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深调研活动第三站走进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国内单个院区最大的中医院项目 建设中如何体现面向未来体现先行示范

南都街坊口碑榜调研团民生治理观察员、民生体验官实地调研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项目。

走访结束后举办调研座谈会,市民、专家、政府部门一起探讨。有建工署人士点赞此举拉进政府和市民的距离。

深调研各成员实地走访目前国内单个院区最大的中医院项目。

建工署办公室主任刘哲

建工署工程管理站副站长王鑫

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

胡任重

余巍巍

黄丽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
南方都市报“街坊口碑榜”自2013年启动以来,每年通过街坊视角,以多种形式评选优秀民生实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全新迭代升级,引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重磅推出线下系列深调研。由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领域专家)、民生体验官(市民代表)等组成民生调研团,通过走访民生项目、举办项目座谈会,全面展现相关部门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11月4日上午10点,深调研活动第三站走进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民生体验官实地调研由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项目,并在该院区建设现场举办座谈会深度探讨院区建设进展、院区环境、工地管理等大众关心的问题。
进度:
主体结构今年底封顶
2022年底将竣工验收
随着行政区的成立以及光明科学城规划的落地推进,深圳光明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大项目不断涌现。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的进度和完工时间也备受关注。据项目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部分楼栋主体结构施工至6-8层(共12层)、部分楼栋已结构封顶,主体结构工程综合完成约75%;计划今年年底主体结构全部封顶,2022年底工程竣工验收。
作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的中式范儿十足,整个建筑设计古为今用,结合现代材料与技术,以舒展的长轴画面,展现出代东方韵味,创造出“中而新”、“中而现代”的医院建筑。空间布局方面,苑中有园、园中有院,充分发掘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空间精髓。
考虑到医院的交通量巨大,项目建设利用场地内市政路和场地高差设置地下交通接驳系统,并采用单向循环,形成人性化立体交通接驳体系。项目建设还将诊疗效率纳入考虑,围绕中医服务整合优势学科,以疾病为中心形成多中心模式,若干“服务闭环”提高病患的诊疗效率。
管理:
通过工地管理驾驶舱
即时看到各个角落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被选取为2020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省级示范观摩主会场项目,进行线上线下观摩交流。
项目在质量管控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呢?首先,该项目推行“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防护制作,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同时执行三级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采用了工地管理驾驶舱,围绕项目管理的“人、机、料、法、环、测”六个维度,将项目现场多个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项目经理能通过这个系统看到工地的每个角落。发现问题后,能通过系统即时指挥现场,对项目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工作人员说。“不仅如此,系统数据还关联至建筑工务署的后台,管理部门也能实时动态观测到工地现场情况。”
智慧应用:抹灰机器人两倍于人工效率
调研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了自动抹灰机器人和爬壁打磨机器人。抹灰机器人只需要两个机器操作手和三个工人就可以完成,机器人可以依靠房间的扫描仪或墙面的扫描仪自动行走,相当于传统人工效率的200%,价格也低于传统的人工施工价格。
项目创新深入一些小的细节当中,如脚手架是采用全新盘扣设计,具有搭建效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工艺更加安全。同时,整个项目使用BIM技术,利用可视化的特点,提前对场地进行模拟优化和施工机械、材料堆场、人车分流等方面管理,并且进行虚拟建造为现场管理提供参考。
智能化空中造楼机引起了调研团队的兴趣。研发团队基于“移动造楼理念”,针对80米—180米高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超高层住宅,实现远程控制方式下的自动式建造。
视角
南都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陶然:
面向未来,体现先行示范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陶然在座谈会作总结发言。他提及自己作为调研团一员的观感时表示,现场讲解普及做得特别细致,不管是建筑技术、工艺工法,处处在为交付之后用户的舒适体验做努力。“智慧技术的使用无处不在,这是一个2022年才交付,面向未来体现先行示范、争创鲁班奖的的项目。”陶然认为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之下,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是一个工友友好的项目,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中医院形态的想象,具备了湾区网红医院的一切条件。
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具有独一份的城市价值。从总量来讲,2019年深圳是进入了全球的前20位城市,未来一定会成为更好的城市。而这样的深圳需要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建筑,深圳建筑工务署所做的教育、医疗、科研等一系列公共建筑未来将是这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也将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
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冯永乾:
口碑榜线下深调研拉近了部门与市民的距离
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冯永乾表示,南都街坊口碑榜引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推出线下系列深调研,通过走访民生项目、举办项目座谈会,全面展现政府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拉近了部门与市民之间的距离。
冯永乾认为,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政府工程建设过程中,市建筑工务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积极贯彻落实最终用户理念,加快教育类、医疗卫生类、文化设施类等民生工程建设,着力于打造一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工程标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冯永乾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下,市建筑工务署将以一流的管理体系、一流的建设标准、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努力创造一流、打造精品,助力深圳建设成为“民生幸福标杆”。
建工集团董事长魏俊:
希望拿下第三个鲁班奖
