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比平均入秋时间晚了24天 深圳刷新最晚入秋纪录

2020年11月30日,深圳中心公园,蹲在台阶上穿着外套的小狗。 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南都讯 记者傅静怡 自前几天(11月27日)的较强冷空气影响以来,深圳市便出现了滑梯式降温;之后在冷空气的持续影响下,深圳达到了气候学的入秋标准(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22℃),于11月27日告别了长达215天的夏季(今年4月26日入夏),正式入秋!
深圳今年入秋比平均入秋时间(11月3日)晚了24天,而且破了最晚入秋纪录(2015年11月25日)。
大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深圳的入秋时间越来越晚,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深圳平均入秋时间在11月1日,2000年以来,深圳平均入秋时间在11月10日。
从历史数据来看,深圳入秋的时间跨度较大。历史上深圳最早入秋时间是9月28日,出现在1997年。最晚入秋时间是11月27日,出现在今年。深圳的秋日平均有69天,超过两个月的时间,而平均夏日却长达196天。
那么,深圳入秋后又有哪些变化呢?根据近10年气象数据分析,深圳入秋前后1个月的气温降幅达5.1℃。同时昼夜温差加大,入秋前1个月的昼夜温差为5.9℃,入秋后达到6.3℃。降水方面,深圳入秋前后1个月的平均累计雨量减少20%,干燥日数(日最小相对湿度≤50%)增加0.5天。
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几天天晴干燥,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生效中,居家请检查好家中电路,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冷空气影响期间,日温差大,早晚较凉,请适量增减衣物。天气转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市民应及时检查维护燃气设施,使用时保持室内通风。一旦发现中毒事件,打开门窗,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并注意保暖;中毒者若已昏迷,施救者应拨打“120”电话呼救(注意不要在煤气泄漏现场拨打电话或打开电源开关,以免发生爆炸)。另外,冷空气影响期间海面风力较大,提醒各位市民,请远离沿海和高地做好防风措施以及注意海上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