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中行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系列专题之一:

落地“硬核”举措探路服务创新 深圳中行以金融力量助力稳企业保就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卢亮 07-20 00:00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对于“金融重镇”深圳而言,该如何践行稳企业保就业的重任,为“六稳六保”任务保驾护航?而作为绽放民营经济的沃土,深圳又该如何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稳外贸促就业,为特区发展贡献金融能量?现在,我们将陆续推出“深圳中行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系列专题,寻找来自时代的答案。

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加码,奏响时代主流之声。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办公室关于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银企对接工作的通知》(深人银办发〔2020〕49号)正式发布。与监管思路一脉传承,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部署,统筹推动,出台多项配套支持措施,推出“提升产品和服务、加强银政企对接、下沉服务客群、扩大客户面”等一整套“硬核”落地举措,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力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

面对时代使命,正是检验金融机构的“试金石”。作为国有大行,肩负时代重任,责无旁贷。深圳中行重点部署全行下沉扩面工作,要求深入重点客群,以畅顺存量产品申请渠道、优化新产品和服务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重要产业链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增量降本、提质扩面,精准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健经营。

这份来自深圳的金融能量,与中小微企业构筑了相融共生、协同共振的生态气候,蔚然成风。

  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浇灌金融活水,与中小微企业共度时艰

面对疫情后的订单增量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正是一次大考验。深圳市理邦精密成立于1995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集医疗电子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且具有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专业型医疗电子仪器设备供应商,同时亦为创业板上市公司。

今年以来,理邦精密供应防疫相关医疗设备,被列入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公司生产的监护仪等产品需求旺盛,激增的订单要求企业保证现金流充裕和产能稳定,具有较大的融资需求。为缓解企业资金困境,深圳中行送来了及时雨,为公司迅速发放9980万元人民币贷款,本笔低成本的贷款发放也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帮助企业稳定生产、保障员工就业。

在深圳中行的大力支持下,理邦精密的资金融通和跨境结算业务得到保驾护航,公司经营情况向好,员工生产稳定。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长132.5%,公司目前员工2263人,较去年新增了373人。

实际上,理邦精密突围资金难关逆流而上的故事,只是深圳中行金融创新服务企业的一个微缩影。

据观察,年初为支持打赢疫情攻坚战,央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相关银行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深圳中行敏捷反应,第一时间推出“中银抗疫贷”产品,对纳入全国及地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188家深圳企业,及符合条件的抗疫类客户,提供高效信贷支持。

“一直以来,我们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时俱进,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该行相关人士表示,已陆续开发以企业纳税数据为基础的“中银税贷通”、以银行结算流水为基础的“中银短贷通”等一系列以信用贷款为主的普惠金融产品,以科技手段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能力。

数字,可以折射“共度时艰”的硕果:截至6月末,深圳中行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投放金额和覆盖客户数均居深圳同业第一,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56户,累计金额15.5亿元,切实将金融支持落实到最迫切需要的客群和行业。

  纾困解难履行“必修课”,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与“深圳智造”的标签遥相呼应,深圳GD公司主要从事数码摄像机制造,是深圳科创企业的典型代表。深圳中行与其2019年6月起首次建立授信合作,为客户批复短期流贷人民币1000万元,授信期间双方业务合作关系良好。

2020年2月起,受疫情影响,该司主营业务生产开工率不足,上下游企业生产未能恢复正常,导致销售回款延迟。同时,随着逐步的复工复产,公司面临支付租金、工资、部分账款等支出,需要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为有效缓解公司还本付息的资金压力,深圳中行在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和资金压力后,主动向客户介绍我行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在客户存量贷款到期前,深圳中行仅耗时一天即为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至10月13日,有效地缓解客户资金压力,支持企业稳定经营。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小微企业经营持续承压,面临资金链紧张、供应链不畅等较大困难,给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稳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深圳中行发挥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对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复工复产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宽限纾困,正是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的核心所在。如何履行好这道“必修课”,正是检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试金石”。

针对中小微企业,深圳中行提供“无还本续贷”或“延期还本付息”服务,帮助其缓解暂时经营或资金周转困难。针对小微企业主,深圳中行提供暂缓还款服务,疫情以来为162名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办理暂缓还款,涉及金额4.6亿。

一大波让人目不暇接的纾困举措,更是彰显了深圳中行对于这道时代功课的初心。“我们切实落实对小微企业减费让利政策,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相关人士如数家珍表示:“针对普惠客户,除房地产押品评估费由我行承担外,其他类别的押品评估费也由我行承担。对于普惠小微企业需购买押品财产保险的,由我行承担保费。对于重点外贸相关物流企业国际运费支付,我行均减免汇款手续费。对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收费实行减免……”

正是这些接地气的举措,让深圳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储备了驱动力。

  银政携手下沉服务客群,打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

日前,在南湖街道嘉北社区海外联谊大厦里,很多小微企业第一次和金融机构如此近距离面对面沟通交流,直陈困难和需求。这一幕,让大厦里的很多企业家甚感欣慰。

实际上,这是深圳中行落实“下沉扩面服务工作”的精神,相关负责人亲自带队拜访企业深入基层,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并逐笔对接触企业登记台账,详细记录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同时,整理拜访明白纸和对接工作建议模板,向全辖传递对接工作经验。

中小微企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为小微客群画像,为下沉市场小微金融服务助力,直面小微用户的长尾需求,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降低小微用户的融资成本,实现与小微企业共成长,又是深圳金融行业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次“大考”。

面对“考卷”,深圳中行主动营销对接、参与下沉社区稳企纾困,积极参与深圳人行与罗湖区政府发挥社区优势推动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深入南湖街道与20余家企业对接联系,并提供融资支持。同时,整理形成社区对接工作模板,要求全辖实施银政企主动营销对接,主动与街道和社区下沉对接,以街道为抓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开展银企对接和宣传活动,梳理试点社区企业融资状况,扩大融资覆盖面,打通政策传导末梢,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目标。

金融服务没有天花板,也没有终止符。可以说,此番银政携手珠联璧合,绽放了金融创新之花,也将孕育小微企业的灿烂之果。

  ◆创新探路

为落实国家“稳外贸”相关要求,2020年4月,深圳中行联合深圳担保集团联合推出“外贸贷”业务方案。

为支持产业链复工复产,2020年4月,深圳中行推出“供应融”业务,2020年上半年累计拓展“供应融”核心企业18户,为其99家上下游供应商发放融资,并通过“迪链”及“航信”两个多级供应链融资项目为其50家供应商提供融资。

深圳中行联合市商务局推出《“稳外贸稳外资促复产”加大金融供给服务方案》,联动市贸促委员会、中国信保推出“政银保-稳外贸”十八条,精准帮扶外贸企业。

为提升服务效率,及时为企业办理金融服务,深圳中行开发“普惠金融智能化业务支持系统”,通过深圳中行微信公众号、I深圳、深圳金服平台等线上渠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零接触”线上服务。截至2020年5月末,深圳中行线上服务客户数量已达1440户。

(统筹/文字: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