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结业啦!笑容是这个假期最大的收获

南都合唱团5天打卡深圳众多景点,拍摄属于他们的MV,新老团员道别,约定来年再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馨怡 08-18 00:00

↑←参加南都童声合唱团的小朋友在大沙河公园进行最后一次拍摄,导演为小朋友们发结业证书。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跌跌撞撞又怎样,就让梦想装上翅膀。飞过大海,躺在彩色云端……”8月17日下午,《唱响新声》在大沙河公园的草坪上响起,南都合唱团的孩子们五天的拍摄任务即将画上句点。培训老师在草坪上挥舞着双臂,不时排练着队形,不时调动孩子们的表情动作。五天时间,合唱团的8首演出曲目被编排成了MV,和小伙伴在阳光下绽放笑容是这个假期最大的收获。接过结业证的团员相互道别,彼此约定来年暑假的重逢。

拼音能力长进不少,

美国归来姐弟俩有了新朋友

合唱团第一课,因疫情从美国回来的陈天航曾在讲台上说,这个暑假想学会更多的中文歌。今年9月开始,他就要在深圳念书了,所以想快快提高中文水平。

如今半个月过去,他已经可以认出本次演唱曲目的所有歌词,拼音能力也长进不了不少。而这期间,是每天三四个小时的额外学习时间换来的。

累,是不少小团员在外出拍摄结束这天最真实的想法。陈天航告诉记者,外出拍摄这几天,每天都要很早起来,很晚才回去,很辛苦。这个夏天,和之前回来的每个夏天都太不一样了。除了满满的行程,还多了本地的朋友。

陈天航告诉记者,从前暑假从美国回到深圳,只是和姐姐哥哥一起玩,在深圳没有朋友。而这个夏天,几乎每天都和几十个小伙伴在一起。8月17日下午5点多,在大沙河公园拍摄现场绿草坪旁,小朋友们在拍摄的间隙坐在树下玩耍聊天。团员王淳乐突然说,“陈天航会跳舞,昨天还跳了秧歌。”天航立马比划起来,表情搞怪地开始手舞足蹈,“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舞哈哈哈。”几个小团员也模仿他摆动起来,在大树下笑成一团。

在陈天航的微信列表里,还有一位老团员陈霄,两个人年纪相仿。天航形容,他和陈霄的交往就是:“她来打扰我,我也打扰她。”在微信对话框里,两个小朋友每天不停地给对方发表情包。

姐姐陈天歆比弟弟大4岁,即将上初一。在合唱团里的天歆,戴着个眼镜,颇为文静。但在当天下午的拍摄现场,她取掉了眼镜,化着淡淡的妆容。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这几天的外出拍摄,“因为我以后想做一个演员。”

培训老师玺雨告诉记者,她对天歆印象很深,“天歆很稳、很认真、很愿意学,学起来也很快。”玺雨说。因为天歆是小姐姐,又表现好,所以在团队里还担任了领导者的角色,可以带带其他小朋友。

第一天不敢上台,

如今记下每个团员名字

袁小然今年8岁,在深圳龙华上小学。合唱团的第一课上,袁小然被叫上台发言,可害羞的她只顾低着头,对于这个新环境,彼时的她还不太适应。“在参加南都童声合唱团之前,我没有参加过合唱团,也没有专门学过音乐。”

经过一个月的合唱团日常声乐培训,以及这次外出拍摄让她逐渐放飞自我。最让她喜欢的是去海边的那次拍摄,“我们把鞋子脱了站在沙滩上,在那里玩沙子玩了好久。”回想起在海边的拍摄,小然显得意犹未尽。特别这次是和一大群小朋友一起,更加开心了。

而合唱团对她来说,也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变成了有好多好多朋友的地方。小然告诉记者,自己记得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如果明年还有,还选的话,我还想来。”

和好朋友打卡深圳景点,

新老团员不舍离别

尚未满6岁的陈嘉珺是团里最小的孩子,虽然未能识得歌曲的全部歌词,但在老师眼里,她算得上团里唱歌最卖力的。在最后一天的拍摄过程中,即便是镜头没有拍到的时候,她也在尽力跟着背景音乐歌唱、舞动,“小不点”的存在为团里注入了无限活力。

