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很多一线人员的名字我们不知道,希望下一代看到奉献的力量

宝安中医院中医师谢嘉嘉讲述雷神山抗疫经历,他说团队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打出组合拳,病区全院出院率最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榕 06-09 00:40

“明天就走,去不去?”

“好!”

2月17日,深圳市首支中医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作为中医医疗队中的一员,宝安中医院(集团)谢嘉嘉医生代表宝安奔赴武汉支援。

当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如果说有没有过犹豫呢,其实考虑过风险是有的,但这是我的职责范围。我本来就是在ICU‘打滚’的,搞呼吸急诊的,一线需要我,我就去,就是这么简单。”谢嘉嘉说。

谢嘉嘉的妻子是护士,听到丈夫要去湖北支援的消息,她一点都不意外,只是有点担心。谢嘉嘉说,“本来想着父母会担心,但二老都是医生,其实都能理解,也很支持,叮嘱我做好防护,反正家那头我是不用担心了。”

就这样,谢嘉嘉出发了。

悬壶出征

接诊雷神山C6病区首批病人

齐心协力不到半天收满48张床

在前往武汉的高铁上,谢嘉嘉不知道到武汉要支援哪个医院。当时整个车厢的气氛比较沉重,谢嘉嘉说,一是大家还互相不认识,又戴着口罩,交流不便,二是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攒着一股劲,在为这次支援武汉做着心理准备。

到了武汉,一下高铁,冷风潇潇,看到新闻报道日益增加的感染和死亡人数,谢嘉嘉心里又多了一份沉重。来武汉后将会面对什么?自己能不能做好?在没见到患者之前,谢嘉嘉和其他队员其实心里都没底。

当接到通知,深圳中医医疗队支援的医院是雷神山医院时,谢嘉嘉心里挺激动的。还没到武汉之前,谢嘉嘉就关注着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2月18日,到武汉的第二天,谢嘉嘉和队员们进入雷神山医院,被分配到的感染三科六病区,也就是C6病区。

当时C6病区空空如也,谢嘉嘉和队员们做起了“搬运工”,把支援物资一件件搬进病区。白天干活,晚上培训。谢嘉嘉说,每个医护人员都要学好防护知识,不及格不能进病房,连续两晚,都学到后半夜。

2月20日,C6病区迎来了第一批病人,不到半天,就收满了48张床的病人。“能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完成这些任务,其实还是很震撼的,这是所有医护团队齐心协力的结果。”谢嘉嘉说,我这帮队友都是很厉害的,用广东话说就是“好醒目”啊,有什么事情,一说就明白,没有磨合期,都是很高效的,大家合作起来就很舒服。

在雷神山的日子里,一方面每天查房,观察病人的动态变化,打针、监护、抢救、吸氧,另一方面,中医医疗队发挥中医特色,打出了组合拳,结合病人的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开中药,再配合穴位针灸、给他们发放深圳自制的防感香囊,一些逐渐康复中的轻症患者,还会教他们做做八段锦,舒展舒展筋骨。

“作为一名中医人,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次我们团队负责的C6病区,零死亡病例,全院出院率最高,中医药参与治疗率百分之百。”谢嘉嘉说。

严格管控

最“严苛”院感战友

你们“吹毛求疵”很暖心

面对新冠肺炎,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防护。“说到防护,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特别感谢院感(工作人员)。”谢嘉嘉说,刚开始医护人员都知道这病毒传染性很强,院感工作人员时刻紧盯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抓得特别严,一天要洗很多次手,而且都得按照七步洗手法,医护人员们洗手洗得都快要脱皮了。

在武汉,对于谢嘉嘉和其他医护人员来说,进入医院支援,一定要过穿脱防护服的关。谢嘉嘉介绍,在雷神山支援时,每次穿脱防护服的时候,虽然是一人一隔间,但院感的工作人员会通过摄像头看着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

“一旦操作不规范,纠错的声音马上就从对讲机传过来,让你头皮发麻,满头黑线。”谢嘉嘉说,有时会听到院感工作人员说,“刚刚你脱口罩的时候,手被污染了,赶快去手消”之类的话,全病区都听到。无论是主任、护士长还是高年资医护,在院感面前人人平等,做得不好就要批评。因为一个人感染,整个团队都要遭殃。

不上班的时候可以跟院感工作人员说说笑笑的,但是工作起来大家都特别严苛,因为院感就是医护人员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情面可讲。谢嘉嘉介绍,40天的工作里,感染管理是一直在脑里的,不仅要相互监督,还要持续改进,而且特别要注重细节,大到病区、功能区的布局,小到一块抹布的放置,都需要严格管控。“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病区到‘清零’关舱,这一切像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太不容易了。”谢嘉嘉说。

在武汉支援期间,医院也时刻关注医疗队队员的心理问题。谢嘉嘉介绍,每次下夜班的时候,会给每人发一张A4纸让队员们画一幅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反正不能交白纸,画完之后就会交给心理医生进行评估。这让谢嘉嘉觉得,一直有人在关心关注着自己,虽然工作辛苦,但心里充满了力量。

关舱感悟

很多一线人员的名字我们不知道

希望下一代看到奉献的力量

3月28日,雷神山关舱。

3月30日通知深圳中医医疗队第二天返回深圳。“当时其实是有点失落的,太突然了,心里就感觉,是不是还有更优秀的医生留下了,心里还是觉得没留到最后有点可惜。”谢嘉嘉笑着说,通知医疗队员走的时候想的不是可以回家了,而是为什么要先回去。

回到深圳后回忆起在武汉的时间,谢嘉嘉觉得,这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我们整个团队的团队精神很棒,大家互相帮忙,真算得上是生死之交。”谢嘉嘉说,现在大家时不时还在群里聊聊天,谁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大家就都想要帮一帮。

尽管在武汉直面病毒,但谢嘉嘉觉得,其实在抗疫一线的不仅是医护人员。“在战疫一线的建筑工人、清洁工,他们都是在奉献。那些清洁工阿姨几个病区来回跑,换的防护服比我们还多,但是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谢嘉嘉说,他希望自己,还有下一代,都能在2020年的这个春天,看见奉献的力量、担当的力量。

“战疫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不畏生死,越是艰苦越向前的精神,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要承担自己责任。心中有担当、有理想,人生也就不容易走弯路了。”谢嘉嘉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摄影:王蒙歌 刘宇浩

◎一旦操作不规范,纠错的声音马上就从对讲机传过来,让你头皮发麻,满头黑线。 ——谢嘉嘉回忆起严格的院感工作人员,心里暖暖的。

◎战疫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不畏生死,越是艰苦越向前的精神,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要承担自己责任。心中有担当、有理想,人生也就不容易走弯路了。 ——谢嘉嘉

  课程

  “新深圳人·逆行者成长课堂” 将走进深圳多所学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共派出5批77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支援。而在深圳本土抗疫的主战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全院人员取消休假奋战在抗疫一线,还有来自全市各大医院共130名医护人员前往支援。

他们是深圳市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这些“最美逆行者”,也正是新深圳人精神的象征和缩影。经历这次疫情,对于生命,他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新深圳人·逆行者成长课堂”首期李多云医生分享后,6月8日,“逆行者成长课堂”迎来第二课,由宝安宝安中医院中医师谢嘉嘉分享他出征雷神山的经历。

“新深圳人·逆行者成长课堂”在南都App、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均可观看。同时,也将作为特殊的云团课云队课走进深圳部分学校,由学校组织学生团员、少先队员集体观看。

让我们一起为最美逆行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