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医院到政校共建医院 南科大医院如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裴国献谈转型中的“南科医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裴国献。

扫码观看 高见视频
从西丽人民医院变身为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这家基层医院成为政校共建医院,改变的不只是名字。对于南下深圳再次“创业”的裴国献来说,为什么会来到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出任院长,他将如何撬动这家医院实现华丽转身?本期南都《高见》走进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以下简称南科大医院),专访院长裴国献。
发展步伐
从基层医院开始重新创业
平台会不会太小?
提起南方科技大学,深圳人都知道这是一所深圳本土打造的创新型大学。当它和医院结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对于前身是一所基层医院的南科大医院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
作为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院长、国内著名骨科专家、亚洲异体肢体移植开拓者、国内数字骨科学奠基者和领军人,裴国献告别西安,来到深圳,从一家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医院开始,这个平台,对他来说,会不会太小?
裴国献表示,南科大医院虽然前身是基层医院,但作为政校共建医院后充满了创新的基因,其背靠的也是有深圳“硅谷”之称的南山区。让他尤为动心的是,南科大医院创新性采用了国内独特的政府主导、大学托管、管办分开、理事会制、法人治理的现代医院运营管理新模式。
“作为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这个机制对我很有吸引力。”裴国献说,他和时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一拍即合”,于2019年年底加入南科大医院,担任院长。有南山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又有大学创新基因的支撑,再加上政府资金的支持,裴国献认为这是政校强强联合,共育南科大医院。
南科大医院的腾飞只是时间问题。裴国献介绍,依靠南方科技大学的影响力,医院引进了大批的高端学科带头人,吸引了很多大学附属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的专家学者来医院工作。从2019-2020年,医院引进博士38人,硕士99人;引进学科带头人39人,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国外研修经历,1/3来自复旦医院排行榜前50名的医院;国家级、省级主委、副主委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人,博、硕导师23人,教授14人,副教授8人。
人才充实起来,医院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从2017年12月,南山区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到2019年11月,南科大医院就顺利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
医院的“软件”和当年的基层医院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医院的“硬件”也在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在南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底,医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裴国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2023年,用三年时间完成建设装修,交付医院使用。二期工程建设主要是外科大楼建设,设计布局都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理念来进行实施。”
比如说急救系统,完全按照国际理念和模式进行布局和建设;二期大楼27层,顶层是一个直升飞机坪,高质量地为危重病人、严重创伤病人,提供一个立体紧急的救治平台。同时,经过南山区政府的批准,南科大医院将准备在大楼后边石鼓山建立两个连廊,打造深圳市第一家健康主题公园,为病人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健康的场所。
此时此刻的南科大医院,俨然不再是一个“小平台”。
管理
模式
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指导下
南科大医院推出五大创新
南科大医院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为走“小而精、高起点、差异性、国际化”道路,裴国献认为,这个定位非常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这个定位下,医院先是升级为三级医院,现在则朝着三甲医院的目标冲刺。
创三甲的过程,也是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过程。为此,南科大医院改变过去粗放式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向精准化管理目标科学实施。为适应医院快速发展,创建三甲医院的发展目标,医院将原有的单一的医疗主管部门医教科组建成为医疗部、科教部、运营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及病人关爱部等五大平行职能部门,实现上下左右纵贯横通,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互相协调。
