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连续三日大跌,市值蒸发五分之一

欧菲光承认将出售4家子公司 合计资产超过百亿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良东 01-27 00:10

南都讯 记者黄良东 连续三日大跌,市值蒸发五分之一后,欧菲光终于做出回应。1月25日晚间,欧菲光发布《关于公司股价异动的公告》,对市场关于其欲剥离部分厂区的消息做出回应。除了华南厂外,欧菲光还将出售另外3家子公司合计超100亿资产,占其当期总资产近28%。

与此同时,欧菲光也否认买主为此前传闻中的立讯精密。值得注意的,欧菲光曾屡被传出剔除苹果产业链危机。欧菲光“卖子风波”也引发苹果产业链个股集体下跌,其中逻辑是否靠谱?

欧菲光4家子公司将打包出售

1月25日晚间,欧菲光一则澄清公告让出售真相逐渐清晰。欧菲光承认,目前公司确实正在筹划出售相关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包括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慧光微电子有限公司、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晶润光学有限公司四家公司,但出售对象并不是立讯精密。以2019年末数据计算,四家公司资产合计为113.39亿元,占其当期总资产的27.96%;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3.62亿元,占其当期营收总额的21.86%。

此前的1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欧菲光广州子公司出售给立讯精密,该工厂为欧菲光手机摄像头模组事业部(CCM事业部),为苹果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消息一出,欧菲光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达到20.11%。

在欧菲光2019年年报显示,其众多子公司中,只有欧菲影像位于广州。2020年11月20日,欧菲影像已经更名为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得尔塔),在股权结构上仍为欧菲光集团100%控股。

2016年11月,欧菲光以15.8亿元的价格从索尼手中并购了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当时索尼拥有苹果50%前置摄像头以及10%后置摄像头的市场份额,相关的生产正是由广州得尔塔负责。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欧菲光此举或是为了获得苹果供应链“门票”,当时苹果的前摄业务对欧菲光战略意义重大,因此收购时该厂是亏损的,收购价是2.34亿美元,其中包含股权收购款0.95亿美元,偿债款1.39亿美元;交割后再投资0.32亿美元盘活资产。

实际上,作为欧菲光第一大核心全资子公司,广州得尔塔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实现净利润1.1亿元。2019年欧菲光的营业总收入为520亿元,欧菲光广州的营收占比达到10%。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实现净利润1.85亿元。而2020年上半年欧菲光的营业收入为234.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2亿元。

此次打包出售的还有另外3家子公司。其中,筹划甩卖的江西慧光微电子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末净资产为12.24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5.12亿元,净利润亏损0.13亿元;南昌欧菲总资产47.13亿元,净资产8.35亿元,2019年营收28.65亿元,净利润亏损0.92亿元;江西京润总资产14.71亿元,净资产6.38亿元,2019年营收8.64亿元,净利润亏损0.13亿元。

欧菲光多次传出被剔除苹果供应链

前述四家子公司均为欧菲光重要资产,去年,欧菲光就曾多次传出“被剔除苹果产业链”。

2020年9月1日,消息称苹果将欧菲光从其供应商名单中剔除,蓝思科技承接大部分订单。受消息影响,欧菲光当日股价开盘一字跌停。当天,欧菲光方面表示,正在开紧急会议,此后公开否认了此事。

2020年12月3日,欧菲光再次被传出遭剔除出苹果相机模块供应链的消息,对此,欧菲光表示相关产品目前仍在正常生产并对苹果供货,该消息不属实。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欧菲光业绩仍然向好。2020年欧菲光预计盈利8.1亿至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78%,主要原因为公司光学影像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光学镜头产能和出货持续提升等。

但年报预告业绩增长略逊于三季报。此前的2020年10月,欧菲光发布三季报称,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0.59亿元,同比下降2.20%。

众多家苹果概念股涨跌幅连续数日下滑

据欧菲光的公告中称,买主不是此前传闻中的立讯精密,“公司及其子公司未与立讯精密签署任何协议或达成任何初步意向。”

根据Wind统计的41家苹果概念股计算,1月21日、22日和25日三天,这一概念下的公司股价涨跌幅平均值持续下挫,截至25日收盘,苹果概念股当日涨跌幅平均下滑了2.8%,不可谓震荡不大。

那么,近期苹果产业链为何集体下跌?有基金经理分析,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各家手机芯片厂商就开始了激烈的5nm芯片角逐。市场观点认为5nm手机芯片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或遭遇集体“翻车”;中金公司研报则指出,经历去年10月份的iPhone发布之后,苹果产业链进入了缺少催化剂的空窗期阶段。展望2021年,消费电子新品类创新不多,主力的AR最快要到2022年才有机会商用。

不过,也有分析师看好苹果产业链。天风证券郭明錤在1月初发布研报指出,中国厂商从海外竞争者取得订单的长期优势仍在,应正向看待A股苹果供应链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