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战疫最前线,每个人都铆足了一股劲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榕 陈荣梅 06-03 01:27

  市中医院110名医护组成的核酸采样队伍奔赴龙岗,支援抗疫一线。

  学生们送给南医大深圳医院医护的感谢信。

  “5·21”疫情发生后,众多医务人员、义工、社区工作人员等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共同筑牢防疫战线,而他们的身影也被居民和师生所铭记。

  1

  把3岁孩子托付给邻居 医护夫妻双双上抗疫一线

  5月30日凌晨4时,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全身,摘掉手套,橘皮手看起来历经沧桑,取下N95口罩,深吸一口气,感受到清晨的凉爽。他们是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医护团队,是“5·21”疫情发生后,深圳众多支援盐田、龙岗医护中的一员。

  

耐心疏导,花一个多小时为星星的孩子采样

  

  接深圳市卫健委通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紧急组建了一支由护理部带队,护士长、一线随时护士组成的40人的采样护理团队,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前往核酸采样站点,执行5月24日-5月29日的任务。

  “谢谢你们,这么有耐心,愿意为了我的孩子,花一个多小时采样,你们不愧是白衣天使。”小云(化名)的妈妈说。

  小云是一位患自闭症的小孩,事情发生在5月27日,在龙岗一所小学,这是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采样团队在采样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小云坐在护士刘杨面前,就开始嚎啕大哭,让人无所适从。从班主任口中,她们得知,孩子与人交流有很严重的障碍,入学以来,足足有半年多时间没有跟同学讲过话。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她们决定放慢采样的脚步。

  刘杨的搭档刘畅带着小云到空旷的操场上采样,尝试用聊天的方法为孩子打开心结。刘畅发现操场视野太开阔,只要一有陌生人出现,小云的眼神就变得慌张、躲闪,谈话因此并无太大的进展。刘畅未能寻找到一个独立的空间。团队只能请妈妈过来开导,却依旧没有进展。

  在休息室吃午饭时,刘杨再次见到了小云。刘杨曾经参与过医院患儿的活动组织,练就了一套哄娃功力,便凑上前去。“我们做朋友吧,姐姐有好多好多小朋友,姐姐可以带你去跟他们一起做游戏哦,可以读绘本,可以画画。你要不要一起去?”刘杨一直跟小云分享与孩子做的各种各样的游戏,小云妈妈也一同参与进来,渐渐小云不再害怕,听到好玩的事儿,也会微笑了。但是只要看到有陌生人经过,就会一秒破功。过了很长很长时间,小云妈妈都觉得不好意思,几度想放弃,改为采用强硬的方式采样,都被刘杨拒绝了,坚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采样。

  “姐姐只需要两秒钟,你张开嘴巴,好不好?我们拉钩钩。”刘杨反复试探。终于,历时一个多小时,小云慢慢地主动伸手去拉她的手,找准时机,在小云妈妈的默契配合下,采样成功。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团队穿梭于盐田、龙岗多所学校为孩子们采样,面对“大白”手中的棉签,不少孩子都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面对牙关紧闭、泪眼汪汪的孩子们,他们会马上变身为哄娃高手,坚持用亲切的话语、温柔的动作,让孩子们勇敢的张开自己的嘴巴,克服心理难关。每当一个小朋友完成突破,她们就会给他贴上一个小红花,作为鼓励。

  

接到支援采样紧急任务后,全院取消休假

  

  5月30日当晚,深圳市中医院在接上级支援龙岗核酸采样紧急任务后,全院取消休假,由院领导班子带头,3小时内迅速集结,形成由11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伍,火速奔赴龙岗,支援抗疫一线。

  深圳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徐明明是支援盐田核酸采样队伍的领队。她是一位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将,但这一次支援龙岗,老将却也并不轻松——由于治疗需要,刚做完拔甲手术的她,隔天就带队前往龙岗,奔波劳碌。这种滋味常人难以想象。徐明明说,疼,脚确实疼,但还好是去了——核酸检测队在龙岗一天转战了13家幼儿园,现场协调、物资准备、交通转运、与上级沟通……如果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领队,队员们难免要走些弯路,反复折腾,消耗宝贵的精力。能让全体队员的核酸检测工作更顺利一点,脚上的疼也值得了。