“这朵花送给你,别在头上肯定很好看。”这是陈嘉珺第一次参加合唱团,在一个月的相处过程中,她结识了非常多的好朋友,连续5天的拍摄让她不曾喊过累,“因为有这么多好朋友,这些姐姐都对我很好,我很喜欢他们。”

来自江西的谢迪是合唱团的老团员了,和去年比起来,今年不仅歌曲、老师发生了变化,还多了拍摄宣传片这项任务,短时间内学习8首新曲,再完成录音和MV拍摄,强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交到了更多新朋友,认识了新的老师也让她感叹收获满满。“这5天我们去的都是深圳的著名景点,很开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这些地方。”

在太阳的炙烤下,不少孩子的脸色都微微泛红。在大沙河公园的拍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提防蚊虫的叮咬,说不辛苦都是假的,“要在太阳底下一直晒着,然后又会被蚊虫叮咬,一个动作要来回好几遍,一下做不好就要全部重来,一个人做不好就得全部人跟着重来。”

反复的排练、表演,让孩子们的关系也很紧密了。谢迪说,虽然今年一些老团员因为学业没能来参加,但她也收获了一批新朋友,“我们还去了他家玩,现在要结业了,真的很舍不得他们。”

下学期就要入读五年级的谢迪,在结业当天和好朋友约定,明年再来深圳重逢,“都在一起排练那么久了,还拍摄了那么久,所以很舍不得大家,我们约好了下一届还要继续参加。”

摄制组“靠天吃饭”,

巧用道具让团员保持兴奋

拍摄的最后一天下午,合唱团成员们抵达大沙河公园,3点多的时候遇上阵雨,孩子们和摄制组忙着找地方躲雨。等到快4点,雨过天晴,孩子们还需要回到烈日下,听着音乐继续宣传片的拍摄任务。“我们基本上这几天拍摄都是躲着风、躲着雨,就是靠天吃饭。”

面对年龄参差不齐的团员,宣传片总导演战克玮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拍孩子的宣传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控。”5天拍摄,他和孩子们共同奔波于深圳的多个景点——大鹏海域、深圳湾公园、人才公园、莲花山、高级中学、大沙河公园……而最让他头疼的是,这40多个孩子全是“小白”,“他们没有特别学过音乐或者舞蹈,尤其缺乏舞台经验,所以这次对他们也是比较大的挑战。”

于他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孩子的现场调度问题。统筹40多个孩子,稍微有一个歪了一点,就要重新来。如果是小范围的,战克玮会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可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只要有一个人眼睛瞟了一下,就又得重来,“我们经常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某一个小点上。”

最让摄制组难忘的是在海边的那天,孩子们上午抵达海滩之后开始化妆,妆化完成后已经是中午了,“顶光是拍不了的,给我们的拍摄时间就只有4点多开始到6点多,因为不到7点太阳就下山了。”可哪有孩子不爱海边的?“到了海边之后他们就跟疯了一样,开始踏浪、玩儿水,但你又需要让他们保持兴奋状态,所以调度难度非常大。”

此外,5天的拍摄过程对于孩子的体能也是不小的考验。拍摄过程最长的一天,是从早上7点持续到晚上12点,这是孩子们从未遇到过的高强度拍摄,“有些孩子住得很远,他们的父母要开一两个小时车才能到这边,持续5天的拍摄对于孩子的体力损耗还是挺大的。”

如何在镜头面前让孩子们保持兴奋?这是战克玮和团队需要思考的。每当孩子们呈现疲态的时候,摄制组会让孩子们先歇一会儿,同时他们还会准备一些其他的方法勾起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就会拿出一些玩具来让他们玩,比如泡泡机之类的。”

统筹:南都记者 张馨怡

采写:南都记者 贺如妍 张馨怡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发起主办】南方都市报社

【联合主办】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妇女联合会、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市慈善会

【公益支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佳兆业集团、深圳佳兆业万豪酒店、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