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让“知产”成为“资产”

全国首单以版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罗湖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杏花 04-30 01:14

  罗湖区双周发布举办“版权证券化专场”。

  4月23日,正值第26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罗湖区双周发布举办“版权证券化专场”,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薛江联合多位文创、金融业内人士带来《让“知产”成为“资产”——全国首单以版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罗湖》主题发布,现场介绍了罗湖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据了解,今年2月份,罗湖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期入池15家企业,融资总金额达1亿元,成为全国首单以版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也是罗湖区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期项目中,罗湖区政府补贴贷款占企业融资总成本的50%,在即将开展的二期项目中,该扶持比例将提升到70%,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

  罗湖区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发行,首期15家企业入池

  近年来,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主要做法是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知识产权资产或者权益作为基础资产,并以其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证券产品以获得融资,其最大特点在于基础资产不再是实物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产权。薛江介绍称,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利权、商标权不同,其收益具有不稳定、价值波动大、估值难等特点,导致版权ABS业务多年来始终难以落地。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罗湖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薛江指出,辖区内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00多家,但这些文创类企业多为内容生产型企业,拥有多项版权、专利,但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乏抵押物,难以直接获得银行的贷款,长期在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还存在痛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展。

  对此,近年来,罗湖区委区政府联合高新投等金融机构探索版权证券化实施路径,以“文化+金融”的思路,实施“版权+”战略,依托版权确权、授权、维权的产业闭环,推动企业通过版权资产抵押或质押进行融资,打通制约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核心阻力。

  通过政府、企业共同努力,今年2月份,罗湖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期入池的15家企业,涵盖文化、设计、旅游、珠宝等行业,融资总金额达1亿元,成为全国首单以版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也是罗湖区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

  

让版权实现融资功能,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为2.98%/年

  据了解,该项目的正式名称为“罗湖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版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具体操作上,融资企业需要把知识产权质押给小贷公司,小贷公司把这类企业的贷款债权打包转让给罗湖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并通过高新投担保公司的增信,让小微企业有机会在公开资本市场拿到融资。其中,罗湖区政府补贴贷款企业融资总成本的50%,最终15家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为2.98%/年。

  数据显示,项目首期基础资产质押的知识产权共计21项,其中版权13项,发明1项,实用新型3项,外观4项。“这样一来,可以让版权实现融资的功能,让版权的价值流动起来,真正让‘知产’变成‘资产’。”现场,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伟平如是说。

  “这是罗湖区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一大步。”薛江认为,该项目有效破解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以金融手段有力提升版权保护和利用水平,并助力轻资产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目前,该项目获得了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颁发的“年度文化金融引领奖”“年度最佳知识产权创新服务案例奖”,以及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授予的“深圳市文体旅游工作创新奖”。

  “去年疫情至今,企业经营存在困难的情况,对此罗湖区主动给我们牵线搭桥,让我们不需要凭借固定资产抵押,通过质押版权就可以获得流动资金,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份惊喜。”现场,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分享道,借助罗湖区的政策支持,公司信息化建设没有受疫情影响而裁员减员,系统开发工作仍继续进行,也有能力帮助自去年至今受疫情影响经营不善的中小旅行社以及其他旅行社渡过难关。

  “版权ABS项目不仅能将无形资产证券化,实现知识变现,从实际层面解决了文创轻资产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市场认可度。”谈及融资心得,深圳市柏星龙创意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苏凤英感慨道,柏星龙是一家轻资产型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物,存在文创企业融资普遍存在的“难、贵、慢”问题。得知罗湖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后,公司用2件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做质押,获得1000万元贷款,在享受罗湖区各项扶持政策后,企业融资利率仅为2.98%,大大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也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期项目扶持比例将达70%,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有望降至1.788%

  推出全国首单以版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是罗湖推动版权事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力度,鼓励支持辖区文创类企业发展,罗湖逐步构建了版权确权、授权、维权的版权产业闭环,帮助企业化“知产”为“资产”。

  一是积极引进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落户罗湖笋岗,为辖区企业提供便捷的版权登记服务,3年来累计办理版权登记4.36万件;二是通过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早在2018年,罗湖就在全市首次提出给予版权登记帮扶和支持,罗湖最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再次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从版权登记、版权交易、知识产权维权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以财政扶持的方式鼓励企业创作优质内容;三是加强企业服务和指导,依托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以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为主要内容,为辖区企业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组织辖区企业参加香港授权展。今年,罗湖还将结合“4·26知识产权日”开展知识产权进文化园区活动,提升文化企业版权保护意识和运营水平。

  薛江还透露,2021年新修订的《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列入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条款。此外,第二期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也将开展。提及二期项目亮点,毛伟平透露,产品将以“版权+”为主题,主要扶持罗湖区的企业,届时扶持比例由一期的综合融资成本的50%提升到70%,进一步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根据项目方案,第二期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是1年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一次性放款,按月付息,一次性还款,不设分期还款。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预计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将降至1.788%。

  撰文:陈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