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逆袭成为顶级富豪,这些深圳“商界女强人”有一大共性


“盛产”明星企业家的深圳,似乎一直被男性“垄断”。深圳在几十年间滋养了任正非、马明哲、马化腾、王石等国人耳熟能详、满带光环的企业家。相比之下,来自深圳的女性企业家似乎不太有存在感。
在福布斯2021年度“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上,TOP20中深圳只有两名女性上榜。相较于深圳的城市地位与企业密度,深圳商界女性在全国影响力是不太匹配的。
此前,业界有一个调查,同样值得警惕:
在衡量成功女性需要具备的素质时,职场女性选择的前三个要素分别是“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自主”、“在其所处的领域有一定成就”、“拥有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男性的选项一样,但顺序刚好相反。显然,在男性视角中,女性成功的第一要素依然是讨喜,其次有成绩的佐证,再次才是独立的人格。而女性依然认为独立才是成功的表现。
深圳商界还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人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
女博士成为“第三种人”的性别调侃,折射了社会现实的某种态度。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则显示,过半“女强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包括MBA)学历。在深圳,上市公司女性总经理学历最多是硕士,女性董秘几乎百分百是本科及以上。
互为佐证的一组公开数据:从1980年到今天,女性注册公司比例已由10%提升到超30%。这意味着,每3家公司中就有1家是女性企业家创立的。按照每天我国新增注册公司1.6万家计算,每天诞生女性注册公司多达5000家。显然,女性在商界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实际上,与男性企业家大佬相比,她们更为积极乐观,同时更为耐心、专注、持久,这些汇聚成一股刚柔并济的能力,持续为企业管理赋能。
那么,置身于先行示范之都,深圳的女性企业家、上市女高管等整体影响力偏弱,是因为被男性光辉遮盖了,还是因为能量潜藏在某个角落没有被发现?
此时,我们更想知道,她们究竟是谁?是木棉花开还是带刺玫瑰?她们能否撑起深圳企业家生态的半边天?失去了这个群体,深圳这张先行示范的名片,会失色几许?在深圳300多家上市公司里,她们江湖地位究竟几何?薪资如何?衡量深圳成功女性的“标配”,又是什么?面对事业与家庭的天平,她们是否也与普通人一样两难抉择?怀揣这些灵魂之问,我们又应该如何慧眼如炬,为深圳的“女强人”群体画像?
榜单解码
魔力VS魅力:苹果“背后”的深圳女人
跻身深圳成功女企业家,必须具备哪些“标准配置”?
没那么复杂。一个字,钱!
不久前出炉的《2020胡润女企业家榜》,从某种程度让深圳女企业家大大刷了一次存在感。
最富有的50人,深圳占了10个座席,和北京数量相当,这在以往的榜单中不多见。
深圳女企业家
曝光度、知名度不算太高
南都记者梳理看到,入围的深圳女企业家这些名字虽然掷地有声,但还是谈不上大名鼎鼎。她们在产业领域或者垂直领域有很大辐射力,但是公众的曝光度、社会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低调而务实的特质,是深圳女富豪圈的鲜明烙印。
深圳名单中,包括了立讯精密的王来春,龙光地产的纪凯婷,领益智造的曾芳勤,康泰生物的袁莉萍,华宝国际的朱林瑶,裕同包装的吴兰兰等。胡润公布王来春2020年的财富是910亿元。
她作为深圳的女首富,在全国排名第六位。在她前面,还有大名鼎鼎的碧桂园杨惠妍,蓝思科技周群飞,龙湖吴亚军等富豪榜常客。
胡润甚至这样感慨:“中国女企业家在全球的地位远远高于中国男企业家,在全球最成功女企业家前十名中,有9位是中国的,而在全球最成功的男企业家前十名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中国女企业家平均32岁创业,她们的创业精神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女性都比不上的。”
深圳女企业家更钟爱先进制造
不要以为前沿科技、精密制造都是“理工男”的领地。南都记者发现,深圳女企业家似乎更钟爱新兴科技带动的产业机会,正在成为高科技创新领域的生力军。在深圳十位上榜企业家中,先进制造领域占据了一半左右,此外生物医疗领域也颇为受宠。而大众眼中的最传统产业——房地产,占比则非常少。
互为佐证的是,深圳市女企业家协会此前介绍,深圳的优秀女企业家很多分布于支付安全、室内能源管理、高分子材料、生物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是以专业服务业、商业生态圈平台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以及珠宝、时装等优势传统产业,由女性掌舵的不少企业位居全国行业前列。
苹果公司,也许就是深圳先进制造产业链的一位好证人。
在业界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苹果背后有三个女人——当年初中毕业在富士康流水线上的打工妹王来春,日后成为立讯精密的董事长;而初二就辍学南下打工的周群飞,成为蓝思科技的董事长;硅谷海归回来的曾芳勤,成为领益智造的董事长。
周群飞虽然不属于深圳企业家,但她与深圳却渊源颇深。她自己在深圳演讲坦言,从30年前她怀着梦想来到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从打工人到创业者一路走来。