  任晓艳护士长收到支援盐田核酸采样任务消息时,她毫不犹豫,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支援。这一去最少是七天,她深知这七天意味着什么,可能送不了即将去外地上大学的孩子,也可能加重身上本已经快消退的疹子,毕竟抗过敏药还没中断。但这些都不是她前往盐田港支援核酸采样的绊脚石。每日早出晚归,除了穿上防护服和队员一起采样,还要负责标本交接、物资协调,尽量满足队员的所需所求。

  那天,骨伤科二病区的护士何圭发还在岗位上忙碌,便被通知前往支援盐田港核酸检测工作,马上出发,时长七天。他第一时间便给在罗湖区中医院做护士的妻子打了电话,短暂地嘱托后便随队前往检测点。

  不料,几天后,妻子也被医院派去支援龙岗区核酸检测工作。因为家中还有一个3岁的儿子需要照顾,夫妻俩心急如焚。但面对突发的疫情变化,作为白衣天使的夫妻二人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二人没有向医院说明情况申请留下,而是将孩子托付给邻居照顾。安排妥当后便双双前往核酸检测一线。在休息时间与宝宝视频通话,是夫妻二人最开心的时刻。

  2

  组建核酸采样志愿队 医生、护士、行政、后勤齐上阵

  自“5·21”疫情暴发以来,龙华区人民医院迅速响应,组建核酸采样志愿队,医生、护士、行政、后勤齐上阵,盐田、龙岗、深圳北站、交警大队、龙华各个社区,“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

  

一年多时间待了6家隔离酒店,现在支援盐田

地点:深圳北站中心公园

  

  5月28日傍晚6点左右,龙华区人民医院收到龙华区卫健局通知,需要在深圳北站中心公园增设核酸检测点,加强对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并对中高风险地区返深人员进行“四个一”——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同时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医院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安排新彩苑社康中心医生桂真作为北站中心公园核酸检测点负责人。桂真当晚便与民治街道取得联系,开始安排场地布点、人员、水电、后勤保障等工作。

  5月29日早上8点,核酸采样工作准时开始。由于正值周末,前来采核酸的居民非常多,最多时排队市民达500人。

  天气炎热,为了减少居民等候时间,防止中暑,工作人员将人群划分为“服务业类人群”、“运输类人群”和“28日内中高风险地区返深人群”三类,开通三条通道同时进行。这样的做法大大提高了采样效率。29和30日,两天的采样量达9000余人次。由于人流量大,原计划开设两天的检测点昨天仍在进行中。

  此次北站中心公园核酸检测点负责人桂真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2020年1月23日,他作为最早的一批驻点医务人员在隔离酒店提供医疗救治。一年多时间,他一共待了6家隔离酒店,从最开始的医疗救治,到后来筹备运营新的隔离酒店,他都有参与。

  此次“5·21”疫情暴发后,桂真先后支援了龙悦居中医馆核酸检测点、盐田和北站中心公园。“这三天瘦了好几斤,裤子都松了,人太多的时候我就自己上去采核酸,虽然热,但是能让居民少等一会儿我觉得很值。”桂真说。

  

手上的汗像水灌进了手套里

地点:龙华交警大队

  5月31日上午,医院收到龙华区交警大队集体采核酸的需求,立即响应,安排悠山美地社康中心余萍前去踩点,寻找合适的场地。根据院感防控需求,最终将采样点选在了交警大队后侧的半开放式通道。

  当天下午3点15分,采样工作正式开始。医护人员要完成交警大队900多名员工的采样工作。此时正是一天中太阳最火辣的时候,负责录入数据的登记员刚戴上手套,手上的汗就像水一样灌在了手套里。

  “请打开深i您出示健康码”“最近24小时有打疫苗吗?打过了就不能采核酸!”登记员向每一位居民重复着这些话。由于戴着口罩、面罩,声音被减弱了很多,加上现场人声嘈杂,需要用很大的声音讲话,不一会他们的嗓子就变得嘶哑。

  为了方便前来采样的市民,工作人员在每张采样桌前放置了一把椅子。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刘奥身高1.8米,每次采核酸都要弯一次腰。一天下来,她也数不清自己弯腰多少次。问她站着累不累,她笑着说:“年轻人,身体好,站着采快一点,方便一点。”

  

连续三天熬到凌晨3点

地点:龙岗弘文学校

  

  “你现在带队去龙岗弘文学校,有一个7000人次的采样任务。”

