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观设计师“云制书” “后浪”隔屏感受书香温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谢湘南 07-13 00:00

朱赢椿、刘晓翔两位设计师直播时的截图。

朱赢椿、刘晓翔两位设计师直播时的截图。

“LIVE!制书实话”将邀请40余知名设计师在线分享书籍设计,传统出版业转战“云端”谋突围

2020年被称为直播元年,突发的疫情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改变了交流方式,很多文化艺术活动转移至线上云端,直播平台成为新的公共文化交流与传播场域,在线直播学做书,也成为近期一个收割流量的线上文化现象。

在“新媒体”形式盛行的时代,受传播方式的影响纸质书籍的销量锐减,从而“危及”传统出版行业的整体生态。许多出版社开始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雅昌近期推出的“LIVE!制书实话”让公众近距离从设计视角了解了纸质书籍的魅力所在。

“LIVE!制书实话”于5月22日至28日推出第一期,首期即获22万的观看人气,最终以破110万+的收看人气收官。而该活动将于7月13日至24日推出第二期,将从更宽广的视角,一窥制书行业全貌。

  A

  最美的书如何制成?

  知名设计师在线教“制书” 首期吸引110余万人次观看

由雅昌文化集团策划,并联合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共同发起的“LIVE!制书实话”系列直播公开课,首期邀请到吕敬人、刘晓翔、陈俊良、吴勇、朱赢椿、马仕睿、张晓栋等七位知名书籍设计师开讲。

5月22日至28日,连续七天,每晚8时,围绕“制书设计”话题,主讲设计师结合自身经验和感悟,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以哔哩哔哩bilibili作为独播平台,与移动端艺术类垂直领域资讯平台—艺术头条APP作为全程直播回放平台,邀请书籍爱好者一同“学海遨游”,了解最美的书是如何诞生的,自己要去设计制作一本书该如何做等既实用又有趣的书业话题。

首期第一位开讲的,是书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他被评为对中国书籍装帧50年产生影响的十位设计家之一,从事书籍设计40余年间他多次在德国、韩国、美国等地举办个展,代表中国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声音。他以《承其魂·拓其体——书艺问道四十载》为题,为观众带来众多书籍设计背后的故事。

第二位开讲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是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作为“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奖项的获得者,曾因出版全书无一汉字、皆由虫子们自主创作而成的《虫子书》,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广泛争议。该书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并获评“世界最美的书”银奖,这次朱赢椿以《怎么用虫子写出世界最美的书》为题,与观众分享了如何做出《虫子书》的趣事。

“LIVE!制书实话”策划人王晓天向南都记者介绍,第一期七讲最终以破110万+的收看人气收官。直播期间,不仅收获了3.3万条弹幕留言,6万余次推文点击,更收获了各界良好反馈。

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万在内的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师生都在追看直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等多个出版社的编辑也在观看的同时不断给出反馈。

  B

  哪些后浪们来“云取经”?

  北上广深观众多 还有不少海外学子看直播

王晓天表示:“在观看者当中我们抽取了其中的近500人进行了调研,发现近七成观看者为设计师和设计相关的学生群体,这表明直播的垂直性明显,覆盖人群精准,内容接受度也较强。18-35岁的观众比例也接近八成,说明好学的‘后浪群体’在向前辈学习取经的路上,充满着追寻的精神。此外,观众群体较为集中的仍是北上广深地区的人群,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还有不少来自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的海外学子每天也在跨越时差与我们云端相会。”

第二期“LIVE!制书实话”将调整直播频率,改为两周六期形式,并在不断引入新设计师的基础之上,加入返场嘉宾与印刷技术工艺负责人的对谈,及与编辑、出版人、作者间的对谈,以期从更宽广的视角,一窥制书行业全貌。未来将持续邀请40余位优秀书籍设计师陆续参与制书实话的直播项目。

第二期邀请到的设计师有赵清、韩湛宁、吴勇、刘晓翔、蔡仕伟、郭蕾蕾等。7月17日,深圳设计师、策展人韩湛宁将以《一本书的诞生》为题,以《阅读看见未来》、《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你是哪里人》、《哈佛中国人》、《红马》等书为实例,对图书从策划到上市的各个环节进行探讨,并对编辑设计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进行深度剖析。告诉观众一本书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在7月20日,吴勇也将作为返场嘉宾,与富有制书工艺实战经验的刘万华进行对谈,共同解密“造书之美与造书之趣”,详解“书籍设计作品中的工艺和技术到底是如何实现的”“理想的设计在印刷实现的过程中又将经历怎样的现实淬炼”等观众关心的问题。

  C

  手制书籍如何隔屏传递温度?

  网络直播制书, 却让人体会纸质书籍 独有魅力

“LIVE!制书实话”在设计界与出版界都引发了热烈反响。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术编辑郭蕾蕾表示,“制书实话”直播公开课,像是一股清流,打开了解决传统出版社纸媒出版的困顿与紧闭的疫情模式,七天“烧脑”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像是七件自媒体出版时代下的新兴出版物,更像是七件新媒介手段创作的“艺术家手制书”作品,用“网红直播”形式传播着纸质书籍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重新诠释与定义了“直播”自身的价值取向,并以这种崭新的“直播概念”,感化、启迪着每一位听众的灵思,让我们隔着屏幕也能感同身受各位演讲艺术家们的气场。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王广福认为,此前七场高质量的直播,七位设计师通过屏幕传递出他们对书籍的热爱甚至“亲人般”的情感。“文本”和“图像”在设计师的手中通过阅读分析、设计构思、材料选取、印刷方式甚至是空间转换等各方面的思考,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握在手里的那份特有的温度和踏实感。网络直播的意义在于及时沟通,这次网络直播,对不少喜爱阅读的人来讲,有趣而又生动。

中青雄狮副总编辑张莙表示:“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出版行业相关直播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活动的整体参与感觉流畅、充实,吕敬人、刘晓翔、朱赢椿等各位老师讲述传授的书籍知识令我等从业者、爱书人受益匪浅。希望能有更多类似活动,把书籍制作这一传统手艺拿到线上用新颖的形式传播,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引导大众感受一种有手艺有质感的生活。”

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秘书长、清华美院助理教授徐小鼎表示:“一直以来,纸质书籍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冲击,以至于我们经常将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作为问题的两极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人们却是通过‘制书实话’在网络直播中体会纸质书籍独有的魅力。在此,原本对立的两者共同担负起知识传播、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功能。我想,这正是这个节目的最特殊的意义所在。”

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母贝旎认为,在这样一个网络发展迅猛的时代里,手制书的意义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所不同,但是手制书籍带给我们的温度却都是不言而喻的,就像这场网络直播分享会一样温暖。

  声 音

“文本”和“图像”在设计师的手中通过阅读分析、设计构思、材料选取、印刷方式甚至是空间转换等各方面的思考,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握在手里的那份特有的温度和踏实感。网络直播的意义在于及时沟通,这次网络直播,对不少喜爱阅读的人来讲,有趣而又生动。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王广福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