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纷纷下架相应产品“互联网存款”何去何从?
该模式引发一定争议,此前监管层数次发声

南都讯 记者黄良东 12月18日,蚂蚁突然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除了已持有银行存款产品的用户外,针对未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支付宝银行在理财页面对银行存款进行了下线处理。
此前,蚂蚁集团、京东金融、度小满、携程理财、陆金所、360你财富(原360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等多个平台均推出了互联网存款产品。蚂蚁集团互联网存款下架风波一事,无疑已影响了更多平台。
19日和20日,继支付宝后,腾讯理财通、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携程金融跟进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
实际上,“互联网存款”这一模式引发一定争议。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此类产品收益高、门槛低,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对此,监管方面近期也多次发声。
腾讯理财通等四家平台
跟进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12月19日,南都记者看到,腾讯理财通已下架银行存款产品。其“稳健理财”列表显示曾展示过的“银行类”产品已经撤下。此前的18日下午,记者查询发现,该页面显示仅有一款微众银行的代销产品。历史信息显示,曾在腾讯理财通推广过存款产品的银行至少包括上海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微众银行等。对此腾讯方面向记者证实,“目前理财通的银行类产品都已经下线,还没有更多信息可对外。”
实际上,跟进下架互联网存款的平台,除了腾讯理财通外,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携程金融也下架了相关银行互联网存款产品。截至目前,大部分头部平台已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19日,南都记者在度小满金融APP看到,其“银行精选”列表无互联网存款产品在售,页面上表示46家银行暂无在售产品;此外,携程金融APP的理财频道也显示服务升级中。据其介绍显示,携程金融-银行直供服务平台精选高收益、多期限的存款产品,所有交易操作及资金流程均在银行端完成。此前有报道称,携程于18日22时全部下架了此类产品。
20日,京东金融也已对互联网存款业务做出调整,南都记者登录京东金融APP发现,“银行精选”业务已下线。对此,京东金融方面表示,当前,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关注,京东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停止新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并已对存量客户和业务进行稳妥有序的调整:相关产品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起,京东首推互联网存款业务后,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成为挑战余额宝的一大利器。当年,京东金融率先上线了富民银行的存款产品,成为了市场上最早为开放银行提供场景的流量巨头。因此,京东金融在合作银行数量、代销存款产品数量上一直位列第一。截至11月19日,京东金融合作银行主要为中小银行,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15家与其有合作。
专家表示监管层正加强结构性存款管理
12月18日,对于支付宝突然下架互联网存款一事,蚂蚁集团表示,根据监管部门规范要求,该公司主动下架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并表示会认真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此前的11月3日,蚂蚁集团在沪港两地上市计划突遭暂缓。据蚂蚁集团今年9月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与约100家银行合作伙伴合作开展业务,包括全部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先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外资银行等。
在存款产品代销方面,支付宝与其中的12家银行有合作,除民营银行外,还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合作,如工行、农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但目前这些银行暂无代销产品在售。此前在售的产品期限均在3个月以上,为天府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盛京银行四家发行。其中满期利率最高的为天府银行5年期存款,年化利率达4.80%。
蚂蚁集团互联网存款下架风波一事,无疑已影响了更多平台。据南都了解,此前蚂蚁集团、京东金融、度小满、携程理财、陆金所、360你财富(原360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等多个平台均推出了互联网存款产品。目前,蚂蚁、腾讯理财通、度小满、京东金融、携程金融等平台已全部下架相关产品。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不仅是互联网存款,监管层正在对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存款等都加强了管理,其目的是维护整个存款市场的良好秩序和规则,同时要通过压降存款成本来推动企业融资成本。
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则表示,互联网存款最主要问题在于不稳定性。这类存款与同业业务等主动负债相似,在市场化下竞争高价获得的资金稳定性较差,如果过度依赖资金来源,在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就很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
50多家银行扎堆互联网存款
有中小银行几个月揽储200多亿
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拓宽获客渠道,很多消费者也非常便利地享受到了存款服务。此类产品收益高、门槛低,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
该模式引发一定争议,监管方面近期对此也多次发声。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互联网存款再度出现下架风波,实际上因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的两次针对互联网存款的讲话。
在今年11月及12月两次公开演讲,孙天琦剑指互联网存款风险。
“目前,11家头部平台上展示的银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银行50多家,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单户存款金额大都在50万元(含)以下。”在11月7日的讲话中,孙天琦披露,部分银行互联网平台存款增长迅速、规模较高。有的中小银行从今年4月才开通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吸收存款200多亿元。部分银行依靠互联网平台吸储,存款结构大变。
相比此前侧重对现状与问题的描述,孙天琦最新一次演讲则提及“完善监管体系,规范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
12月15日,孙天琦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得以从全国吸收存款,从负债业务看已成为全国性银行。
对此,孙天琦强调有必要加强监管。“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的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此外,孙天琦还在会上提出七点监管看法,包括明确银行准入资质、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审慎监管指标、严格规范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服务的各类行为、完善存款保险偿付规则、严禁平台对存款“集中比价—竞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有效竞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