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为何深圳将打造这两类全球金融中心?金融行动方案解读

探索跨境银团贷款,支持港澳银行在深拓展,50条创新措施亮点多 专家表示,方案为撬动经济稳定发展,深化深 港金融融合,契合新经济新产业发展逻辑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玮 08-07 00:40

近日,南都记者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为扎实推进落实人民银行总行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圳联合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制定了《深圳市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深圳行动方案”),其中共50条行动措施、85项细分任务,已于7月中旬正式印发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行动方案在囊括已落地的措施之外,也针对市场所需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加强跨境金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多项创新细则,同时也罕见地提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业界专家表示,深圳行动方案在创新性落实《意见》,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之余,其推出更为了撬动经济的稳定发展,深化深港两地金融融合,与当前的新经济和新产业发展逻辑相适应。

  A

  《意见》在深实施或试点逾40项 “行动方案是对经济挑战的积极回应”

南都记者了解到,自今年5月14日《意见》发布后,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推进部署会,与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单位针对《意见》各项措施进行了逐条梳理研究。

梳理统计显示,《意见》的75项具体工作,已在深圳落地实施或试点的事项超过40项,比例达53%。随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力争紧贴市场需求,制定了《深圳市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行动方案》(下称“深圳行动方案”),并已于7月中旬正式印发实施。

据悉,深圳行动方案围绕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跨境金融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流市场化营商环境、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水平4大目标制定,既比照《意见》逐一对应,同时也立足深圳实际,结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金融重点工作,助推深圳金融先行示范。

记者关注到,本次出台的深圳行动方案共计50条行动措施,共85项细分任务,在囊括目前深圳已经落地的措施之余,也针对目前市场所需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对于为何在此节点推出深圳行动方案,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博士表示,创新创业活跃、制造业基础扎实、外向型经济发达,构成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在疫情中,深圳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传导不畅,外资外贸发展也遭遇趋于恶劣的外部环境,对深圳经济复苏带来深刻影响。

余凌曲认为深圳行动方案围绕实体经济脱困复苏的迫切需求,创新性落实《意见》,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他举例,“在传统贸易受到疫情影响时,跨境电商成为深圳外贸发展重要增长极。针对跨境电商的外汇结算及其他金融需求,深圳专门出台措施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便利化水平,这在行动方案中也有体现。”

对于深圳行动方案为何会在此节点推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深圳要通过金融创新工程撬动经济的稳定发展,既需要通过背靠珠三角地区的庞大经济腹地以扩大内需,又要深化与香港的合作推动跨境理财通计划的顺利出台,从而打通国际国内的金融双循环。

同时,他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疫情后最先实现经济复苏的国家,其提供动力的方式或已发生改变,“过去靠的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的角色突出。随着新经济、新产业的诞生,经济增长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推动经济增长也不能只是看GDP的数字,而是要看营商环境是否与新产业的发展逻辑相适应,营商规则是否与国际接轨。”

林江认为,金融业讲求与新产业的对接,也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最为敏感,更强调与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接轨,本次出台的深圳行动方案,也是深圳市场在面对内外的经济挑战时所作出的积极回应。

  B

  深圳行动方案聚焦五方面 探索跨境银团贷款等创新举措频出

南都记者了解到,深圳行动方案主要包括多举并措促进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深港澳金融合作,推进深港澳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深圳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5个方面,共计50条行动措施,共85项细分任务。其中不少措施结合深圳实际情况提出,既具城市特色也更有创新特点。

第一,多举并措促进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方面共有15条行动措施,包括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收入境内使用便利化等。其中,“充分发挥我市国际人民币投贷基金能效,探索加强与港澳机构合作,为深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并购提供优质投融资服务”充分体现了深圳特色,“探索跨境银团贷款,指导港澳银行在深分支机构联合内地银行、境外母行等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银团贷款服务”“研究推动分类完善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研究允许证券公司资本项目下的跨境资金可直接用于证券自营、承销、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等证券业务支出”等措施也体现了积极探索创新的特征。

第二,深圳行动方案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深港澳金融合作上提出支持港澳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深拓展发展空间,开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跨境业务试点,鼓励保险公司在深建设各类总部,持续深化深港澳保险领域合作等4条措施。

在保险业方面创新提出了“支持保险公司在深设立独立核算的资产管理、营运、研发、后援服务、数据信息等各类总部,研究制定出台相应扶持优惠政策”“推动深圳与港澳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探索发行巨灾债券”等;在证券期货行业则提出“探索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开立可收付客户外币的一级代客账户,支持外币代客业务的发展”。

第三,推进深港澳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包括15条措施,如支持规范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基金,进一步开放银行间拆借市场,优化完善深港通等方面。

