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学党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圳交通人有N种方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艳丽 06-25 10:10

  国威路改造升级后。

  创业立交桥底无障碍绿荫道。

  光明区外国语学校周边交通整治。

  假日公交助力大鹏半岛治堵。

  交通出行事关民生福祉。从完善慢行系统,到加快城市道路网、轨道网规划建设,从破解城市停车难,到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从推动“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到打造智慧交通……今年以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把党史学习教育和交通运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就,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解难题,通过抓好交通民生实事,努力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疏通道路“肠梗阻”,出行路畅心舒

  在热烈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把学习党史和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推动“交通治理+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其中,翻身路、创业二路、金科路、海天路、新安一路、新安六路等老城区道路逐步进行整治及品质提升,宝安管理局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干劲,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坪山高铁站是深圳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站,人流量、客流量居高不下,拥堵现象频发。为解决周边出行不畅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坪山管理局成立高铁组,专门负责坪山高铁站周边道路设施巡查、公共交通营运秩序维护,同时用护栏隔离将原有10米宽单向通行的2车道改为单向通行3车道,专供社会车辆和的士通行,高铁站丹梓西路出入口的车辆违停现象大幅减少,车站周边交通文明指数和乘客出行体验显著提高。


开行特色公交线路,畅通微循环


在大鹏新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同样在继续。龙岐桥是通往大鹏水头社区龙岐村的主要通道,每逢节假日机非混行、人车混行、车辆违停问题突出。为此,市交通运输局大鹏管理局通过现场调研,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快速部署,确保在五一小长假来临前完成改造。大鹏管理局还结合最新预约管控通行政策,开行13条大鹏假日公交线路,全力为大鹏半岛节假日治理交通拥堵提供最优出行方案。

为满足市民公交出行的精准化和多元化需求,今年4月,市交通运输局龙华管理局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开通B905、B906、B907、B908线等4条特色公交线路,进一步向社区、园区、旅游景点等延伸,提高重点片区常规公交的出行服务,实现了点对点的公交微循环及快速化出行,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创新道路养护,打造品质交通

  顺畅出行体现民生幸福,品质交通彰显城市文明。近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着力在解决问题、服务民生上下功夫,坚持以精细化的道路养护管理,助推城市形象和市民出行品质提升。

  南山的道桥设施和养护里程,存在线多面广量大的特点,道路养护巡查难以及时全面覆盖。为此,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创新养护监管模式,全市试点首个道路监督员联络站、道路监督员,以人民群众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南山管理局结合“无人机+5G技术”和养护转办案件小程序,构建智能化立体巡查监管模式,实现转办案件的线上通知和反馈,使养护案件转办通知更方便、处理反馈更及时、追踪查询更便捷,道路设施巡查工作更智能化、自动化。

  近日,深汕合作区居民发现,在一些桥梁、边坡挡墙及其他道路交通设施上都贴上了二维码,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就能查看设施的基本信息、上报病害。这是深汕交通设施智慧管养的创新举措。市民只需拿起手机,扫码报修,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便会第一时间响应,及时部署养护单位修补,不仅实现对辖区交通设施全方位智能化高效率管养,还可动态监管养护单位的养护情况。深汕管理局正在加快推进交通设施二维码铭牌安装,目前已完成49块路铭牌、28座桥梁、128座边坡处二维码“身份证”安装。

  在光明区外国语学校地块,因周边处于建设高峰期,且四周都是断头路,道路交通压力大。在暂时无法解决断头路问题的情况下,市交通运输局光明管理局结合道路养护工作,通过撤除丰成路“宜停车”设施,组织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增设临时交通护栏和交通标识等综合举措,缓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得到校方认可。这也是光明管理局落实市交通运输局“一对一”挂点联系工作的民生服务举措。

“扩容+共享”组合出拳,解决停车难


  近年来,解决停车难问题成为市民殷切盼望的民生大事。大量车辆违章占用小区绿地、消防通道以及市政道路,严重影响居住环境、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运行。停车难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破解?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在不断探索中给出了答案。

  为了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心,福田管理局率先出台机械立体停车的区级实施细则,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设施,同时采取“增量扩容+存量增效”策略,提升存量停车泊位利用效率。停车位扩容+共享停车“组合拳”让福田区停车难大大缓解。2020年,福田新增11673个停车泊位,停车资源共享解决了5357个存量需求。2021年,福田区计划新增不少于6000个停车泊位。

  作为深圳老区,罗湖停车难问题同样突出。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停车设施建设的同时,依托共享停车平台,深化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促进更多的物业小区加入共享停车计划,在商业和写字楼之间推出错峰月卡,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基于学校和医院等场景,推出预约接送和预约停车等功能来缓解停车难问题。

提升慢行系统,助力绿色出行

  近年来深圳大力倡导绿色出行,而龙岗作为建成老区,前期道路建设时,未充分考虑慢行出行需求,特别是学校、医院周边等出行需求较大的路段,情况更为严重。针对该问题,市交通运输局龙岗管理局结合道路养护工作,按照“一路一策”,优先对学校、医院周边道路系统重构慢行交通,每年新改建慢行系统在20公里以上。以龙岗实验学校白湖路为例,这是学校师生进出学校的必经道路,因白湖路人行道狭窄,经常有学生骑自行车在机动车道穿行,存在安全隐患。为此,龙岗管理局多次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现状,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增加隔离护栏的方式,增设自行车道。

  与龙岗不同,盐田区城市宽阔尺度宜人,慢行骨架基本成型,具有良好的慢行发展基础。但盐田区慢行道普遍存在宽度较窄、井盖不平、局部路段树根拱起路面、铺装陈旧、无障碍坡道不完善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盐田管理局结合道路实际,尝试了平面共享、街区拓展等做法,先后完成了荔山路、海涛路、海山一巷等10余条道路的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切实提升了辖区慢行交通品质。

  道路无障碍设施既是完善慢行系统的重点、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近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致力打造完善、安全的无障碍“慢行”环境。针对部分无障碍设施未按照标准建设,盲道缺失、人行道破损、坡道与路面存在高差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在无障碍设施整治上出实招、下实功,从标准制定、日常巡查、专项整治等多个方面出击,坚持为民办好实事。近3年来,实现整治坡道26459处,面积47万平方米,盲道830公里,整治后慢行系统通行环境相较以往已有明显优化提升,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慢行出行环境。

文:张艳丽 制版:向丽宇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