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新冠疫苗免费开打,不限户籍

453家机构,还新增了21个大中型临时接种点,市民带上身份证可打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榕 03-30 00:20

盐田区东和社区桥东社康的一条疫苗宣传标语冲上了热搜。 网络图片

2021年的头等大事,应该就是新冠疫苗的接种了。根据国家、广东省统一部署,深圳现在面对18-59岁中国内地居民开展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除了453家机构可预约新冠疫苗接种,深圳还新增了21家大中型临时接种点,市民只需带上身份证,就可前往这些临时接种点接种疫苗。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3月29日,深圳盐田区东和社区桥东社康的一条疫苗宣传标语冲上了热搜。在深圳各大疫苗接种点,不少市民前来排队接种疫苗。“我们单位发了疫苗接种的通知,我今天有时间就过来打了。”在福田区工作的赵先生来到雨田社康接种新冠疫苗。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保障新冠疫苗接种需求,深圳市属医院积极响应全市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全员接种的统一部署要求,迅速组建了4500多名的市级支援医疗队,分期分批支援各区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3月28日,分别选派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组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市级医疗队支援福田区、龙岗区。第一批市级支援医疗队由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选派医生20人、护士40人、院内监护型救护车1辆(配齐司机、医生、护士和急救设备药品),支援福田区体育中心大型接种点,接受福田区的统一调度;

第二批市级支援医疗队由深圳市人民医院组建,选派医生5人、护士5人、院内监护型救护车1辆(配齐司机、医生、护士和急救设备药品),支援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接种点,接受龙岗区的统一调度。

  新冠疫苗接种答疑

01. 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接种怎么办?

建议在接种前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自己的禁忌症,以便医生充分评估以后确定是否适合接种。

02. 疫苗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新冠疫苗是一个新疫苗,根据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在六个月以上。但我们也知道抗体不是唯一的保护指标,在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后续我们对疫苗的持久性要做相关研究,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03. 之前打过了,还需要再打吗?

国药中生介绍,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现在观察到疫苗保护持久性是半年左右,中和抗体持久性也是在半年左右。

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设计了加强针接种,观察抗体持久性和保护力水平,目前初步得到的结果来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有效提升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

未来还要在海外开展三期临床研究来持续地观察抗体持久性、保护持久性。是否需要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何时来打?还是要根据未来三期临床的研究结果来回答。

04. 新冠疫苗到底有啥预防效果?

疫苗本身有预防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的作用。现在我们得到的有效性结果是我们临床实验得到的结果,后续随着疫苗的应用,我们对它上市后的保护效果也会开展相关研究。

05. 第二针隔多久打合适?

首剂接种之后,接种第二剂间隔要求大于等于三周,尽量在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8周内尽早完成第二剂接种。

06. 如果赶上出差或外出,能否在异地打第二针?

根据指南规定,建议尽量使用同一个企业的品种,完成两剂次的接种。假如遇到异地供应不上同品种的时候,可以采用同种类的其他生产单位疫苗产品进行替换,完成两剂次的接种。

07. 因故错过第二针,怎么补打?

对未按程序完成2剂或3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的,建议尽早补种,无需“从头来过”,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08. 去年2、3月份第一批接种的研发者,现在体内抗体水平如何?

一部分人作为疫苗的先锋队接种现在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我们在持续监测他们体内抗体的变化数据,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从现在数据来看,9个月抗体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后续我们还会持续加强监测。

09. 国外病毒变异会让现有疫苗失效吗?

疫苗研发单位和生产单位高度关注应对变异问题,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灭活疫苗,利用在国内和海外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后的血清,对包括南非发现的、英国发现的毒株,还有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流行区发现的10多株的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实验,结果显示,两款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这些毒株都有很好的中和作用。

病毒的小变异并不会影响疫苗的抗原性,也就是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原的变异,疫苗就会有效,尤其是全病毒灭活疫苗。

10. 60岁以上的人啥时候有得打?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充分评估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而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

11. 18岁以下的人呢?

去年中国生物在河南现场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就涵盖了小年龄段3-17岁年龄段系统性、安全性、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目前这个年龄段的安全性数据完全获得,达到了预期效果,免疫原性、中和抗体检测也已全部完成,近期将和药监局作沟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覆盖这部分人群。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