在助推深圳可持续金融先行示范上,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深圳证券交易所平台作用,引导上市公司主动披露ESG信息”“争取国家支持深圳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推动深圳绿色金融规范、健康发展,提出“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立法,规范绿色金融行为”等;为深化深港澳金融市场互通提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前海建设大湾区债券平台,探索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四,进一步提升深圳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方面包括:加快搭建科创金融服务平台,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建设,推动移动电子支付工具在深港澳互通使用等7项举措。提出“扎实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及“加快成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研究制定出台金融科技专项扶持政策,开展金融科技节主题活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积极参与、支持、协调人民银行数字货币各个场景应用在深试点等系列措施任务。

第五,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则包括不断深化深港澳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强化深圳属地金融风险管理责任,协同开展跨境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深化深港澳三地金融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等7项举措。结合深圳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工作基础,方案提出“探索建设以监管科技为支撑的国家级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平台深圳分中心”的工作目标,聚焦风险重点环节,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C

  深港金融互联互通步伐加快 多项跨境创新举措推行

值得关注的是,加快推动跨境创新政策落地、完善提高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等跨境业务的推进,成为了深圳过去一段时间内金融工作的重点,本次深圳行动方案的具体措施中也对此有所体现。

据了解,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贸易新业态外汇管理进一步完善提高方面,2020年5月,非投资性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前海自贸区扩展至深圳全辖区;同年6月,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试点范围由前海自贸区扩展至深圳全辖区,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由货物贸易扩展至服务贸易。

在加快推动跨境创新政策的落地上,方案提出积极推动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业务、跨境理财通试点等市场呼声较高的政策落地。深圳外汇局近期已联合广东省外汇局开展跨境资金池调研,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报了有关实施建议。

在推动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深圳银保监局近期积极参与银保监会关于港澳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有关调研活动,并配合做好方案制定工作,积极争取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在深圳率先落地。此外,深圳银保监局积极推动深港两地银行,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在前海推出“深港通注册易”试点服务,为有意在深圳开办企业的香港投资者,“足不出港”提供一站式工商注册代办服务。

余凌曲认为,深圳行动方案的出台和逐步落实,跨境创新政策的推进,意味着未来内地和香港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对于内地扩大金融开放、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湾区加速金融融合发展和提升金融发展能级等,都有重要促进作用。伴随跨境理财通、跨境资产转让、跨境人民币再保险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推行,内地金融开放的渠道和内涵进一步丰富;其次,香港作为内地探索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有望成为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重要增长点。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加快,融合发展将成为湾区发展的重要特征,而金融业是推动湾区融合发展的抓手。由于深圳毗邻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深港融合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林江提到,方案中对于推进跨境创新政策、完善提高跨境贸易投融资的便利化的重视也代表着跨境业务落地的紧迫性,深港金融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有助于尽快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也是国家在现阶段大力推动双循环战略的需要,个中关键也在于境内外资金的双向流动和融通。

  D

  打造两类金融中心 深圳已具备较好基础

记者关注到,创新提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也是深圳行动方案的工作内容重点。林江认为,在双区驱动的背景下,深圳需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而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建设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佳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在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上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在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方面,深圳金融科技起步早,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能力处于领先位置,科技创新企业密集活跃。近年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院、未来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全国唯一的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全国唯一的市场化个人征信公司百行征信、具有EID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中信网安等一批金融科技重要机构落户深圳。

另外,深圳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市区两级金融科技创新奖1200万元(市区各600万),香港金融科技项目也纳入评奖范围。深圳借鉴国际CFA和FRM资格考试体系,联合香港、澳门,率先启动“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7月28日,深圳市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攻关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关和创新,也加速鲲鹏产业生态人才的培养。

而在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方面,深圳探索全国首部绿色金融地方立法,目前形成了《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征求意见稿)》。7月15日,深圳与伦敦金融城成功联合举办“疫情背景下的ESG投资”论坛。7月24日,2020年首期“鹏城金融大讲堂”成功举办,以“社会影响力金融的深圳实践”为主题。

在深化绿色金融区域和国际合作上。2017年12月,深圳加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FC4S);2019年10月,FC4S绿色金融实验室落地深圳。2020年1月,深圳联合香港、澳门、广州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联盟秘书处将落户深圳。7月30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深圳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可行性研究项目启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

在林江看来,打造金融科技中心更倾向于对内开放,并为此做出更多的创新努力,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更在于对外开放,注重国际金融学界、政府机构、金融组织加强联系与合作,并对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让深圳成为国际金融链条上的节点。

“从全球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正加快颠覆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绿色金融、责任投资等标准逐步完善,正成为国际公认的金融准则,深圳作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应当在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领域发挥先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余凌曲表示,深圳提出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是顺应全球金融变革趋势的战略举措。

  观点

  为何此节点 推出深圳 行动方案?

◎在传统贸易受到疫情影响时,跨境电商成为深圳外贸发展重要增长极。针对跨境电商的外汇结算及其他金融需求,深圳专门出台措施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便利化水平,这在行动方案中也有体现。

——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博士

◎随着新经济、新产业的诞生,经济增长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推动经济增长也不能只是看GDP的数字,而是要看营商环境是否与新产业的发展逻辑相适应,营商规则是否与国际接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02-03采写:

南都记者 黄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