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2021年发展重点

龙岗:加快打造粤港澳国 际教育示范区 罗湖:预计今年教育卫健 支出近70亿 宝安:加速推进9+3+1+N 医院项目建设 盐田:发力深港国际旅游 消费合作区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馨怡 张一鎏 陈紫嫣 谢宇野 颜鹏 蒋津津 02-01 01:10

  <<上接01

  龙岗

  公办幼儿园新增数量全市第一

打造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

纵观整个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一项数据特别引人瞩目。2020年,龙岗区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80%以上。民生领域支出占比如此之高,其效果具体体现在2020年龙岗各个民生领域之中。“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政府报告中这样表述。那么,特别提到的教育、医疗和住房,在2020年究竟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教育方面,龙岗全年新增公办幼儿园225所,增加的数量全市第一。可以说,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方面,2020年悦澜山小学等12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建成使用,新增公办学位1.77万座。民办中小学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也在这一年出台,龙岗出全力提升民办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另外,中国国际教育领军者之一的枫叶教育集团总部在这一年落户龙岗。

医疗方面,全年新增病床位1791张。深圳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在这一年的9月投入使用,结束了坂田片区没有公立医院的历史,缓解了片区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龙岗区区骨科医院位于宝龙街道的新院区投入使用,同样也及时缓解了宝龙及周边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龙岗区内的AED数量达到1352个,密度全国领先。

住房方面,龙岗2020年全年筹集建设公共住房1.76万套,竣工2551套。

从数据上看,龙岗区2020年在民生领域的投入程度可谓是一如既往地高。其目的,在于快速弥补其“先天不足”。我们知道,作为深圳的原关外地区,龙岗区原先在民生领域欠账较多,跟原关内区域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在长期的民生领域投入中,龙岗区更加注重的,是去补历史欠账,以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关于2021年民生领域的规划,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这样阐述,“在不断解决‘有’的基础上,同时解决‘优’的问题,实现民生事业均衡优质发展”。这意味着,龙岗区的民生领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龙岗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用比治水更大的力度推动教育发展。建成14所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86万座以上。加快打造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组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教育集团,高起点推进枫叶教育旗舰校等国际化学校规划建设,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课程开发,争取优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户。龙岗区两会闭幕次日,龙岗区便举行了打造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启动仪式,其行动不可谓不迅速。启动仪式上,龙岗区政府现场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龙城高级中学(集团)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签订国际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与枫叶教育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国际教育方面,龙岗未来可期。

而在医疗方面,龙岗2021年依旧把公立医院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其将大力推进市平湖医院、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6个市属医院项目建设;加快区第二人民医院等12个区属公立医院、10个社康中心项目建设。 住房方面,龙岗将筹集建设公共住房1万套以上。

  罗湖

  教育支出占比超4成

每万人全科医生5.4名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经过了40年的发展,城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资源保障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尤其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才的涌入与土地空间的制约矛盾的日益突出,要求罗湖区要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想尽办法做好民生保障的新文章。

对于民生的投入,罗湖区也从不吝啬。在上周五举行的罗湖区七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区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2020年和“十三五”以来罗湖的民生保障情况,以及2021年的民生建设计划。此外,昨日上午,罗湖区财政“年度账单”公开,从中可以发现罗湖民生支出连年增长,将让百姓过“好日子”放在首位。

数据是最直观的印证。“十三五”期间,罗湖区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九大类民生支出累计投入720亿元,年均增长11.14%,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9倍。以教育支出为例,2015年至2019年,罗湖区一般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分别占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3.04%、33.6%、38.39%、40.51%、38.63%。换言之,在罗湖,政府每花3元,就有1元花在教育上。据测算,这个占比在深圳各区居于首位。

目光聚焦到2020年,罗湖区投入九大类民生支出129.2亿元。其中,教育支出占40%以上,包括但不限于新建5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完成2所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5000个。全区公办园、普惠园增至62所、123所。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5.36%,新建和改造升级社康14家,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57%,居全市第一。每万人全科医生数5.4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53.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投入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1.05%,建设筹集公共住房5953套,供应2660套。

值得关注的是,罗湖区由于土地空间的制约,必须要通过创新的手段,又好又快地让民生项目落地。为此,罗湖区牢牢抓住城市更新、棚改金钥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配套保障房幼儿园、学校、社康中心等公共设施,实现“民生七优”的目标。

2021年,根据财政计划安排,教育支出将超50亿,推进2所高中、9所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按期建成黄贝中学、未来学校及2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加快推进星园学校和布心、木棉岭2所棚改学校项目实施。加强民转公幼儿园管理。

卫生健康支出近20亿,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社康机构规划设置,持续推进“专家送医进社区”服务,强化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改造,扩大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推动区中医院创“三甲”。

社会保障和扩大就业支出超20亿,重点推进辖区城中村综合治理、无物业小区综合整治以及老旧小区电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新增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000套,供应1000套。开展“普惠型”养老城企联动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同时,罗湖还将大力推动“一馆一中心”、粤海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馆新馆、环深水库绿道、翠湖文体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深挖“漫步罗湖”项目潜力,推出系列具有罗湖韵味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强与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湾区文体高地。