  5月29日,龙华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副护士长郭冬接到龙华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罗新乐的电话后,立刻开始安排人员、物资支援龙岗核酸采样。当天下午2点半,郭冬带着48名医务人员前往龙岗弘文学校。

  晚上9点,信息录入系统出现故障,不少居民开始变得焦躁,不时开始抱怨。为了缓解居民情绪,让他们早点回家,医护人员直接拿来笔和纸手抄人员信息。

  采样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30分,郭冬他们才完成了7017人次的采样量。郭冬是“5·21”疫情院本部人员调配的负责人,5月27日以来,她连续三天熬到了凌晨3点,一大早又要回到岗位。在回医院的路上,医护人员上车就抓紧睡会,当天还有工作等着他们。

  大部分的采样任务都是临时通知,有时在深夜,有时在凌晨。每当郭冬安排人员时,大家都是简单回复“收到”后,立即赶到医院集合。“在这特殊时期,遇见这样的同事,心里又温暖又心疼。”

  

“被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地点:龙华各社区

  

  “白天大家都要出门上班,所以只能等到他们下班了,我们再去。”每当夜幕降临,龙华区人民医院社康中心的医务人员变身“夜行侠”,奔赴各个社区的采样点位。

  负责人员调配的副护士长童芳介绍,晚上8点开工,选择就近的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往往要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才能结束。当遇到卧床不起、产妇等行动不便的居民时,社康的医生们还会上门采样。每当收工,万家灯火都已熄灭,但他们却觉得,“被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3

  近3万人次志愿者深入一线 坚守在烈日和暴雨下的采样点

  连日来,深圳雷阵雨、局部暴雨天气增多,但狂风暴雨没能阻挡全民抗疫的决心。在深圳各个采样点,不少群众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下排队等候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义工们也丝毫没退缩,坚持撑伞维持秩序。

  近期,团市委发出《抗疫在行动、青春显担当——致全市广大青年和共青团员的倡议书》,组建市、区、街道三级青年突击队,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支援,号召全市广大团员青年闻令而动、起而行之,组织动员近3万人次志愿者深入一线,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青春战线。

  深圳各区的志愿者也纷纷行动,烈日暴晒和暴雨冲刷,都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5月31日晚上,深圳遭遇雷雨天气,盐田区的各核酸检测点的医务人员和义工们坚持撑伞开展服务,他们的最美身影被居民们放在朋友圈转发。

  “见证一线疫情防控的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风雨无阻坚持核酸检测,盐田人民加油”“7天3检,刚刚在雨中排队做完第三检,现场井然有序,医护人员温和迅速,不管是中午暴晒,还是夜间暴雨……”“她的头发,被大雨打湿成一缕一缕,但是看到居民还在排队等待,便义无反顾冲回雨中,为居民登记信息”“他的隔离服上,雨珠不时滑落义工服早已淋湿,可以拧出水,居民们都劝他休息一下,他摆摆手,依旧站在大家一眼能看到的地方,方便提醒大家扫码登记”“这个96年的小姑娘已经连续十天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了”……

  4

  一天半检测近五千师生 学生拿出小风扇为医护降温

  深圳实验承翰学校师生人数多、体量大,是龙岗区疫情防控的重要单位之一。近日,龙岗区一批批医护人员走进校园,为师生们进行核酸检测。在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辛勤工作下,深圳实验承翰学校4909名师生于5月31日至6月1日圆满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为即将到来的高考等工作又筑牢了一道抗疫防线。

  5月31日早上6:30,初夏的晨光普照校园,承翰学校紧急组建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队伍20余人早早开始进行操作系统培训,以确保检测工作高速有效地进行。

  近日深圳天气非常闷热,气温高达30多℃。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离面罩下的脸上都是豆大的汗珠。为此,学校特意安排了装有空调、空间宽阔、便于实施单线循环的检测场地进行核酸检测;精心为医护人员准备好营养丰富的午餐、水果点心、饮料,全力做好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服务。

  6月1日中午12:38,仅一天半时间,医护人员便完成了承翰学校4909名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为感谢这些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承翰学生代表向他们献上了鲜花,表达崇高敬意。在整个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感人的细节,有的学生鞠躬致谢,有的学生悄悄递上温情小纸条,还有的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风扇给医护人员们吹风……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陈荣梅 王童 邱墨山 通讯员 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