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南科大医院专门从中国台湾引进了绩效管理的团队。裴国献介绍,医院引进绩效管理团队后,将三甲医院评审指标、服务能力要素与国家、省、市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深度融入医院绩效指标考核管理,推出了全新的“全院、全员、全方位”立体医疗绩效管理方案。该方案将绩效管理作为医院现代管理的总推手,实现“以考促建、以考促改、以考促管”的绩效管理工作目标。
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南科大医院推出了五大创新,即理念文化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机构设置创新、绩效管理创新、技术建设创新,以此确立了现代医院管理的“南科医模式”。
2021年是南科大医院的绩效管理年,裴国献表示,医院将全方位来推动五大创新,全方位落实国家的三级综合医院考核要求,在全员进行精准化、分层次的来实施,力争把按照国家的指标来进行一步一步推进。
“所有这些改革,所有绩效的管理,都致力于更有力推动医院由过去粗放式的管理向精准化管理方向转变,由过去规模性发展向现在质量效益化发展,帮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就医的问题,最终造福老百姓。这也是三级综合医院考核的目标。”裴国献说。
医工
融合
打通高精尖技术
通向临床最后一公里
背靠深圳这样的一个创新城市,南科大医院在裴国献的推动下,医院通过实践实现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临床医疗的结合,使医工融合的梦想在深圳得以播种发芽。
2019年12月28日,具有国际前沿、国内领先水平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落户南科大医院。下设3D打印外科部、虚拟现实临床部、手术机器人部和外科植入物研发部四个创新平台,立足临床实际,理医工融汇交叉,开展系列创新性临床转化研究。
此外,依托智能与数字技术优势,南科大三院在全国率先示范,全职引进了国际顶尖医疗团队,组建了国际骨科部。医院骨科医学部成功开展全球首例5G环境下混合现实(MR)导航脊柱外科手术,全国首例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脊柱手术等前沿技术。
作为国内著名骨科专家、亚洲异体肢体移植开拓者、国内数字骨科学奠基者和领军人,裴国献介绍,通过医企合作,促进企业高端的技术发展,打通高精尖技术通向临床最后一公里,比如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临床的应用。
“这几年,国产骨科机器人发展迅速,已经成功推向了临床。我们医院已经引进两台,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将近150例手术,显示了手术机器人的先进性、精准性、微创性。”裴国献说。
医患
关系
率先成立病人关爱部
并设在医院最显著位置
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这个问题就是医患关系。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医院管理者,裴国献表示,医患关系是目前医疗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个医院管理者都要面对的挑战。
为此,裴国献来到南科大医院后,在全国医院率先成立了病人关爱部。裴国献介绍,“在南科大医院病人关爱部是一级部门。我们把医患关系放在很高的位置,不仅考虑到医院的人文建设,也是促进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医患关系处理好了,对医生是安全的保护,也改善了医生的工作环境,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服务患者、和谐医患关系,南科大医院提出了环绕式的服务、无缝隙的关照、至亲似的照护病人的关爱理念与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即:看一个病人就是一个客人,开一张处方就是一张请帖、做一台手术就是一个精品。裴国献说,具体而言,就是每个部门医护人员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外,中间这个环节怎么去衔接,做到提供无缝隙的关爱。
2021年2月,南科大医院的病人关爱部在医院门诊大厅最显眼的位置,设置了“病人关爱中心”,配置最好的设施,包括沙发、茶水、咖啡等,病人有什么情况随时过来反映。全院启动了30个“关爱驿站”,尽可能让患者在看病的过程中,甚至看病刚刚结束就把他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在医院得到一个化解。“我们希望给病人提供一个温情的服务与良好的就医体验,让医患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裴国献说。
今年
期望
全面冲刺三甲医院
也希望提升员工福利
医生这个职业,无疑是崇高的,也因此对医生也提出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要求。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大,需要终生学习,一刻不得怠慢。不到40岁时,因为常年做手术,裴国献得了严重的颈椎病,检查的片子拿给北京的专家会诊时,专家以为是60岁的老人。
在谈论了履职南科大医院这一年多的工作后,这位从小梦想成为一名记者的医生,表示自己从不后悔自己选择了从医这条道路。“我经常这么讲,‘爱好’毫无疑问对职业的拓展有着重要的内在‘基因’与生理潜能,生涯选择有着重要启发。但爱好不见得能做好,不爱好不见得就做不好。”裴国献说,能够挽救一条条生命,是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做医生一定要有“菩萨心”。
2021年是南科大医院创建三甲的全面奠基年,裴国献希望,今年医院的学科建设绩效方案将成功实施落地,为2022、2023年医院进一步的内涵建设、质量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希望提升员工福利。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毫无疑问是管理者的追求。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实习生付思琪
视频:陈嘉欣 王蒙歌 邓嘉俊实习生 骆炜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