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街道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创建文明城市为市民幸福“加码”



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市民乐享文明创建成果。
专题
城中村“颜值”和功能都提升了,公厕更干净了,交通通畅了,污水“跑冒滴漏”现象也不见了。今年创文工作开展伊始,深圳龙华区大浪街道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不断补齐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交通秩序等民生短板,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市民乐享文明创建成果。
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市容“旧貌换新颜”
“地砖明亮、洗手池干净、无异味,还有无线网络,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以前,黄麻埔公园山顶的公厕设施破损、管理不到位,甚至都已失去使用功能。经过今年提档升级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元素的公共卫生间。附近居民吴先生为此点赞。
城中村的环境卫生一直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创文工作中急需攻克的“瓶颈”问题。
为补齐城中村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问题,大浪街道将创文工作和环卫指数测评紧密结合,以市容环境大提升助力打好创文攻坚战。由街道处级干部挂点担任城中村“环境长”,每周五的“环境清洁日”和周六的“创文日”,他们都会带领各级负责人,深入挂点城中村实地“行走”,严格对照测评标准,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狠抓问题整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农贸市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脏乱差”,是环境卫生的“短板”。然而,经过综合整治,大浪辖区内的农贸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进来地板到处湿漉漉的,现在环境清爽整洁,摊位划分也规范了,买菜放心。”谈及创文带来的变化,居民陈女士连连直夸,龙胜市场改造升级后,每天安排保洁人员清扫,占道经营、路面垃圾多、行人车辆通行难等现象也有效解决,“旧貌换了新颜。”
补齐民生短板,增强市民幸福感
经过两个多月的提升改造,大浪街道白玉街花漾街区正式完工,很多心急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前往嬉戏玩耍,俨然成了一个儿童乐园。而在以前,这里的公园内景观单一,缺少健身娱乐等功能空间,难以满足周边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今年以来,大浪街道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建设提升行动、水污染治理行动、垃圾分类减量行动、道路交通乱象整治行动、景观提升行动等宜居城区“八大行动”,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截至目前,大浪街道已完成龙胜路北段主干路网建设、华繁路等5条次干道综合整治工程,黄麻埔公园公厕、大浪绿道等4座公厕以及大船坑垃圾转运站、新围垃圾转运站等6个垃圾转运站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此外,大浪体育公园、大浪商业中心街心公园、白玉街花漾街区升级改造工程也于近期完工,并向市民开放。
现在,走进大浪街道的城中村,社区治安、弱电管线、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等10个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经过改造后的城中村,从村容村貌的“面子”到居住功能的“里子”一一完善,城中村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提到城中村,大浪辖区的居民也享受到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提升了幸福感。“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很多,以前道路坑坑洼洼,雨天脚都没地方放,车辆乱停放,现在道路全部硬底化,铺上了沥青,还画上了机动车、自行车停靠线,安装了管道燃气,就连村里的空地也改造成停车场和社区公园。”在罗屋围新村生活了10多年的吴阿姨说,“如今社区的生活环境是一天比一天好。”
发动辖区居民上阵,让交通文明根植于心
城市交通文明程度的提升,需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共同维系。如今,在大浪街道经常能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每天上午7点半,他们准时到岗,与交警、协警一同维护高峰时段的道路秩序与行车通畅。
在大浪街道的号召下,每天大约有260名志愿者,在大浪街道24个人流、车流量较大的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为市民出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我们每个居民都是文明创建的一分子,城市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与大家息息相关。”彭女士笑着说道,自退休后她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平时没事就走上街头充当“监督员”,共同维护整洁卫生环境、有序停车秩序。
交通违法少了、互相礼让多了、交通秩序好了……市民吴先生说,“倡导文明出行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每个路口都有交通志愿者,随处可见文明交通公益广告,大家的文明素养也逐步提高,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安全出行蔚然成风,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习惯。”
统筹:邱墨山
文/图:邱墨山 李玮璇 吕丹红
制图:李斌 肖美连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