满带传奇色彩的三人,都选择或曾经选择了深圳。从某种意义上,这正是深圳的魔力。
创业代表
富士康“女工”如何逆袭成为深圳女首富
54岁的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是最近一年来各种榜单的常客。
2021年3月4日收盘,立讯精密总市值3250亿元。没有人可以想象,30多年前,现在的立讯精密的掌舵人当时还只是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打工妹”。王来春是广东澄海人,1988年,21岁的她来到深圳,成为富士康流水线上的一员,也是富士康在大陆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彼时的中国、深圳、电子产业,都处于腾飞的开始。
王来春在富士康工作了近10年,从小工做到课长。1997年前后,王来春从富士康离职自主创业。幸运的是,她获得了宝贵的资源——大老板富士康的支持。
后来,她和哥哥王来胜一起创办了立讯精密。据悉,创立前期立讯精密还只是专职服务于富士康,在订单和资金上都得到郭台铭及其胞弟郭台强的有力支持。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后,王来春带领企业开始转型,2011年至2017年间共收购10家企业,使得立讯精密迅速涵盖了消费电子、电脑精密组件以及汽车电子等三大业务。2017年涉足苹果旗下无线蓝牙耳机整机代工。作为苹果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供货商,立讯精密服务苹果多品类零部件和系统组装,是AirPods主力供应商,其2019年市场份额达到了70%。
深度参与连接器时代、苹果产业链时代、5G时代的发展潮流,立讯精密的股价经历了9年20倍的涨幅,也堪称波澜壮阔。
相得益彰的是,福布斯2021年度“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把王来春推到了榜首位置。
曾芳勤:在精密制造领域绽放女性光彩
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则是留洋派的创业代表。公开资料显示,她毕业后在体制内上班,上世纪80年代的留学潮中到了美国。回国后,曾芳勤担任过美时精密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也就是这段工作经历,让曾芳勤对精密器件有了相应的认知,并确定了其创业的方向。
领益智造起源于2006年在深圳成立的领胜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业不久后,她就拿下了诺基亚这个大客户,以精密模切产品作为主营业务。2018年年初,公司成功上市。作为精密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制造商,领益智造在材料、精密零部件、结构件、模组组装、FATP整机组装五大平台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中国消费电子产品精密功能器件领域中,走在了行业前列。
从某种意义上,这些上榜的深圳女企业家都有共性。她们依靠着时代机遇和个人奋斗,从白手起家到富甲一方,她们都是深圳的改革开放40多年轨迹的见证者。
由平凡而蝶变为顶级富豪,深圳同样为创业者带来诸多可能的路径。
数据画像
学历年龄等大数据解读 上市深企女高管年薪大起底
如果说超级富豪们的世界不太好懂,那么深圳300多家上市公司,更是一个窥探女性高管众生相的最好视窗。
深圳上市公司女高管到底有多少人?谁的年薪最高?百万年薪到底有多难?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集美好与才华为一身”的女董秘们年薪排行如何?高管的学历、年龄等又如何解读?女性的知性,能否更好“驾驭”上市公司?
现在,不妨让我们用大数据,让公众对于她们的群像认知更为精确些。
上市深企女性董事长占比仅8%
最高年薪不足两百万
据南都记者统计,325家A股上市深企“掌门人”仍是以男性为主导,女性董事长几乎屈指可数,仅20位,占比6.15%。实际上,对比全国而言,深圳的情况并不算差。据《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专题报告》,A股上市公司女性董事长全国占比仅5.84%。
从薪资上看,深圳仅7位董事长年薪在百万及以上。其中,年薪最高的为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年薪为192万元,其次是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和*ST大晟董事长黄苹,年薪均为132万元;而年薪最低的女性董事长分别是奥特迅董事长廖晓霞,年薪仅13万元。实际上,20位女性董事长中,有13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除年薪外,董事长们往往实际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或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
学历方面,A股上市深企女性董事长硕士学历最多。20位女性董事长中,硕士12人,占比60%;本科6人,占比30%;专科2人,占比仅10%;年龄上,A股上市深企女性董事长平均年龄为51岁,占比最多的是60后及70后,共计14人,占比70%。各年龄层分布为,50后3人,60后7人,70后7人,80后3人。
