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最快5秒致命!市三院成功救治87岁肺栓塞患者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成功救治一名肺动脉栓塞患者。该患者是一名87岁的高龄老人,大于75岁是溶栓相对禁忌的年龄,而在进行了抗凝治疗后,患者情况无法稳定,猝死风险依旧很高。为了给这名患者创造一线希望,呼吸内科团队冒着风险为他溶栓、进行精细化护理防止出血,最终成功救治了他。
肺动脉栓塞会引起猝死
从老家奔波到深圳非常危险
现年87岁的赵爷爷(化名)有一个儿子在深圳工作。去年12月中旬,赵爷爷在老家出现了严重胸闷气短、不能活动的症状,家人担心老家医疗条件不好,将赵爷爷送到深圳就医。
去年12月21日早上,赵爷爷从老家到达深圳市三院急诊科已是凌晨,急诊医生根据赵爷爷的状况,判断他很可能是患了肺动脉栓塞,他马上被安排拍摄了CT肺动脉造影,结果证实了医生的猜测:赵爷爷的右主肺动脉及左上、下叶及分支肺动脉几乎已经全部堵死。
当天早上,赵爷爷转到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呼吸内科主任孔英君讲起赵爷爷仍旧心有余悸:“肺动脉栓塞会引起猝死,我们建议这类患者就近就医、及早治疗,赵爷爷当时除了大部分肺动脉被堵塞,出现了肺动脉高压,同时有右心衰竭的表现,已经属于中高危患者,猝死风险很大,从老家到深圳奔波那么久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赵爷爷的肺动脉栓塞很大可能是因为慢性房颤引起的。”孔英君介绍,任何可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瘀滞或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和行为都可能导致肺动脉栓塞,房颤只是其中一种原因。她提醒,一旦出现急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医。
抗凝还是溶栓成为难题
冒着风险创造一线希望
孔英君表示,对于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可以选择抗凝或者溶栓两种治疗方式,首选抗凝治疗,如果抗凝治疗无缓解或出现一过性晕厥或出现血压降低的高危情况,就应该积极溶栓,减少猝死的可能。但是赵爷爷已经87岁,一般这个年纪不建议溶栓,因为一旦发生脑出血或者腹膜后出血,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
呼吸内科内部多次进行讨论,并给赵爷爷进行了抗凝治疗,但效果不好。不溶栓患者猝死风险极大,溶栓还有一线希望。于是,呼吸内科团队为赵爷爷进行rt-普酶2小时溶栓。
在精细的治疗及护理之下,溶栓后赵爷爷胸闷气短明显缓解,可以自主在床上活动,血压、血氧和心率明显改善,3天就可以自己下床活动。血压、血气等指标恢复正常后,赵爷爷目前已顺利出院。
提醒
中青年猝死的新病因
夺命速度有时比心梗还快
赵爷爷发生肺栓塞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实这种病越来越常见。医生介绍,肺栓塞是现在中青年人猝死的新病因,它的夺命速度有时候比心梗还要快,最快5秒钟就能致命。
医生提醒,有以下特征的人更要小心了,这些高危因素更容易导致肺栓塞:高龄、肥胖、糖尿病史、产妇、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史或家族史等。研究发现乘坐飞机10小时以上的患深静脉血栓概率显著高于10小时以下的旅客,活动少的患病率大于活动多的。
要想预防,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宅着,没事走动走动。避免血液淤积,产生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