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在公共卫生健康领域发挥出作用?
热点
南都讯 记者张一鎏 蒋津津 智慧城市的建设,如何在公共卫生健康领域发挥出作用,也成了本次智慧城市谈论以及业界交流讨论的热点。
疫情期间,健康码、大数据、云平台等社会治理的新工具、新手段在抗击疫情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以数字化手段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巨大创新潜力。作为智慧城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华为、平安智慧城、阿里云、中兴在内的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司们,也纷纷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有新的布局。
“疫情的发生,政府的公卫建设体系必须进一步得到提升,市民对于智慧医疗更加关注。这也意味着在智慧医疗平台建设、政府公卫体系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的发展机遇,也有很多任务要去开拓。”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首席产品官江涛说道。
他表示,平安智慧城市在疫情期间比较早启动相关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比较迅速研发出一整套应急管理平台。该平台在建设智能检测系统,疫情发生前期进行预警等。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高孟轩在昨日上午举办的2020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也介绍了平安在智慧医疗上的布局。“平安智慧城市主要是做应用层,比如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弥补医疗的一些短板和痛点。”他说,“健康医疗是金融以外的第二大战略。三年前平安就大量投入在医疗底层知识的建设,通过算法、数据、模型研发等制作知识图谱,这样一个架构,联合AI来做医疗疗程中不同角色的虚拟专家。”
虚拟专家有什么作用?高孟轩提到了个性化精准医疗。例如慢病管理产品,一旦病人出院,依据在院期间诊疗数据,机器会进行精准健康画像,协助医生给病人个性化管理方案,提供小程序或者app工具,根据管理方案时刻提醒如何吃药、怎么运动、要注意哪些饮食,智能化提供指导,如果病人执行,会采集相关行为,通过传感器传递,根据信息采集结果判断病人依从性。如果依从性差会调整方案,增强管理频次,协助医生进行随访,起到健康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