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坪山区新合实验学校开门迎新

13所民办幼儿园转型成为公办园,全区今年新增公办园学位6450个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曾海城 09-04 00:00

新合实验学校在空间设计方面,有效地结合了庭院花园、户外趣梯等元素。

新学期新气象,坪山区教育界又添喜事,坪山区新合实验学校9月开门迎新,另外还有两所新建学校今年秋季开学。坪山区13所优质民办园敲定协议,于9月1日正式转型成为公办园并开园,为坪山学龄儿童提供4350个公办学位。加上今年新开办的7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坪山区今年共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450个,使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到50%。

  3所新建学校本月开学

9月1日,深圳市坪山区新合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批新生,这是坪山区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坪山区重点项目。学校位于马峦街道体育二路东侧,新合路北侧,办学规模为24个班,总建筑面积约29000㎡。

学校在空间设计方面,特别注重学生运动、学习、实践、个性化需求,通过连接庭院花园、户外趣梯、景观平台、屋面农场、运动跑道等元素,为在校学生提供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教学的实验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的积极度。

深圳市中新中学以及深圳市立人高级中学也在今年9月开学。深圳市中新中学位于坪山区马峦街道沙龙路三号,未来将融合国内外名校先进办学理念、整合全球一流教育资源,致力构建为“国际标准、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7600㎡,建筑面积约24800㎡,提供1080个学位,共开设30个班级。今年秋季,学校首次对外招生,招收高一年级学生三百多人,开设10个班级。

深圳市立人高级中学位于坪山区燕子岭六路,毗邻坪山湿地公园,校园环境优美,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共开设高一至高三24个教学班级,招收学生912人。今年高一招收8个教学班,304人。目前聘任教师3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深圳市名师4人,高级教师7人。100%本科以上学历,博士生1人、硕士生15人、本科双学位2人,三者合计所占比例51%;3年以上教龄教师34位。

  新增6450个优质公办园学位

除了三所新建学校开学,记者还从坪山区教育局了解到,坪山区13所优质民办园于9月1日正式转型成为公办园并隆重开园,为坪山学龄儿童提供4350个公办学位。加上今年新开办的7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坪山今年共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450个,使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到50%。

根据国家、省、市工作部署要求,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80%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坪山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印发《坪山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坪山区优质民办园回收转型工作方案》,高位统筹推进公办园建设,积极拓展公办园建设路径,通过新建小区配套园、回收政府产权园、民转公、规划选址新建幼儿园等多条路径推进公办园建设,增加公办学位供给。

自坪山区启动优质民办园回收转型工作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共有20多所优质民办园提出转型申请。区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转型工作,在认真遴选的基础上,以最快速度对符合条件的13所幼儿园完成现场勘验、资产评估、谈判、签订补偿协议等工作,仅用1个多月时间,便帮助这支“民办园天团”华丽转型,加入公办园梯队。

同时,为快速实现“转一所,优一所”的目标,区教育局将转型后的幼儿园分别交由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坪山区第一幼教集团、坪山中心幼儿园、坑梓中心幼儿园等市、区优质公办园进行承办和管理。通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输出和共享、统筹调配师资力量,指导和帮扶新公办园在园所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教师保教实践能力等方面实现快速提升。

  两所公办高中建设迎来新进展

近期,由坪山区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第十八、二十高级中学设计方案已确定。第十八高级中学项目位于江岭-沙壆地区,南邻谷仓路,东接沙新路,北邻龙新路,西接东谷路,用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6个班,1800个学位的寄宿制高中,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学校整体风格注重现代建筑艺术与城市风貌、地方特色相协调,外观稳重大气,内部空间布局灵动。校园入口对照客家围屋前的半月池设置,形成具有文化记忆的城市级别公共空间。寄宿制高中承载着学子们24小时的学习生活,设计通过集合一系列公共活动的空间,创造出一个多样的校园街,串联校园中最公共的使用功能,形成交流共享、高度联通一体的校园空间体验。

设计团队根据深圳多个高中的课程表发现,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和课余空间的使用频率各占三分之一。因此,他们将专业教室和普通教室围合成一个个教学单元,同时围绕中庭创造多样的公共空间。适合深圳气候、有阴影又通风遮雨的活动空间创造了室内空间交互的可能性,可以适应多样的活动需求。

第二十高级中学项目位于坑梓街道沙田社区,丹梓北路以西、岭古路以北。规划建设36个班,1800个学位的寄宿制高中,用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二十高坐落于淡水河边绿地旁,校园建筑造型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由水而生,取意蜿蜒流动的淡水河,玉带延伸,形成灵活流动的建筑形态。

该项目对教学楼的走廊公共空间进行拓宽,通过层层退台形成架空露台,推导出上小下大的圆台建筑形式,为底层留出充分公共空间和回旋场地的同时,也顺势形成了层层涟漪的视觉效果。通过地表组织空间变化,塑造生态绿色、富有活力的“知识山丘”,形成错落并置的垂直社区,最大限度释放地上活动场地。

项目克服用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依旧满足标准400米跑道的使用需求,坚持打造健康校园。在公共活动交际空间上。将建筑外墙变内墙,形成内外双走廊形式,连接教室内部环境和学校整体环境,既保证教室内舒适度,又增加学生活动交际空间。

通过把400米操场设置在二层,整体架空一层,从而在一层形成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将社团活动中心、图书馆、艺术中心等功能置于其中。架空层大面积开敞,加上采光井的设置,整体采光效果较好。

目前,十八、二十高级中学项目已基本完成桩基施工,正在进行地基检测等工作。

  采写:坪山通记者 曾海城 图片来源: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