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的参建单位深圳市建工集团董事长魏俊表示,作为本土企业一直以来参与深圳特区建设,一共参建了7所医院,2个获得了鲁班奖,光明项目将冲着获第三个鲁班奖的目标在努力。作为参建单位,建工集团在建筑工务署打造政府高品质工程的理念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座谈会亮点
建工署办公室主任刘哲:
建言是鼓励,是未来工作的更高要求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办公室主任刘哲在现场回应了深调研小组的发言。她表示,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是今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省级示范观摩主会场项目,是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的代表。感谢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以及南都民生体验官的发言。“大家不仅是赞美之词,还有一些很好的建议,这是对我们的鼓励,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更高要求以及改进地方。”
“建筑工务署会持之以恒地把质量、安全、进度各方面在建设过程中贯彻好,政府工程也是把民生问题一个个解决好的非常关键的途径。”刘哲说。“未来,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互动与理解,争取有更多跟社会跟市民沟通的渠道。”
建工署工程管理站副站长王鑫:
多方管理、闭环管理、信息化管理 实现项目高质量完成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住宅工程管理站副站长王鑫从项目建设管理、施工组织、党群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等多个角度给调研团介绍了中医院光明分院的基本情况。
据王鑫介绍,在项目建设之初,会先分析项目需求,推导项目的定位,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方式,明确质量安全进度各个方面的相关目标。在执行维度,结合项目策划,通过新工艺、新工具、新方法整合质量、进度和安全之间关系,引入很多第三方单位。例如,质量第三方单位、安全第三方单位、材料设备抽查第三方单位,通过第三方客观的评比来给每一个项目提出问题,奖优罚劣,共同努力提升质量安全,并把信息反馈到履约评价体系,而履约评价体系又跟招投标相连,从而实现从招投标到落地监管到履约评价的闭环管理。同时重点加强党建,建立党群中心,发挥党群的堡垒作用,推动项目建设更好更快完成。
民生治理观察员
“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点赞“智慧工地成熟应用”
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首先进行了发言。他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曾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代表发言,曾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地王大厦“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广州西塔“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在他看来,整个调研的第一感觉就是“好”。首先是设计理念很中式,除了立面造型之外,特别考虑到屋面设计有开放的空间,是比较少见的。工地现场管理干净细致整洁。他观察到几个小细节,例如,脚手架排放整齐,排污沟很干净。
如果说工地现场是“正面战场”的光鲜,陆建新还特意提前抵达光明院区一探工地的“背后”——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宿舍,发现管理依旧很人性化、很整齐。
此外,陆建新还表示,工地处处显示出科技与创新。从抹灰机器人、到BIM下的管线排布,都是科技的具体体现。“过去两年我们已经在新会展中心的建设施工中推广智慧工地,在中医院光明院区的工地上,我看到的是相当成熟的应用。塔吊的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等,已经非常成熟,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陆建新说。“创新是深圳的特点,创新出效益,创新出成果,这一特点在项目上很明显。”
胡任重:管理精细,建议增加工地急救培训
胡任重是市政协委员、光明区政协常委,也是光明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人。他所在的光明区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11月份也将动工。他从一个医护专业使用者的角度参观调研了整个项目。他首先称赞了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的建筑风格,随后从建筑、工地疫情管理等方面发表了几点感悟。
曾经参观过多家医院工地的胡任重表示,光明院区的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高效协作等都融入到一起。医学背景的他看到建筑中融入的中医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到其中的用心良苦。最后,他建议工地加强心肺复苏等急救方面的培训。
民生体验官
余巍巍:希望中医院尽快建成
此次调研活动的两位民生体验官都在光明生活多年,黄丽君在光明创业生活29年,余巍巍在光明生活16年,她们见证了光明在医疗卫生、城区品质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余巍巍说,近距离感受民生工程建设现场的体验很好,感谢南都给了这个机会。她对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有了全新的了解,中医院项目的规范化管理非常严格,作为市民很放心。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医院文化治疗和环境治疗相结合的理念,对于市民来说,提到医院会有点忌讳,看到中医院项目的环境后,有种休闲的感觉,希望医院尽快建成。
黄丽君:希望造福所有光明人
黄丽君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说到项目现场参观有种理疗养生的感觉,并且项目与地铁13号线接驳,非常便利,将造福所有光明人。
●调研样本:深圳建筑工务署
●调研项目: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
●基本情况:深圳市重大民生工程之一。选址光明区光侨路与龙大高速交界处,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2万㎡,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3万㎡。总床位3000张,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概算批复一期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44.0225万㎡,总投资400829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地下室、综合医疗区(门诊医技楼、内科中心大楼、外科中心大楼、妇儿中心大楼)、制剂中心、行政科研楼等,是目前国内单个院区最大的中医院项目。
●调研内容: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进度、如何在建设中落实“质量创新”
深圳建筑荣誉榜
除了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外,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还有诸多优秀项目,如市民熟悉的深圳市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工程、深圳大学总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工程等都获得了鲁班奖。
据悉,2020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完成投资任务增加到161.57亿元。截至2019年底,获得399项国家、省、市级奖项,108项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市政金杯奖等国家级奖项。
活动统筹:南都记者 陈荣梅
报道统筹:南都记者 黄璐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陈蓉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像:南都记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