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争创现代文化创新和发展实验区”

2020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众专家探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谢湘南 11-17 01:00

文化科技融合有何新态势?近日,2020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以“云端与现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济南等地的文化科技艺术学领域人士两百余人齐聚深圳,展开热烈对话。嘉宾围绕着“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公共文旅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智能时代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新的科技支撑”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专家指出,文化科技融合仍然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创作、传播和消费转型,重塑了文化艺术产业生态。

2020-2025年希望形成文化和科技双引擎作用

“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创办于2012年,今年已是第八届。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承办。论坛抓住“云时代”特征,从“云端”与“现场”两个维度观察当下文化科技融合的最新态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数字内容技术与服务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和中宣部“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评审组组长张树武在论坛上就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当下和未来》为题,梳理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几个发展阶段。

张树武介绍,文化和科技融合命题的提出是2012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当时制定了文化科技的发展战略,当时的战略是四个阶段的战略。首先2012-2015年是播种行动战略,因为当时科技和文化的融合非常的弱。在“十三五”时期是一个深度融合,深度融合就是一个重点培育环境、创新的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希望通过科技的带动,能使得文化自身能力的提升,等于说还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阶段。后两个阶段2020-2025年我们希望文化不仅是跟科技结合,要充分发挥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文化的引擎作用,前一段是科技来引导,后一段希望能够形成文化和科技双引擎的作用,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提出了文化经济4.0的提法,再到后面就是2025以后,我们希望文化经济和工业科技同步发展,成为世界文化科技强国。

争创现代文化创新和发展实验区

深圳应有所作为

在张树武看来,未来是透明网络+文化中国+智慧网络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下我们会更关注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构建和中国文化对经济的引领和整体增效。我们会更关注跨界融合,特别是工业经济形成的品牌中国的实现,所以华为、大疆这些深圳品牌,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科技图景,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会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智慧的文化服务。对于深圳来讲,其实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深圳在这块显得略微苍白,跟其他的城市来比的话略微苍白。对于现代文化创新,它是新文化、新科技、新经济的综合体,所以针对用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优势,我们认为深圳更应该在中国现代文化科技、经济、文化融合创新上有所作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创新和发展实验区。

推动“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和业态创新

现场很多专家表达了对“云端与现场”的看法与理解。

在“云时代”,数字技术重构了时间和空间,智能化革命对文化产业的内容、形式、模式等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鉴于当前疫情给文化科技融合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与会嘉宾建言献策,对“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和业态创新,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线上文化营销、文化消费能级、文旅场景设计等提出了理论思考。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傅才武从“文化消费理论的本土化问题”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我们讲数字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引发新的消费时代。文化符号在资本和商业模式的双重驱动下,将其作为空间生产媒介的作用,消费会进入到一种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并且在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实现审美的生产和再生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向勇认为,在过去我们关注线下,后来有了互联网,我们注重线上,现在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我们现在是线上、线下的双连接,这就涉及到我们身体、心灵和空间、时间这四个纬度。身体如果说在场,但心灵在别的空间,我们就是虚拟在场。精神如果同时在就是共时在场。身体和精神分开,时间和空间也在分离的情况下,当然人的追求是要身心一体,我们更注重天人合一。现在的技术也让我们面对面时空一体化。向勇表示,互联网推动传统文化传播需要两个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建立数据,这个数据是来自于三个层面,一个是来自于传统的通讯互联网+大众传媒,一个是进入到3G尤其4G以后,形成用户大数据,从去年开始我们进入到了5G商用,然后今年的数字新基建,形成万物大互联。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从《“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一视角进行观察,他认为,文化产业是怎么样顺应和促进数字化的转型?根据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我们看到它的最重要的两个要点,一个是以数字数据为要素,第二是以互联互动为特点。首先是在重组产业链方面,文旅产业将进入到一个新的上升通道。

在数字转型的背景下,平台的发展已经向超高画质、超快传递、超宽领域、超长在线和超级连接迅速地推进。这也给我们不断地开发新的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的平台模式打开了广阔的天地。消费升级,面对和撬动超大型市场。中国具有超大型的人口、超规模的国土和市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又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说从美食而言,因为数字经济的出现,它使得我们的美食产业、美食文化、美食创意、美食品牌在不断地升级,从物质的层面到符号的层面到精神的层面,到审美的层面又到创意的层面,这跟过去是很不一样的。

采写:南都记者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