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她们是教育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精通微表情,爱给孩子们“过节”,还会真功夫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03-08 03:15

张雅琪 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现就职于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广东省陈贤名师工作室骨干学员,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体育学科核心团队成员,全国武术冠军。

梅燕歧 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学历,2017年任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曾获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第四批名师、深圳市品德学科教研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主持编写校本教材并获评福田区第二届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

张新燕 福田区新洲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全国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福田区第七届党代表。

刘锐娟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校长。华南师范大学校外硕士导师,小学语文副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广东省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2015年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截至2021年3月,深圳全市各级各类教职工23.28万人,其中女性教职工17.35万人,占比74.53%。人们常说,女性能顶半边天,而在深圳的教育界,女性教育工作者撑起了3/4的天。

日前,南都记者采访了其中的几位女性教师代表,她们中有体育老师,有校长,有的著作等身,有的是“武林高手”。她们都是教育战线上的铿锵玫瑰,是三尺讲台上的巾帼红颜。作为女性,细腻、感性赐予了她们洞察学生心理的敏锐直觉,自强的精神赋予了她们不让须眉的坚韧力量;她们把赤心汇成大爱,用自己的辛勤与执着的教学热情,书写着深圳教育的唯美画卷……

  ◎体育教师张雅琪: 同学眼中的“功夫女神”,能挥剑耍刀还能教健美操

张雅琪是一名体育教师,也是一位“武林高手”,曾获得全国武术青少年锦标赛南拳第一名,刀术第一名。

现在的她,是深圳市2020年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得主,在福田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百花校区)任教。

在同学们的眼中,张雅琪是一位颜值高、武艺高的“功夫女神”。

“武艺”+“武德”+“游戏”,传武教学趣味化尝试

如果你在荔园教育集团百花校区的操场上,看到一个飒爽英姿,正在挥剑弄武、劈拳叉腿的矫健身影——不要怀疑,那就是张雅琪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武术课。

武术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学习过程。但张雅琪已经探索出许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我把基本功动作模拟为‘剪刀石头布’,上课的时候让孩子玩剪刀石头布游戏。”游戏规则也很简单——石头:并步抱拳,剪刀:弓步冲拳、布:马步架打,两人一组,原地跳四次,第五次跳起落成并步、马步、弓步或并步抱拳、弓步冲拳或马步架打……“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

除了“武艺”,还要“武德”,张雅琪说,“我以抱拳礼进行武德礼仪教育,强调‘始于礼,止于礼’”,在武学的启蒙阶段,张雅琪就要把基本的武德礼仪传授给孩子们。

“冲拳练习时,我用了自己设计的简易拳靶让他们一边游戏,一边练习,使枯燥的基本功变得有趣。”武术虽然是一门传统艺能,但张雅琪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这门课程的教学与训练越来越现代化、趣味化。

疫情期间在线上体育课,录视频讲解每一个动作

2020年疫情期间的某段时间里,中小学生只能在家上课,在线教育给体育老师上课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很多人以为,网课只能上文化课,但疫情期间,荔园教育集团百花校区实际上连一节体育课都没有落下。“按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要求,停课不停学。疫情让我们知道身体健康更重要,所以体育课每天都有,反而比在学校里的密度还高。”张雅琪说。

疫情期间,体育课的线上备课,给了张雅琪很大的考验。从2020年2月17日开始,荔园小学就开始了线上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录制和播放课程。“我们体育课也要录制网课,为了达成更好的授课效果,我几乎每天备课到深夜……”

张雅琪的网络PPT课件里,包含了准备活动、体能储备、健康指引等内容,在电脑屏幕中,她还要像电视健身节目那样,一点点地把标准动作分解开来,给孩子们最恰当的讲解。她还得在线上“布置作业”,为孩子们设计身体素质的训练计划……特殊时期下的体育网课,给了她和孩子们一次非常必要的“锻炼”。

后来,学校复课了,细致的张雅琪又结合线上教学的经验,继续探索户外体育的创新教法。“我觉得,作为一个女性体育教师,如果说比男体育老师有什么优势的话,我觉得就是‘精准施教’——孩子们都是个性化的,体能素质、情绪和爱好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女体育教师,应根据孩子的体质、潜力来制定精准的体育发展计划。还有,女体育老师不会局限于球类,田径类项目,还能开设女学生喜欢的健美操,啦啦操之类的。”张雅琪补充。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场地里,培养孩子们的运动兴趣,锻炼体能呢?“张雅琪介绍,“我每节课都会结合音乐,并根据课的内容设置一些情景让他们乐中学,学中乐。正好之前的线上课堂拓宽了思路,我也会制作微课,让孩子提前预习,了解探索体育知识,让体育课高效有趣……特别现在提倡武术进校园,我又刚成立了一个福田区的武术工作室,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会武术礼仪、套路,希望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

