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兰田路,修身立德;走创景路,创新未来
深技大2020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举行,校长借解读校园路名勉励新生

深圳技术大学2020年度开学典礼。

新生与家长在深圳技术大学合影留念。
“春风十里,不如校园有你。”深圳技术大学(简称“深技大”)校园因师生的全面返校再次焕发勃勃生机。9月27日晚7时,深技大2020年度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在校运动场举行,这所“无围墙”的大学迎来1579名2020级本科新生和103名硕士生、4名博士生,感受深圳第三所本土高校的年轻活力。深技大也成为2020年秋季开学,深圳本土高校中唯一一所在迎新日向家长开放的大学。
校长解读校园路名,勉励学生“独立不惧”
在开学典礼上,深技大对470名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以肯定他们高中学习和高考成绩,鞭策和鼓励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深技大党委书记张基宏为新生奖学金获得者代表颁奖。
深技大校长阮双琛以《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为题致辞,勉励2020级全体新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走向独立,在精神、认知和行为上实现自主,构建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认知大厦,不依附、不攀比,并将内在与外在的独立,以贯穿校园的两条道路“兰田路”和“创景路”为名,进行了独到、生动又精彩的解读。
深技大作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大学,拥有一支全球化的师资队伍。今年深技大迎来1700余名新生,他们经受疫情与备考的双重压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成长为这座伟大城市的新生力量。阮双琛感慨:“你们注定与众不同!”
在深技大的校园里,有两条别具象征意义与现实指向的市政大道——“兰田路”和“创景路”。这两条路,既是地理经纬,勾划了大学的地理版图,又是文化脉络,创设了文化格局,还是价值维度,构建了精神家园。
阮双琛说,两条路相辅相成,分别通向诗和远方。向内,走兰田路,通往心灵,修身立德;向外,走创景路,创新未来,经世致用。两条分开的探索之路,一旦在人生某处合而为一,便成为真正独立的人。
部分学院女生比例逆袭,
学校新生男女比例约2:1
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深技大这所全国首创的“空中大学”渐露真容,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学院大楼等拔地而起。矗立在坪山河边的“1034”装置艺术,记录学校从筹建到正式设立的1034天,春笋般的外型象征深技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新生、来自山西临汾的李轩昊代表全体大一新生上台发言。他说,深技大在短短的三年办学时间内,取得了这样的规模和进步,证明它是一所非常有潜力的大学。生物医学也是坪山区未来发展的产业方向之一,“我希望在毕业后能够留在深圳、留在坪山从事生物医学行业”。
他与同学们非常喜爱学校的环境,校内各种设施都非常现代化,在他所参观过的大学中是条件最好的。李轩昊对宿舍和食堂印象深刻,设计非常人性化,家具质量好,收纳空间很充分,多为隐形设计,方便学生日常使用。
报到的第一天,他和父母去食堂吃了一顿粤菜风味的午餐。“香菇滑鸡煲仔饭特别好吃,米饭颗粒分明又不硬,口感饱满有弹性。”让来自北方的李轩昊颇为惊喜。“爸爸妈妈说,这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一定要好好珍惜。”
李轩昊还提起收到深技大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他拆开快递盒,里边还有学校送给新生的永恒笔,全金属材料制成的它有极长的使用寿命。“对我而言,这支笔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如果说,过去的18年我们是等待羽翼丰满的雏鸟,那么从跨入深技大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在雄鹰飞上天的那刻起,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的身影。”
据学校教务部兼招生办公室主任刘宏伟介绍,今年学校新增12个专业,招生人数大幅扩大一倍,但依然保持较高生源质量。广东省理科投档线为553分,高出高分优先投档线29分,继续位列省内第九,其他多个省份也都超过一本线几十分。今年首次招生的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专业招生情况也比较理想,2020年深技大还依托深圳大学招收了103名硕士生、4名博士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招生省份的扩容,深技大校园里的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化。今年,深技大的新生来自广东、黑龙江、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宁夏、甘肃、贵州十个省份,广东依旧是学校招收人数最多的省份。
梳理2020级新生大数据,颇为有趣的现象是:作为一所理工科学校,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这三个学院实现了男女比例的逆袭,将整个学校新生男女比例降至2.01:1。
预计明年新增6-8个专业,
招收学生3000人
明年校园一期工程建设将全部完工交付,届时深技大各类教学设施总面积将达110万平方米,这也为学校扩招奠定了空间基础,可以满足2万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校长阮双琛表示,预计明年新增6-8个专业,招收学生3000人。随着专业的增加,未来深技大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可能稳步提升。
在奠定硬件基础后,深技大在“十四五”时期将对标国家产业发展的需求,集中力量发展微电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专业,专注打造一流的教学体系,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加强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为深圳经济发展培养有国际视野、国际化能力的优秀人才。
不限制转出专业,学生可以用脚投票
在学生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学校有300多名专任教师。对教师的要求,学历学位与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并重,同时着力从德国、瑞士等国家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引进高水平外籍教授。此外,学校在引入师资时突出实践和企业背景,50%的新进教师为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65%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产业相关经历专业。
与企业、产业密切贴合,直接影响到深技大的教学方式与专业设置。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校教学特点,实践环节学时占比超过50%。实施学业导师制度,并为每个学生配备专门的学业指导老师,大三第一学期所有学生安排进入实验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项目设计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所新学校,深技大在设置专业时就充分考虑到其热门程度和就业前景。“学校没有历史包袱,跟深圳和大湾区的产业需求挂钩。同时从2020级开始,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限制转出’,也就意味着,专业办得好不好,学生可以用脚投票。”刘宏伟进一步解释说,到了大一下学期,每个专业会公布最大承受能力,如果在接受范围内,学生可以无门槛转专业;如果人数超过一定限度,则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选择。
今年深技大新增12个专业,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其中之一。该院院长相韶华告诉记者,今年该专业首次招收125名同学,生源质量很高,全校入学新生中最高613分的同学就来自这一专业。“和我们当年不一样,不是说一定要先去一个大城市或者上一个传统名校。面对高校与专业的选择,如今的学生和家长更看重专业是否具备未来发展优势。”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学院紧密结合国际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参考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本科教学课程设计,再结合深圳未来产业链布局,吸收各方所长,精心组织设计。
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深技大还与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创建伦琴AI实验班,每年从学院遴选30名左右学生,面向产业链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国际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方式,以“3+2”模式培养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国际化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2020年,已完成首届伦琴AI实验班首批选拔工作。
文/朱倩
制版:柴华 肖美连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