实际上,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上市公司领域内,女性在一些以往由男性主导的行业也取得突破。2月10日,国信证券公告透露张纳沙女士拟作为公司董事、董事长推荐人选,目前何如继续履行董事长职务。公开资料显示,张纳沙生于1969年,硕士学历,2017年1月至今担任深圳市龙华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党组副书记,目前张纳沙尚未就任国信证券董事长。这一人事变动,意味着千亿级大券商或迎来第一位女性“掌门人”。
女总经理“百万年薪”仅5人
最高576万,60后占比超一半
上市公司总经理也是一个关键群体。她们,可以说是职业经理人的巅峰,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涌现了更多的职业经理人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相比女性董事长而言,深圳女性总经理占比略微高一点。
南都记者分析数据注意到,从薪资上看,仅5位女性总经理年薪在百万及以上。其中,年薪最高的为第一创业总经理王芳,年薪为576万元;爱施德总经理周友盟则排行第二,年薪为315万元。相比女性董事长而言,女性总经理为实控人的比例较低,有7位总经理为实际控制人。
学历方面,拥有硕士学历的人数最多。24人中,博士2人,硕士14人,本科5人,专科1人,2人未标明学历。
年龄上,A股上市深企女性总经理平均年龄近50岁,占比最多的是60后达到14人。各年龄层分布为:60后14人,70后5人,80后2人,90后2人。1人未标明年龄。
第一创业证券总经理王芳也是当时业内少见的“女掌门”。2018年7月17日,第一创业证券迎来首位女性总经理。获晋升时,1977年出生的王芳年仅41岁。据公开资料显示,王芳在第一创业证券已经工作16年,早年负责法律及合规工作。
而众多女性总经理中,最年轻的要数路畅科技总经理朱君冰和深南股份总经理周海燕。其中,1990年出生的朱君冰为本科学历且尚未公布去年薪酬情况;而1992年出生的周海燕女承父业,2020年12月11日,深南股份董事长周世平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其女儿周海燕接任总经理一职。周世平也是红岭创投创始人兼董事长,这更加广为人知。
女董秘硕士学历最多
平均年薪85万,70后80后占绝大多数
相比董事长与总经理男女比例失调而言,在董事会秘书这一职位上,男女比例失调的议题则有所减弱。南都记者根据wind统计,A股325家上市深企中,114家企业的董事会秘书由女性担任,占比35.08%。
从薪酬方面看,A股上市深企女董秘的平均年薪为85万元,也就是说,A股上市深企女董秘中,仅28位女董秘薪资超过平均水平。其中,年薪超100万的女董秘为21人,占比18.42%。年薪50万-100万的女董秘有47人,年薪在50万以下的有41人,5为女董秘没有公开薪资。
从年龄上看,上市深企女董秘平均年龄为43岁。80后和70后年龄段女董秘各达到48人,各占比42.11%;60后女董秘有13人,占比11.4%;90后和50后女董秘分别仅占2人和1人;有两位女董秘没有公布年龄,分别是朗科科技董秘于雅娜和*ST九有董秘肖自然。由此可见,在深圳上市公司董秘职位上较据优势的,是70后及80后中生代女性。偏离这一年龄段,无论是年龄较小或较大的女性,均比较少出现在董秘职位上。
从学历分布上看,硕士学历的女董秘占绝对优势,人数达到58人,占比50.88%;其次本科学历的女董秘人数也达到51人,占比达到44.74%;而专科毕业的女董秘仅4人,占比3.51%,仅1位女董秘学历未标明,她是*ST九有董秘肖自然。
范围缩小来看,年薪超百万的女董秘中,硕士毕业的有14人,本科毕业的有5人,专科毕业的有2人,未公开学历1人。说明学历与年薪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赚得越多,但A股众多女董秘中,并无博士身影,因此可见,在董秘这个职位上,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主要还是衡量对外发布信息以及回应股民问题等实打实的工作能力。
第三方报告
企业高管女性不足两成 女性领导者依然凤毛麟角
如果把视线跳脱深圳,拉到全国的维度来看待职业女性,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智联招聘的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男女职员的平均薪酬依然存在23%的差距,且上升通道依然狭窄。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女性仅有18.7%。
而按照智联招聘《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女性领导力被普遍认可,但女性领导者依然凤毛麟角。
越来越高知的女性凭借自身实力在职场中不断得到认可,而“女领导”被妖魔化的声音也在逐渐弱化。调研显示,67.98%的受访者认为女性可以胜任公司高层,女性选择这一选项的占比更高。而认为女性不能胜任公司高层的男性占比更高。
现实的职场中,女性在职场中依然普遍处于领导活动中的被动追随角色,即便是男女达到同工同酬的理想状态,女性在领导角色中的普遍缺位依然限制女性在职场中的话语权和整体薪酬水平。调研显示,男性职场人中31%处于普通员工层级,而女性职场人中有46.3%处于该层级,也就是说几乎半数女性职场人在基础岗位任职。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中,女性占比都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管的位置上,男性中有9%处于高管岗位,女性中只有5%在担任高管。
对于晋升障碍,男性多外归因,女性多内归因。归根结底,在女性得不到晋升的原因中,性别和婚育带给女性的阻碍跟男性相比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