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带不满10岁女徒弟 “体力要求高要从童子功抓起”

光明区非遗玉律醒狮舞已传承四代,面对队员流失,曾国飞和曾国辉仍努力培养接班人,他们说“只要有一个队员,就会传下去”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蓉 08-12 00:00

光明玉律醒狮表演。南都记者 顾威 摄

曾国飞

“狮子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30多年后,曾国飞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看舞狮的场景。那时,他7岁,在家中听到乍起的锣鼓声,撒着脚丫跑出家门,跟着舞狮队跑遍了村子。而这次记忆,也影响了他对玉律醒狮舞的理解和传承。

玉律醒狮舞为南狮,早年间多为镇邪降魔保平安之意,每逢传统节日表演。此后,浮浮沉沉130多年,玉律醒狮队一度解散,如今,又面临着年轻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存在断层现象。

对于深圳市光明区玉律村村民来说,舞狮不仅是节日记忆的一部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面对传承困境,玉律村曾国飞和曾国辉这对结拜兄弟,刚接手时“有一些简单设备,队伍不固定,青黄不接”,如今已将玉律醒狮舞发展为光明区文化名片。如今,在光明区、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玉律醒狮队迎来了新的机遇。

从“童子功”抓起:

10岁女徒弟出拳有力

整套练完颇有练家子风采

雄狮伴着锣鼓声灵动翻转,在高低错落间闪转腾挪,时而飞走山峰,时而游走溪谷……表演结束,这群舞狮的后生聚拢在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身旁。老人名叫曾国辉,现年63岁,在醒狮队执教20余年,队里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他教出来的。

礼让、进场、先祭拜后表演、遵从醒狮礼仪……对每个队员,曾国辉都从头开始教起。据介绍,玉律醒狮队目前共有38名队员,每天下午都会训练两三个小时,执教20余年的醒狮队教练曾国辉除了传授舞狮的技能技巧,还教醒狮文化。

到达玉律村口,穿过玉律广场,再花两分钟走过一条小路,右拐就到了曾国辉的家,与醒狮队排练场相隔仅数米。曾国辉是玉律村人,他将自建房一楼改成了小型武术训练场。每天只要有空,他都会练上几把。

“你想看打拳吗?我让我徒弟过来。”曾国辉口中的徒弟是个不满10岁的小女孩,出拳有力,出腿迅速,整套武术耍完颇有练家子的风采。在曾国辉看来,舞狮动辄表演一个小时,对体力要求高,最好有“童子功”,他就是从9岁开始练习的。

虽然年龄相差20岁,曾国飞的打鼓天赋并不比“大哥”曾国辉逊色,而他本人对此也颇为自得。“每一样东西都有它好玩的地方。”但是打鼓是最难的。在他看来,舞狮头“慢慢就会舞得很好看”,而打鼓则是千变万化的。因为没有鼓谱,他学习打鼓时主要靠记忆,通常是师傅说一句、自己记一句,难度较大。第一次学的时候很辛苦,经常学到“衣服脱下来,一扭都是汗水”。

据介绍,玉律醒狮队现有38个队员,而在刚接手时,情况远不如现在乐观。彼时,曾国飞受托接手玉律醒狮队,找到了曾国辉,两人一拍而合,后者负责教授舞狮技艺,前者负责物资统筹等。决定重整醒狮舞后,两人一看,“有一些简单设备,队伍不固定,青黄不接”,又顿感困难不小。

面临断层困境:

从100多人到38人

年轻队员退出舞狮队,他却不气馁

与其他非遗相比,玉律醒狮舞更多是面临断层的问题。

2008年,受命接手玉律醒狮队之后,曾国飞首先面临的是找谁来教授狮舞的问题,其次是招人和购买设备。有了曾国辉加入后,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

在训练一段时间队伍稳定之后,新的问题出现了。曾国飞发现,一方面,因为学业和工作的原因,一些年轻人慢慢地退出了舞狮队;另一方面,由于新队员主要集中在7-13岁,也不免因为学习影响舞狮。

曾国飞说,能坚持下来的人比较少。醒狮队重新成立时有100来个人,到第二年剩下50个人,现在有38个人。但同时,他还说爱好舞狮的大有人在,他有一个徒弟,从1999年开始坚持学打鼓,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

经过十几年发展,玉律醒狮队也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2016年,该狮队被邀请参加深圳市第十二届文博会开幕式表演,参加广东省2015年龙狮锦标赛荣获总成绩第二名、在高桩南狮B组规定套路表演中荣获第二名,光明新区2016年第二届南狮邀请赛第一名。

同时,政府力量的介入让玉律醒狮舞的情况有所好转。玉律社区居委会拟定每年安排20万元作为醒狮队的活动经费,落实了训练馆、培训场,并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在培养年轻人的兴趣方面,玉律小学已经开设了兴趣班,目前,总共开设兴趣培训班90余场次,学员180余人。其中,有七八个学生经培训后加入醒狮队。

关于玉律醒狮舞的传承,作为第四代传承人的曾国飞非常乐观。他说,“我们肯定会培养下去的”,因为只要有一个队员,“他一个人都会传下去了”。

接班人好消息:

新收了5个6-10岁的徒弟

学好武术后就来醒狮队训练

“从小就喜欢这个东西。”曾国飞还记得第一次看舞狮表演的场景,那时候他六七岁,其他村的狮子过来村里表演,他和一帮小朋友围着狮子跑,“狮子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狮子一出去表演,锣鼓声就敲起来,很震撼。”直到现在,曾国飞都未借助互联网渠道发布演出信息,只是简单地在演出目的地张贴演出公告,凭借“锣鼓响起来本身就是另类的通知”。“我们去到另一个村,就必须到祠堂,舞狮队过去在村里跑一圈,基本上村里人都知道我们过来了。”

每到春节,玉律醒狮队就忙到脚不沾地,活动多的时候一天5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醒狮队基本上没有接表演活动,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也逐渐步入正轨。“这两个月好了很多了,9日和10日我们都有表演。”曾国辉说。

人才培养方面也迎来了好消息。曾国辉新收了5个6-10岁的徒弟,等他们学好武术后就送到醒狮队接受训练。同时,曾国飞和曾国辉正在培养各自的接班人,准备让年轻人接手醒狮队。

  追梦故事

  绝活“翻山越岭采灵芝” 常赢得阵阵喝彩

玉律醒狮为南狮,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大约于1885年,村民曾纪荣组织成立了玉律醒狮队(南狮)。20世纪60年代起至70年代初,玉律醒狮队被迫解散。改革开放初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玉律醒狮队于1979年重新组建,村民曾林昌为狮队负责人。2008年,曾国飞接手玉律醒狮队。

曾国飞说玉律醒狮队的绝活“翻山越岭采灵芝”、每每醒狮队表演“翻山越岭采灵芝”时,均能赢得阵阵喝彩。

  追梦人说

学舞狮子哪里最难?

打鼓是最难的。舞狮头慢慢就会舞得很好看,而打鼓则是千变万化的。因为没有鼓谱,师傅说一句、自己记一句。第一次学的时候很辛苦,经常学到衣服脱下来,一扭都是汗水。

为何不通过互联网发布演出信息?

狮子一出去表演,锣鼓声就敲起来,很震撼。锣鼓响起来本身就是另类的通知。我们去到另一个村,就必须到祠堂,舞狮队过去在村里跑一圈,基本上村里人都知道我们过来了。

统筹:南都记者 蔡宇晴

采写:南都记者 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