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圳孩子关注我的公众号,他们很优秀,在大事面前平稳淡定”
Dr小鱼去年微信爆款网文推动初中生综评改革,疫情期间不少孩子留言与她交流,她希望“为孩子说更多话”

在深圳,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永远不愁没人关注。去年12月,深圳家长李锦体验了一把做“教育界网红”的感觉。她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Dr小鱼”上,发布了一篇吐槽深圳初中生综评的文章,发出后一个下午阅读量就直飙“十万加”,最终斩获百万阅读量。这件事,许多深圳家长都记忆犹新。爆款网文仅是开始,那之后,深圳市教育局又邀请了多位家长代表参与座谈,李锦和另一名爆款网文作者“雪妈”也在其列。会议结束后4小时内,深圳市教育局发布通知,暂停2019年初中生综评填报,那之后,一直到2020年年初,深圳市教育局对综评方案又屡次进行讨论、修改。李锦和“雪妈”的这“振臂一呼”,被许多深圳家长视为深圳综评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近一年的时间来,李锦仍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努力写作,产出过4篇“十万加”,都是有关教育与医疗。医疗是她的本职工作,教育,则是她作为一名深圳家长的切身体会。去年接受南都采访时,李锦曾说,希望能把自己的公众号耕耘成深圳家长交流的小花园,但今年开始她发现,也有不少孩子“闯”进了这座花园。他们和李锦分享自己不愿和家长说的心事,一字一句皆是体悟,“深圳的孩子比深圳家长还要优秀,很多时候他们比家长理性多了”,这大概是李锦今年来,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疫情之后接到不少孩子留言:
“孩子们太优秀了,
在大事面前很平稳淡定”
“有深圳的孩子在关注我的公众号”,今年疫情期间,李锦第一次发现这件事。最初是因为学校宣布要开始上网课,彼时,许多深圳家长对此颇有意见,觉得应该延迟开学,而不应上网课。李锦很支持网课,“我本身是疾控系统的,当时已经知道疫情在短期内是不会结束的,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支持学校上网课”。那是第一次有孩子在李锦的公众号后台留言,有孩子说,他们还是喜欢上网课的,也支持学校上网课。李锦有些惊讶,“这些孩子比家长理智得多”。
第二次,是网课上到一大半,宣布高考时间的时候,李锦写了一篇文章,提醒大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应该努力学习了。那篇文章收到了很多学生留言,“孩子们都直接在后台说,他们真的好紧张,有的孩子告诉我自己玩了一个月游戏,有的孩子说觉得自己上了两个月网课连大学都考不上了”。从这时候开始,李锦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跑到她这里来倾吐心事,也把她当成足够信任的朋友。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深圳宣布取消期末考那天,她写了一篇文章支持这个决策,“当时很多家长是反对的,但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状态,孩子们的压力其实很大”。后台汹涌而来的留言证实了这个猜想,有孩子说,不明白家长为什么这么激动,如果他们喜欢考试,可以自己去考。也有孩子说,如果不考试可以让压力大的同学有个缓冲,那不考试又怎么样呢?从这一次开始,李锦觉得深圳的孩子都太优秀了,“有些家长很容易激动,但孩子不会,他们在大事面前反而都很平稳淡定”。
和孩子们的沟通多了以后,李锦越来越觉得,家长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基本上不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说教,我的文章更多是在帮孩子们说话”。
我是“不太焦虑的家长”:
不必为几分差距耿耿于怀
用更长远的目光思考教育
但李锦的公众号中,粉丝主力依然是深圳家长。在最近的一篇推送里,她写道,“我们深圳家长,一年要‘疯’好几回,不要说一根稻草,就是一股风,也能把深圳家长的神经扯断,吹口气就能彻彻底底击垮他们”。
她对今年以来让深圳家长“发疯”的事件,做了一个幽默的总结。年初因为疫情无法开学,有家长为上网课的事“疯”了;两个月后学校开学,又有家长担心传染“疯”了;开学后,有学校要组织期中考试,又有家长气“疯了”;期末,深圳宣布取消期末考试,又有家长“疯”了。前阵子,学业水平考试增加五门的事,又让许多家长坐不住了。
李锦觉得,背后原因有很多,家长自身的焦虑当然是一个因素,但她也发现,“深圳有部分人在制造焦虑,包括一部分培训机构和房产中介”。家长如果被这种情绪带着走,自己又没有理性的思考,很难“根治”焦虑的问题。她觉得自己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深圳家长缓解这种焦虑,“综评事件之后,就有很多人愿意从我这里得到信息和建议,我也会更理智地给出分析”。
她评价自己是一个“不太焦虑的家长”,比起学习,李锦一直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健康。“深圳家长对孩子学业的焦虑或许是一种路径依赖吧”,李锦觉得,也许是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通过考学,过上了相对好的生活,也期盼孩子可以循相同的路径获得跃升,“但学习是否是唯一的道路呢?其实是要打问号的”。
李锦更倾向于一种乐观的思考方式,“我坚信我的孩子就算以后只是个普通人,也能生活得很好”。李锦说,家长还是应该用更长远的目光来思考教育这回事,如果学习并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那又何至于为了几分差距耿耿于怀?“学习很重要,但这也是因为学习本身,而不是因为应试,应试本来就是学习路上顺理成章的事情”。
计划公众号的未来:
继续书写深圳教育
为孩子们搭建一座秘密花园
“Dr小鱼”的公众号还在继续更新,最初,李锦开设这个账号,是想写一些医学辟谣类的知识,现在,阴差阳错地,李锦把笔锋更多转向了教育。但她觉得,自己做的也依然是“辟谣”的事情。把那些让深圳家长们担忧的事儿一件件梳理清楚了,鼓励大家更理性地看待教育这件事。
她从不否认自己的写作受到“综评事件”的影响,在那之后,李锦身上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责任感”,如果有那么多的深圳家长给予了你信任,那你就应该输出大家想要看到的内容。
除了对政策、热点做一些梳理外,这半年多,李锦也在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她不只是一个普通家长,她还是一个从小到大一路名校的学生,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
疫情后,李锦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个使命,就是为那些关注自己的孩子们写作。孩子们的倾诉和信任,在某种程度上,比家长们的要珍贵许多,“我不迎合家长,但我愿意为孩子们说话”。
很多家长告诉她,“Dr小鱼”的文章,他们会转发给孩子看,激励孩子乐观上进。教育,这个对李锦来说无心插柳的写作方向,却成为了她现在时时关注的必须。她曾说,百万加之后,希望大家不要把她当成超级英雄。但也许,比成为超级英雄还要酷的,是她用文字为深圳孩子们搭建的这座秘密花园。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受访者供图
声音
我基本上不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说教,我的文章更多是在帮孩子们说话。
——李锦
我本身是疾控系统的,当时已经知道疫情在短期内是不会结束的,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支持学校上网课。
——李锦说,那是第一次有孩子在李锦的公众号后台留言,有孩子说,他们还是喜欢上网课的,也支持学校上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