曾婉拒美国邀请,留深延续教学梦

作为曾经闻名全国的武术运动员,大学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张雅琪曾经婉拒过其他国家的邀约:“美国方面甚至邀请我过去当他们的国家队教练——但我斟酌了很久之后,觉得还是更愿意留下来。我还是比较喜欢教师行业,而且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简单纯粹开心。”

“早些时候,深圳的武术行业,尤其是小学基层训练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也想着能够在这上面为深圳做点什么。我是由深圳输送上省队的,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是在深圳市体育馆,对深圳有着特别的情感。”张雅琪回忆道。

而在张雅琪工作的学校对传统文化的鼓励,以及对学生多元素养的发展等,都让张雅琪在武术教学和武术文化传承发展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荔园的课堂促进了她更进一步的成长,也磨练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2020年市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这座城市、这座校园,正在赋予她更大的用“武”之地。

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探究,张雅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了不少教学成果:“我有一个学生,现在是深圳市体工队武术队的一名运动员,以前她刚到武术队时胆子很小,我让她看了一个月的训练,每天就教一个动作,后面她爱武术爱得如痴如醉,去年刚得到广东省武术比赛第一名,还出版了一本作文集。”——这个“文武双全”的学生,是她反复提及的“爱将”。

“她练武术时,简直就是一位美女大侠,动作又稳健又潇洒。只见她左手从腰间冲拳而出,转马步为弓步,紧接着,顺势一个照面直踢,身轻如燕,腾空再踢,落下时坚叉着地,双臂侧平举立掌……张老师会厉害的武术,并传授给我们,真是我们心中的女英雄啊!”她的学生曾这样描写她。

  ◎小学校长梅燕歧: 重视每个孩子的微表情, 培养绿茵场上的巾帼力量

心思细腻的女性,通常会有一种特别敏锐的直觉,能从细微之处发现人们的一些情绪或感受,从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作为具有长期教学经验、管理一所校园的女校长,园岭小学校长梅燕歧就练就了这种敏锐感知学生情绪的“第六感”。

感知能力+感性魅力,用细节点石成金

每个上学日的清晨,深圳园岭小学的大门口,一个拥有长发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老地方:她脸上挂着微笑、挥起手掌,和每一个孩子问好。这样简单又温馨的仪式,已经持续了1000多天。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例行公事的招呼和问候,但在我看来,这个‘问好’,正是一次观测孩子们情绪的重要时刻。”梅燕歧发现,自己以笑脸迎接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千差万别,有一些可能反映了某些精神状态。

互相问候,就那么一刹那的瞬间,有些孩子的表情可能会反馈出非常重要的信息。对少年儿童心理有较深研究的梅燕歧,从不放过孩子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情绪。

梅燕歧慎重地对待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一颦一笑。“孩子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背后都可能有难以启齿的隐情,我们都要保持密切关注,敏感识别学生负面情绪的蛛丝马迹。”梅燕歧说。

2019年的秋季,市里要举行德育小故事大赛。校内选拔赛上,一名吕姓学生上台的时候非常紧张——不知所措地愣住了,忘词了。

“没关系,赶紧深呼吸”,梅燕歧马上投去了鼓励的眼神,这位同学看到校长的表情后,心情逐渐就平复下来了,后面的演讲非常顺利,讲述的故事也十分感人——梅燕歧被打动了,眼眶湿润了,她欣慰地对孩子举起一个大拇指点赞。

梅燕歧这些温暖的举动,给了这位演讲的同学极大的鼓励。回到家中,孩子跟家长分享了当天的比赛经过,以及校长给自己带来的动力!后来,该生代表福田区参加了深圳市德育故事大赛,不负众望地获得“最佳气质奖”、“最佳故事奖”、“表演特等奖”三项大满贯!回到学校,梅校长还亲自在升旗仪式上给孩子颁奖!

作为一名女性校长,梅燕歧特别擅长运用自己的感知能力和感性魅力,通过小小的细节感染和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的例子,在她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已经不胜枚举。

建立校园“女子足球队”,打造绿茵场上的巾帼军

梅燕歧组织起了本校的“女子足球队”。“有女同学提出,她们特别想踢足球,想和男孩子一样在绿茵场上奔跑!”这样的心愿,是女孩子们自强而励志的愿望,怎么能不予以满足呢?

后来,园岭小学的女子足球队成了学校的“招牌”。先不管球技如何,这支由小学女生组成的足球队伍,已经成为了绿茵场上的鲜艳亮色——这支球队的办队宗旨,显然也是和梅燕歧的执教理念一脉相承: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梅燕歧的带领下,2020年,园岭小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随后又喜提深圳市第二届“全市文明校园”。2020年由福田区委区政府主办的“红树礼赞——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奖颁奖仪式”中,30个先进集体和60位先进个人被隆重授予“红树林奖”,园岭小学又跻身获奖名单——这些成果也是梅燕歧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的又一力证。

时代呼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梅燕歧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为教育事业继续倾注着巨大的热情。这样一位“细节控+第六感”的女性校长,你们喜欢吗?

