?

薄连明: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比较大。在整个科创板上市企业当中,我们研发投入的绝对额和研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是排在前面的。而且我们积累的专利数量也是在首批25家企业当中排在前列的。研发投入在去年占到12%左右,这个比例还是蛮高的。因为我们的收入去年是比2018年增长了43%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占比是又进一步增加了。

南都:当下,新基建正成为经济发展领域的热词。随着新基建的发展,对于激光显示行业而言,有哪些利好?光峰科技如何布局?

薄连明:“新基建”这个词,国家前几年就提出来了,但在今年的疫情下,恐怕就要变得更加现实。因为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要复苏,全球要复苏,尤其中国经济复苏要走在全球前面,必须要靠一些手段。如果说继续延续过去那种大水漫灌,搞“老基建”或传统意义上的基建,这种拉动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真正体现边际递增规律的只有一个,就是科技创新。就是说你越投入,到后期越会有成倍的放大效应。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动能,从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变到科技创新,这个提法在过去几年一直在进行。所以我觉得新基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换一个词,它就是科技创新。我们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企业,新基建这个词更有点像为我们这种科技创新型企业量身定做的。

新基建主要是围绕数字化、智能化、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轨道交通等等,这些都属于新基建的范围。而这些新基建范围当中,我觉得激光显示可以广泛应用到这些领域。

从我们的产品来讲,由于新基建的发展,比如5G的传输带来质的变化,使显示的内容可以更快地下载、更高清。高清的显示需要靠设备本身,但是传输需要靠通路,5G给大家带来一些便利了。这也是将来“宅经济”可能会变得更加现实的原因,就是传输不迟钝,更具便利性。

南都: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在修炼内功,提高效率、投入研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拓宽护城河,以便疫情过后迎接下一个行业爆发期。光峰科技有做一些准备吗?

薄连明:企业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自己的竞争力还是要非常稳固,你竞争力不稳固,再有好的机会你也抓不到。真正的竞争壁垒就是你的科技实力,研发投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光锋科技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管有没有这次疫情,研发的投入和决心都不会变的。

今年以来,我们是受疫情影响,各种费用都在节约,只有一项投入没有节约,而且在加大,那就是研发投入。所以从这个点来讲,就是要不断的累积我们的竞争力,拓宽自己的护城河。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我觉得是内在的必然要求。

谈疫后应对

还是主要围绕自己的主赛道,长期耕耘

南都:面对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很多中小微企业可谓困难重重,它们该如何应对危机?

薄连明: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要比大企业弱,这是客观现实。所以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因为中小微企业解决了大部分就业,这个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现在国家政策的一些着力点也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作为企业来讲,根本上还是要靠自己。

这时候,我觉得小企业要基本做到两条,第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就是你的现金流不能断;第二是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独特的发力点,尤其是小企业,应该把自己的面要缩得更窄一点,应该是走一种“针尖顶破天”的思维模式。这恐怕是小企业在困难时期能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准则,要能够聚焦到真正起作用的点上去。

南都:你在参加一场企业家间的论坛对话时,提到困难时期企业间的依存关系,这是一种抱团取暖的生存方式吗?

薄连明:现代企业很难封闭式生存,企业是一个社会生命有机体中的一部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好,企业才能好,社会不好,企业不太可能好,大家是荣辱与共的、休戚相关的。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不好,企业肯定就很难做。疫情期间,我们也会帮上下游的企业解决困难,做一个很好的企业公民,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南都:你给光峰科技的发展提了一个“榕树模式”,我想这个模式有没有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一些独特的作用?

薄连明:光峰科技的发展模式,挺像南方的榕树,它最主要的特征是独木成林,它是一条根,然后根扎得很深、很密,但是它会有很多的气根,这气根慢慢的生长起来之后,又重新扎到土壤里头,形成独立的树干。我们的根就是ALPD激光显示技术,主干就是核心器件,我们的光源、光机,但衍生出来的应用场景很多,包括影院、家庭、工程、教育等,这些应用场景都会独立成若干个气根,它们自己就扎在土壤里头,然后给主干反哺现金流,这就是一个“榕树模式”,独木成林。

表面上看,光峰科技涉足的领域很多,有高端影院、有TOC的家庭用户、有工程、有商教,但是我们的根就一个,干也是一个,所以这个模式就比较清晰。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受到影响的比如影院,到今天为止,影院还没有恢复。但是另外一个跟着发展的家庭TOC的产品,这个领域反而扎得比较迅速、比较深。然后这时候对整个公司的支撑就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南都:对于一个公司的市场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您怎么看?

薄连明:我相信公司的长期价值。我经常把一些公司分成两类,一类是快公司,一类是慢公司,快公司可能就是类似于互联网企业,今年成立了,明年就上市了。我们就是慢公司,慢在哪里?讲究长期主义,长期坚持在一个领域当中,不断夯实自己的竞争力。

光锋科技还是主要围绕自己的主赛道,长期耕耘。而我觉得选择赛道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赛道足够长,可以拼耐力。如果这赛道太短,不等你跑到头比赛可能就结束了。像不断暴雷的公司,我觉得可能赛道就太短;二是赛道足够宽,可以参与的竞争者就比较多一点。另外从企业来讲,横向拓展的空间也要大一点。激光显示产业的赛道足够长,你一眼望不到底,可以慢慢的来跑马拉松。赛道也足够宽,各种应用场景无处不在,所以你发挥的空间大。

策划统筹:王莹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王莹

今年以来,我们是受疫情影响,各种费用都在节约,只有一项投入没有节约,而且在加大,那就是研发投入。所以从这个点来讲,就是要不断的累积我们的竞争力,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薄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