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百强发布,“深圳系”专利数量领跑
深圳如何进一步培育金融科技头部企业生态体系?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数据库近日出炉一份《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球累计有33个国家、3909家企业申请了金融科技专利,专利规模达到14706件。在本次“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百强”榜单中,中国有48家企业进入榜单,覆盖传统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互联网、电商、科技、通信等领域。
平安系和腾讯系表现抢眼
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深圳系”专利数量领跑,其中平安系和腾讯系表现抢眼。榜单排名显示,平安科技(681项)、腾讯科技(302项)、平安人寿(152项)、平安产险(143项)、平安医保科技(143项)均进入全球十强。
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三的金融壹账通是一家金融科技服务公司,总部在上海。公开资料显示,金融壹账通前身为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同样在平安麾下。入榜的中国平安旗下公司还包括平安普惠(77项,第25名)、平安银行(25项,第68名)等。
值得留意的是,腾讯仍不敌阿里巴巴,其金融科技的专利数量不足阿里(798项)的一半。
按照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在该榜单中,平安系及其子公司以1604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总量成为本年度最大赢家,超过第一名的阿里巴巴。
中国平安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披露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平安已设立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的队伍。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21383项,涉及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
而腾讯方面向南都记者披露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数量超过3.7万件,相对集中在互联网科技领域而非金融科技。其中,医疗AI领域布局的专利300余件。
诸多政策利好加持,深圳加速推进金融科技落地
实际上,对于深圳这个金融重地来说,金融科技创新模式一直是全国先行者。无论是金融科技企业数量、金融科技渗透程度,还是当地政府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圳都位居前列。
这一次疫情,也加速倒逼深圳对于金融科技的突围。就在6月初,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实验室发布《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头部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深圳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共6家,占比22%;数量上仅次于北京(9家),且深圳在金融科技生态链建设等方面特色突出。
报告还显示,深圳市的金融科技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特征。去年仅福田区金融科技全行业营收规模即已达到157.3亿元,就业人数超过1.8万人。
诸多利好政策加持,也让深圳具备金融科技的加速度。去年底,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正式批复在深圳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按照部署,深圳围绕提升信息技术安全运用水平、推动金融与民生服务系统互联互通、促进跨行业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完善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四个方面加速新兴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市30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其中25个项目已上线运营,在抗击疫情、安全可控和惠民利企等方面成效显著。
今年4月,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到6市(区),深圳被纳入到试点城市,将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请创新测试,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而在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据深圳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方面介绍,深圳去年推出了新的金融业人才政策,每年拿出5000万元培养高层次人才。
总部在深圳的金融机构也动作频频。记者注意到,作为深圳两大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招商银行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该行的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科技投入达36.33亿元,同比增长63.87%。
那么,深圳未来要如何培育金融科技头部企业生态体系?有业内人士建议,结合本地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特征,深圳应以监管创新驱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构建数据合规流转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供应链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加强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