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加亮眼的城市人文品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旅服务体系
建设更多国际一流城市文化地标,高效率推动公共文体服务创新,2021深圳文体旅游事业有这些亮点……

深圳博物馆展览现场。

2020年底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的“深圳印迹:艺术文创在深圳”展览现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将围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目标,按照“争上新项目,打造新品牌,培育新动能,促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文体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今年将从构建现代文体旅游服务体系、打造文体旅游品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来促进深圳文体旅游事业的长足发展。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
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文体旅游服务体系
南都记者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在2021年,深圳将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构建现代文体旅游服务体系。从公共文体服务政策的制定,到基层文体旅游设施的建设,再到推动公共文体服务创新、提升文体旅游服务供给、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一项项进行落实。
如在基层文体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将继续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鼓励更新改造一批老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质增效。推动安托山博物馆群建设,发展壮大非国有博物馆。督促旅游景区完善提升旅游厕所和母婴室等服务设施。
高效率推动公共文体服务创新。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服务新模式,推动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文体服务范围和供给主体,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进一步提升文体场馆服务效能,优化错时开放、夜间服务等措施,探索无馆员服务模式,着力提升活动质量和群众参与度。完善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加大高品质文体活动供给力度,提高周末系列、流动系列、高雅艺术系列、非遗系列和传统文化系列等文化服务的内涵品质,继续办好“来深青工文体节”“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活动月”和“第六届老年人体育健身交流大会”等大型活动,开展“百场管乐下基层”活动,组织市属美术机构举办高水平展览和艺术讲座,提升市民艺术素养。策划举办首届非遗旅游节,大力推广线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支持各区培育、打造一批优质文化品牌,举办更多市民喜闻乐见的文物精品展览和全民健身活动。优化“深圳文体旅游智慧服务平台”,加快建设“i游深圳”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推进世界之窗等游客中心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体旅游服务体系。
高层次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推动咸头岭遗址、屋背岭遗址、南头古城东晋遗址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大鹏所城、土洋东纵司令部、中英街界碑等国家级重点文物的活化利用。启动“非遗在社区”试点,促进非遗在社区内部的传播、传承。开展改革开放纪念地保护利用试点,依托“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开展大营救文化线路资源调查及挖掘。推动建设申报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以国际一流城市为标杆:
打造文体旅游品牌、
更加亮眼的城市人文品牌
今年,深圳将建设更多国际一流城市文化地标。争取全面开工建设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自然博物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继续推进深圳美术馆新馆和第二图书馆、深圳科学技术馆的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深圳市文化馆新馆等市级重大文体设施项目,同步开展项目运营方案研究及展品征集工作。加快“特色文化街区”提升完善和活化改造,推进特色文化街区的评估、授牌。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文化场馆落户深圳。
实施更深层次的文艺院团改革。制定《进一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方案,建立健全国有文艺院团内部管理、考核和激励等机制。开展国有文化企业年度绩效考核,推动深圳歌剧舞剧院和深圳大剧院、深圳交响乐团和深圳音乐厅、深圳市粤剧团和深圳戏院深度合作发展,提升业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打造高水平艺术创作队伍。支持深圳振兴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和深圳市专业艺术协会建设发展。
打造更加亮眼的城市人文品牌。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文博会艺术节、深圳钢琴公开赛、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中国国际户外影像嘉年华、深圳动漫节等品牌活动,提高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季、深圳歌剧舞剧院演出季、深圳钢琴音乐节、中外精品演出季等活动知名度。提升中国杯帆船赛、WTA年终总决赛、深圳国际马拉松、英雄联盟2021全球总决赛、NEST全国电子竞技大赛等办赛水平,积极引进更多符合深圳城市特质的国际高水平赛事,建设“智力运动之城”。
构建更优质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如加快推进新大旅游项目、金沙湾国际乐园、小梅沙片区、融创冰雪世界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协调推动华侨城集团在深旅游项目品质提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扶持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
培育更具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
营造更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建设适用国际通用规则的文化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体育产业创新试验等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出台支持艺术品产业发展、建设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政策,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艺术品交易规则体系,探索推动艺术品交易市场对外开放和艺术品通关便利政策,争取交易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完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优秀新业态奖励等配套操作规程,大力扶持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
加强文化和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支持开展体育产业创新试验,鼓励实施“体育+”,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广电5G网络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施推动超高清频道建设方案,大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发展,鼓励企业创作生产4K节目内容。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平台。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意见》,加快创建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坚持线上线下融合,高质量办好第十七届文博会,完善“1+N”办展机制,进一步提升文博会的影响力。支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服务功能,支持深圳文化机构参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建设。依托深圳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建设更具市场活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版权登记、保护和交易平台。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体育合作平台,支持体育企业举办体育产业专业展会,鼓励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展会落户深圳。
培育更具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积极申报文化产业国家级重点试验室、探索设立文化保税仓,发挥深圳核心引擎作用,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推动建设大湾区文化产业集群。如支持“龙岗数字创意产业带”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争创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一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引领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
优秀剧目
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将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圳优秀美术作品展”,组织主题原创舞台艺术作品晋京汇报演出,推进交响乐《英雄颂》《灯塔》、歌剧《先行者》、舞剧《功夫》(暂定名)的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继续开展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粤剧《东江传奇》巡演工作。加强美术创作和精品收藏。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创作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组织优秀剧节目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等重要赛事和评奖活动。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