  ◎中学校长张新燕: 22载筑梦福田,践行“真善”教育

22年前,她寻梦深圳;22年来,她筑梦福田。

新洲中学校长张新燕倾注心血,在服务学生、建设学校、发展教师等多个层面上创造多重收益。“最幸福的事情,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回头有一段美好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张新燕说。

如何让学校焕发活力?张新燕说自己在教学上的“秘诀”,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真和善。

以“善”推教,用心温暖教职工

2016年8月,张新燕就任新洲中学校长,她提出以“幸福教育”为办学追求,打造“善文化”教育生态。”

“我相信人性本善。”基于这样的情愫,张新燕校长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点滴行善,教职工团队的和睦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她关心教师冷暖,教师生病了,她带老师去看望;教师有委屈了,她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教师职业倦怠了,她逐个谈心,再次激发工作激情。在她深入的思想工作下,好几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主动承担起班主任的工作……

她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一起吃月饼赏月,一起参加文体活动,她倡导工作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同事有情有义。她被赞为“有男人的豪爽、女人的柔美、诗人的气质、家人的体贴”。

以“求真”为座右铭,是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校长

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直是张新燕的座右铭。这份“真”也被融入到了新洲中学的教学与建设工作中去。

首先是要真才实学。从过往履历中,可以看到张新燕是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校长。她是高级教师,一线教学专家,参与并主持多个科研课题,多篇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她是深圳市优秀教师,福田区十佳校长,福田区十佳督学,福田区优秀班主任,福田区优秀共产党员,福田区师德标兵。她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全国骨干校长高研班学员。

另外一个“真”,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真心”与执着,她曾说“除了做教育就没有别的想法,自己就是一个单纯的教育人”。

她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讲真话,做真事,识真才,追求真理,学做真人。还要找准学校目前的“真相”:学校发展有哪些可以实践的方向?如学校顶层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孝心教育,善文化教育生态等,学校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如学校品质提升,设备设施更新,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发展滞后等,毫不掩饰困难和问题,相信管理是基于需求基于问题的,只有找准问题和需求,才能开出良方。

  ◎小学校长刘锐娟: 校内开设“启智节”“灯笼节”,要让每个孩子的人生精彩绽放

刘锐娟已经从事教育事业30年,这30年来,一代代学子从她所在的校园中走出,一批批昔日学子,已经蜕变为今日的青年栋梁。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绽放”,2020年5月,刘锐娟携带着践行了三十年的教育理念,携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情,走马上任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简称“福田教科院附小”)校长。她在学校设立了许多充满了创意与仪式感的“节日”,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年级启智节”“成长节”“绅士节”“淑女节”“灯笼节”……

设计丰富多彩的“节日”,激励孩子成长

“从教三十年以来,我庆幸自己这些年一直在一线,一直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刘锐娟的教育价值观令她非常执着于教育成长的过程和仪式感,更关注于孩子的点滴进步。

在福田区教科院附小,刘锐娟校长为学子们设计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日”,这些节日充满了创意,充满了仪式感——譬如,除了传统节日外,还特别设立了富有校园特色的“一年级启智节”“成长节”“绅士节”“淑女节”“灯笼节”……

“一年级启智节”,即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开启智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上,新入学的学生要经历“击鼓明志”“朱砂启智”“跨越礼门”“敬师有礼”等环节。经过“开启智慧”的各个环节后,学生将步入学堂,认真学习增长智慧,全程仪式感满满;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将迎来“成长节”,即脱去稚气,更加懂事;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便要经历“换戴大红领巾”的仪式,胸前的“小红领巾”将变为“大红领巾”,象征着少先队员们成为“大孩子”,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

学校希望通过这些别开生面的活动,激励孩子成长,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和锻炼,并学会尊敬师长、爱戴老师,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刘锐娟说。

学校开设60多门校本课程、10多个校级社团

为了培养每个孩子的专属特长,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刘锐娟校长致力打造特色校本课程,“60多门校本课程”、“10多个校级社团”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学校采取走班制的形式,让每个孩子每学期自主选择喜爱的课程,让每个孩子如参天大树自然舒展,茁壮成长。

刘锐娟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校长,她的笔下,不乏对教育事业鞭辟入里的理性思考,更不缺女性教育工作者的感性体验和柔情似水。

“黑发积霜编织着日月,粉笔无言撰写着春秋。”刘锐娟感慨,三十年的教育历程如同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象驰平原、驼走大漠,正可谓是坚守教育的美丽。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