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宝安全民阅读周“真人图书秀”,引领读者进入那段历史现场

“一位老共产党人的初心”听深圳作家涂俏分享《袁庚传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谢湘南 04-23 00:42

  4月22日,“宝安全民阅读周”的第三场活动“真人图书秀”,在深圳市宝安区绮云书室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独立纪录片导演与制片人、深圳作家涂俏,来到现场进行专题讲座。涂俏以“袁庚,一位老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主题,为现场读者分享了她采访与书写《袁庚传》,拍摄六集文献纪录片《袁庚传奇》纪录片的过程。

涂俏历时16年跟踪采访、倾情撰写,拍摄《袁庚传奇》,讲述着中国改革先锋袁庚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因为持续追踪与写作袁庚,涂俏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转变。这位2003年被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评选为“中国最精彩女性”的女记者,半路改行,从媒体跳脱出来,变身为纪录片导演与制片人。

“宝安全民阅读周”系列阅读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联合南方都市报主办,活动聚焦红色阅读,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为广大市民带来红色文化的洗礼,为建党百年献礼。涂俏对袁庚与深圳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度讲述,吸引了现场众多读者,她直接与间接的经历,引领读者进入历史现场,感受深圳的来路。

  袁庚有4个名字,

1939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人

  涂俏介绍,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出生于宝安县,2016年在蛇口逝世。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袁庚“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袁庚“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又被获评为深圳市改革开放40年40人。

  “在我们深圳,还没有一个人同时获得‘最美奋斗者’和‘改革先锋’的称号,只有袁老。再加上深圳市改革开放40年40人。袁庚就是三料冠军。袁老,他是深圳大鹏新区水贝村人,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袁庚祖居,已经被开发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啦!”涂俏说。

  袁庚有4个名字,出生时父母为他取名欧阳汝山,小学毕业那年,他把自己改成欧阳珊,因为他的父亲是海员,他也向往大海。秘密参加共产党以后,为了家人的安全,他改名更姓,母姓袁,他就叫袁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因公出国,护照上被人误写成袁庚。这个老人特别有意思的是,他换了四次名字,在个人标签上四次改换“马甲”。

  1931年下半年,已经更名为欧阳珊的14岁少年,在广州远东补习学校补习了几个月后,在广州参加初中入学考试,以广东省会考第八名成绩,顺利考入广州的广雅中学。1934年夏天,欧阳珊初中毕业,此时,父亲欧阳亨年老体弱,已经辞工返乡,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返回家乡。后来,广东省民政厅下辖的“地政养成所”面向全省招生,欧阳珊一箭中的,考取了测量学校。1935年,欧阳珊毕业后,分配到养成所第四十测量队当测量员,也兼绘图。由于薪水少,他也渐渐不安心,开始四处打探,谋划另栖高枝。到了1936年秋天,黄埔军校燕塘分校开始招生,他与一些同事一腔热血前去报名投考。他如愿了,成为地政大队学员。七七事变后,军校的训练时断时续,人心涣散。1937年八九月间,袁庚回到家乡。经历了一番精神探索后,他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人。

  1939年3月27日,大鹏半岛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在大鹏王母围光德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欧阳珊在入党介绍人钟原、赖仲元的见证下,面对镰刀斧头的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

袁庚手下有200多个情报人员

  

  涂俏生动地讲述了袁庚当情报处长的故事。

  在日军占领香港后,东纵极力营救出一批围困在香港的知名人士及民主人士,也营救出一批英国军官等国际友人。其后,东纵与英军驻华机构开展援救盟军人员、互通情报等合作。而东纵与英军的情报合作也引起了美军的高度重视。1944年八九月间、东纵司令员曾生找袁庚与吴庚谈话,告诉他们,党中央制定东纵成立一个联络处,是全国要成立的7个联络处之一,任务是搜集广东日伪军战略情报,除了供给中央做全面反攻参考以外,还向美军提供情报,以配合他们对日作战。并指令,这个处由袁庚负责。就这样,一个东江纵队的新部门运作起来了。

  袁庚的手下有200多个情报人员,分布在广铁、坪山、惠阳、东莞沿线一带,专门搞对日本的情报工作,袁庚领导的情报机构,从补充投奔东纵的中山大学学生开始,迅速扩大,最后情报人员发展到200多人,情报网点纵横交错。这些年轻的情报人员为盟军收集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情报并获得了美军的高度赞誉。

  

“袁庚的雕像似乎在说:

向前走,不回头”

  涂俏讲述,袁庚大无畏的勇气与精神,体现在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即便在5年半的牢狱之灾中,他也进行了深度的反思。这些历练出来、打磨出来的精彩人生经历,也成为他人生丰富的给养,使得他的人生丰沛而成熟。当然,这也成为他日后能够顶住姓资姓社的罪名,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建设开发蛇口工业区的内在动力。而蛇口工业区也就是在他和他的同仁们的手中,成为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田。

  讲述的最后,涂俏邀请在场的听众,假如有空的话,请移步到南山区的人才公园,那里有一个袁老的巨大头像雕塑。当然,也可以去蛇口的海上艺术中心,那里矗立着另一个袁庚的雕像。他往前走着,似乎在说:向前走,不回头。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摄影:南都实习生 曾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