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企合作,打造炫酷“智慧医院”
北大深圳医院主办第三届中国(深圳)智慧医院高峰论坛

智慧医院高峰论坛上启动智慧医院协同创新联盟。

医护人员需刷卡才能进入手术室。


在北大深圳医院虚拟现实实验室,医生正在使用VR超声教学。
虚拟现实实验室。戴上VR眼镜,拿着B超探头放在教学模具上,眼前出现一幅孕妇早孕期影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北大深圳医院的VR超声教学非常逼真地还原了B超医生平时的工作状态,减少了对患者就医的打扰,却强化了对年轻医生的培训、考核。
胃肠外科。护士长李贝正通过电脑屏幕查看住院病人的护理记录、检验检查报告,在她面前的,不再是病人一张张打印出来的病历,信息系统正辅助她对全科患者的护理重点进行梳理。
与此同时,脊柱外科的护士长孙咏梅,也在通过医院智慧系统,查看住院病人的风险情况。“56床病人发生血栓的风险高,要监督他做踝泵运动。”孙咏梅说。
从患者的需求出发,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北大深圳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已经从简单的“上网上线”,发展成智慧医疗辅助系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辅助医护人员作出决策,对病人的服务更精准,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把控也更加有效。
12月18日,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北大深圳医院主办,深圳市卫生健康信息协会等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深圳)智慧医院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以“5G融合·智联共赢”为主题,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圆桌论坛和示范项目参观、线上直播等形式向与会者展示智慧医院建设的炫酷成果和新思路。
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表示,今年12月是北大深圳医院建院21周年,此时举办智慧医院论坛,是通过对“昨天”的梳理,来面对“今天”的挑战,以及思考“明天”。
由被动式的服务转变为主动运维
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后勤智慧化
“外科楼五楼用水量出现异常动向,请机电部迅速派人查看。”在北大深圳医院后勤运维中心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提示下及时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主动派人进行维修保养。
北大深圳医院总务科副科长林春光介绍:医院后勤工作是医疗活动正常开展的必需基础。过去,医院后勤服务基本靠经验、靠报修等手段进行管理。现在,医院建立医院智慧后勤综合性一体化管理平台,将后勤保障被动式的服务转变为主动运维;一个手机APP掌握整个后勤信息数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后勤。
以智能被服管理模块为例,过去布草收发经常出现延迟、丢失等现象。现在,每件布草都安装了芯片,应该什么时候送、送到哪里、谁接收全部可以通过PDA感应并记录。全院统一的医用织物智能管理体系指挥工作人员进行布草收发工作,并完成全程监督,为追溯、成本核算、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医院水电气运行状态,及时掌控医院物资采购、保管,查看突发情况,及时维修处理设备,后勤智慧化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后勤的应急处理能力更加高效。“林春光说,通过有效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各个模块的工作实现后勤一站式服务管理和调度。
确保患者安全,质量效率再提升
5G时代病房智慧化迎来新发展
病人入院住院,这个期间,所有的流程还能怎么改?北大深圳医院的病房智慧化建设突破了大家的想象。
进入智慧病房,智能人脸捕捉识别、体温测量设备,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扎牢防线;病区走廊里的风险提示系统,压疮、跌倒、DVT,红、黄、绿风险等级一目了然。
MEWS早期风险预警系统联合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的应用,通过实时动态监测、自动风险分级,智能语音提醒,实现危急症早期识别,及时干预,确保患者安全。
胃肠外科护士长李贝介绍,智慧病房交互平台作为整个病区的“信息中心”,将分散在各个系统里的病人数据,根据业务场景将重点患者、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和展示,保障信息实时、准确、对称,实现多种系统的交互联动;通过与手术闭环管理系统的交互,病区护士随时监控,全程动态关注手术患者的实时进程,提前做好对接准备。
李贝同时介绍了智能摆药台、核对台,通过人脸识别登录,药品智能扫描识别,自动匹配医嘱,完成药物核对;转运机器人智能规划路线,自动避障,自动呼梯,全程封闭式转运,以及全闭环输液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化住院患者药物管理全闭环,给药效率与安全大幅提升。
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表示,5G技术的应用,给互联网和物联网插上了翅膀,通过信息的快速流转,将病房所有智能设备、信息系统集成与共享,全面整合治疗、用药、手术等闭环,交互成为临床运行质量与效率的大闭环。在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尽最大努力消除医疗安全的隐患,提高诊疗质量。
医生做手术质量不过关被“封杀”
一站式医务管理智能化平台,患者安全更有保障
在北大深圳医院,医护人员要进手术室都有一套专属的“智慧”流程。
每名医护人员都有一张专属卡,进手术室更衣换鞋时可刷卡进入,如今天没有手术安排,则不能进入手术室。
“通过一人一柜,手术服芯片跟踪,更好地保障了手术室衣服和鞋子的处理回收。”手术室护士长肖明介绍,手术室智慧化管理解决了以往手术室工作的多个痛点,通过这样的管理,减少了院感可能。
除了这些细节,为了患者的安全,北大深圳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走得更深更远。医务部部长易黎介绍,医院透过集手术管理、电子交接班、会诊和MDT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医务管理智能化平台”,由系统对医生手术权限进行识别和管理,自动拦截越级手术,并且监控每位医师的手术质量指标。管理者可以实时追踪会诊质量和及时性。系统还可以自动抓取和统计各科室的个性化质量安全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如果一位医生某类手术质量不过关,就会被系统‘封杀’。”
而想要提高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培训非常关键。教学培训部部长高玉霞介绍,北大深圳医院利用CCMTV教学平台,从教、考、学三个维度,整合师生管理体系,实现教学一体化管理。智慧教学系统便捷的功能和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力,既减少师生工作量,更能量化反映教师带教能力和学生学习水平,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教学内涵提升。
“北大深圳医院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建设高水平医院,打造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医院。”陈芸介绍,今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北大深圳医院在全国排名第61名,其中信息化专项指标获得满分,作为医院管理者,她认为,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如何更科学更精细更规范化,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作为载体,把各项制度串联起来,这就是智慧医院建设。
未来已来,智联共赢助力健康深圳建设
在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导医机器人不厌其烦地为患者提供智能导诊、业务咨询和交通导航服务;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和药学部,物流机器人可以精确避开各种障碍物,高效完成运送任务;在智能药房,静脉配液机器人帮助护理人员精巧、快速地完成临时配液工作,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安全性。
迈入5G时代,医院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陈芸表示,北大深圳医院智慧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2005年,医院在首任院长蔡志明带领下就成为国家首批数字化示范医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第二任院长肖德明带领下,医院又从2015年开始探索智慧护理,到今天实现医疗AI和物联网得以广泛应用,已经进入智慧医院的3.0时代。
陈芸表示,今年12月是北大深圳医院建院21周年,此时举办智慧医院论坛,是通过对“昨天”的梳理,来面对“今天”的挑战,以及思考“明天”。
“医疗智能化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什么说‘5G融合,智联共赢’?”陈芸说,在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研究所和企业在人才、技术上的支持和参与,同时需要企业的参与,比如说华为的5G技术,通过医院、学校、企业的共同合作,打造健康深圳,这就是智联共赢。
文图 李榕 田怀谷
制版:陈欣 王娟娟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