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在深圳形成汇聚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的核心和枢纽”

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人才队伍建设,专家称“人才队伍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需要一起努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小玲 11-13 00:00

名校校长论坛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深圳人工智能应用层面极具市场价值,但对基础层面投入少,可能在中长期影响到深圳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对基础研究的缺乏会导致这个科研缺乏最终会引起科研人才整体支撑上的匮乏。昨日在深圳举行的名校校长论坛上,有专家建议,结合德国海洋知识科研力量、深圳海洋企业,尤其深圳宝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同时联合像深圳大学这样的本土大学为与深圳人才培养和汇聚建立起一个基地。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础

名校校长论坛上,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主题,围绕海洋发展战略和专业人才培养、深圳新定位和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新基建机遇下的人才布局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论坛邀请了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学院(acatech)院士奥泰因·赫尔佐格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于志刚等参加论坛并演讲。奥泰因·赫尔佐格建议,如何能够实质上对深圳海洋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作出贡献,结合德国海洋知识科研力量、深圳海洋企业,尤其深圳宝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同时联合像深圳大学这样的本土大学为与深圳人才培养和汇聚建立起一个基地。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海洋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于志刚则认为,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深圳应发挥独特的优势。

比如,由于深圳开放性、体制机制创新渊源不竭动力,可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全球海洋经济治理,大力发展金融、法律服务业和海洋智库。

另外,深圳可能需要迅速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教育、特别是海洋高等教育的水平和高层次海洋人才汇聚的能力,从而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根本的关键作用。我的观点,人才队伍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深圳在已有的比较好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实现新腾飞,这两点需要一起努力。

于志刚建议,深圳可以形成三个目标,第一,在深圳形成一个汇聚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的核心和枢纽。第二,应该形成一支聚焦海洋科技前沿创新的突击队。第三,应该形成一批或者若干面向海洋高新技术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海洋治理的高层次复合型或者跨界的海洋人才孵化器。

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党委组织部部长,工学博士、赵宝刚教授也提到,深圳要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先锋,主要是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深海、绿色、安全、智能等国家重大需求,推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商务医药、海洋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瞄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优势,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产能合作、市场拓展、人才服务等方面全链条规划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另外还要发展海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