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茅洲河治理

昔日“黑臭水沟”如何蜕变成网红打卡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津津 07-24 00:00

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7月16日,《工人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发了题为《广东致力于打好“文明牌”,为百姓推开“文明之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的重要报道,其中三分之一篇幅聚焦茅洲河治理工作,采访了宝安区委书记姚任,介绍了茅洲河(宝安段)的治理经验,并点赞茅洲河从广东省水质最差的一条河、“深圳脸上的一道疤”到皮划艇训练基地、打卡“野餐胜地”的蝶变。

那么,昔日“黑臭水沟”是如何蜕变成打卡“野餐胜地”的呢?记者了解到,2015年,宝安区内66条河流有65条为劣V类水体,61条黑臭,茅洲河更因污染严重,“河水比墨水还黑、比石油还稠”,而被中央环保督察组严厉批评。面对上级部署和群众期盼,宝安背水一战,在全国率先实施“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宝安治水模式,用4年时间,投入400多亿,新建污水管网4000多公里,还清了过去40年高速发展的环保欠账,实现了“全域雨污分流、全域消除黑臭”和“明暗渠全河段达标、干支流全流域达标、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治水过程中,不少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巡河护河。宝安区有一支成立于2019年的护卫队,由100多名退休老人自发组成。这些银发队员每天巡逻河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

如今,宝安大地一幅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令人振奋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吸引了中央媒体采访团前来采风。

采写:宝安通见习记者 蒋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