  宝安

  社康中心总量全市第一 

实现15分钟就医圈

作为深圳“西部新贵”,在下一个五年,宝安该如何继续发挥好“西引力”?宝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给出了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业大区、工业强区,宝安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于产业结构的高质量转变,更体现于民生服务的高质量。2020年,宝安持续将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2021年,宝安区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坚持过“紧日子”,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保障重点、强化民生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020年,宝安服务民生、深化治理,宝安新建学校6所,改扩建3所,新增学位1.2万个;纯中医治疗医院二期启动,空海救援医院等5家医院开工,新增病床1000张、养老床位523张,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5万套、供应7244套;新改扩建医院8家,2020年床位数比2015年增长43%,社康中心总量全市第一,实现家门口15分钟就医圈。

十三五”以来,宝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支出连续保持全市第一,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民生供给快速向“既有又好”迈进。宝安持续将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2020年投入345.8亿元,累计1737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44倍。

在下一个五年的开端,宝安将继续弥补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民生设施短板,缓解区域不平衡问题。2021年,宝安区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保障重点、强化民生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根据《宝安区2021年财政综合预算》,2021年,宝安区预计安排财政综合预算支出596.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1.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4.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5亿元。2021年,宝安区本级部门的教育部门预计支出达119.2亿元,较2020年初预算增加15.7亿元;卫生部门预计36.8亿元,较2020年初预算增加2.9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宝安将加快基础教育学位建设,出台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推进“16+11”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万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完善集团化办学制度设计,争创2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规划招引1-2家高水平国际化学校,建成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16个,新增托幼一体化幼儿园5家,增加学位5100个。

在医疗卫生方面,为加快推进健康宝安建设,2021年宝安将高标准加速推进“9+3+1+N”医院项目建设、落地,其中,“9”即9家区投区建医院,“3”即3家市投市建医院,“1”即深圳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N”即若干家专科医院;推动区妇幼保健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争创“三甲”医院,建设急诊医学、产科、儿科等15个优势重点学科;加快纯中医治疗医院二期建设,引进省级以上名中医20人,建立3个国医大师工作室,探索中医药民间高手入驻。

  盐田

  地铁8号线开通 

宝藏城区“藏”不住了

“可盐可甜”原本是追星专用词,用来表示“可以很甜美,也可以很霸气”。回首2020盐田发展,却发现这句流行语描述盐田出奇得合适:初步预计近17年来GDP增速首次跃居全市第一,8号线开启地铁时代,一时成为深圳热词,抗疫大考显本色,成为全省最早列入并一直保持低风险的地区等等,硬核气质显露无疑;一系列公园、街区、滨海栈道、图书馆、购物街纷纷升级开放,网红打卡必到之地,“听得到海浪声声、看得见一城山色”,何止“甜美”可以形容。在硬核与甜美之间一秒转换,盐田姿势潇洒,生活工作在这里,幸福感就像一场美妙的恋爱。

经济高质量发展逆势上扬是盐田的基础和底色,此次初步预计GDP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而且也是盐田17年来最好水平,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盐田竟成为全市唯一从年初开始一直保持正增长的行政区。

地铁8号线的开通则具有开创性,让整个深圳都为之雀跃,大众感慨,“宝藏”城区快要“藏”不住了。一方面,8号线优化了盐田交通格局,老百姓的生活更便利。另一方面,8号线是深圳“东进战略”的重要组成,在它的带动下,一系列消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在提速,目前除了一期通车,二期首座车站也已封顶、首台盾构始发,未来可期。

抗疫的优异毫无疑问也是带有盐田硬气的:“一问二测三扫码四放行”社区小区卡口防控模式等经验得到了全市推广,不仅如此,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方法全球推广,向世界展现了盐田科技硬核力量。

此外,提升盐田人幸福感的还在于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多方面事业的发展。2020年盐田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义务教育均衡指数稳居全省前列;食品药品安全考核全市第一,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1%,全市第一。高标准完成广北、大梅沙等6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两家市场获评全市最高A5级。新开工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546套,供应468套……

盐田本就是深圳的颜值担当,经过2020年,“花样蝶变”后的盐田更加具有风情,已成为城市“网红打卡地”最密集的地区。去年盐田建成2个公园、3个花漾街区、6个立体绿化项目,大梅沙海滨公园完成重建开放,19.5公里海滨栈道全线修复贯通。

仅仅6个月的时间,盐田高标准完成6.9公里深盐路道路改造景观提升和69公里半山公园带建设,城区中轴“主动脉”焕然一新,“生态翡翠项链”闪亮呈现,今年春节赶紧来半山公园带游山涉水。

谁能想到图书馆也能成为网红大V和广大市民争相拍照炫“朋友圈”的地方?盐田做成了,建成开放灯塔等7个图书馆,个个充满特色,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消费+旅游的模式让深圳人在盐田玩得更加有滋有味,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深入推进,“一街两制”的中英街疫情下却仍旧保持活力,在“畅游山海、约惠盐田”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带动下,盐田全年接待游客1325万人次,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龙岗

2021年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用比治水更大的力度推动教育发展。建成14所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86万个以上。

罗湖

2021年,根据财政计划安排,教育支出将超50亿,推进2所高中、9所义务教育学校改造。加强民转公幼儿园管理。卫生健康支出近20亿,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社康机构规划设置

宝安

2021年,宝安区本级部门的教育部门预计支出达119.2亿元,较2020年初预算增加15.7亿元;卫生部门预计36.8亿元,较2020年初预算增加2.9亿元。

盐田

初步预计GDP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而且也是盐田17年来最好水平,在疫情影响的2020年,盐田成为全市唯一从年初开始一直保持正增长的行政区

  >>下转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