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融资硕果累累 深圳建成国内三大创投重镇之一

百年风华正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回顾历史,作为国内经济中心城市、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深圳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先辈的开拓精神以及无数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今年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市两会为深圳金融领域的发展描绘了新蓝图: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全球金融科技标杆城市,创建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引导各类风投创投、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培育上市公司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在上善若水的金融政策与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中,深圳创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深圳市投资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发布《2020中国深圳投资系列榜单》显示,2020年,深圳创投机构实现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双增长,全年投资金额692亿元,项目数量1250个,同比分别增长39%和26%,领先全国。
深圳创投融资发展迅速,已建成三大创投重镇之一。根据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不久前,辖区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493家,备案基金数量1.51万只,均位居全国第二,管理基金规模1.9万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三。
4万亿深圳国资发展迅猛
深投控、深创投并驾齐驱
深圳国资为优秀科技企业披荆斩棘。近年来,深圳国资入股中集集团、方正集团、荣耀等多家企业,板块涉及手机、半导体、国际物流等领域,上市公司达到34家,诞生了资本市场的“深圳国资系”。据南都记者观察,深圳国资在资本市场的开疆扩土,与国资系资产加速增长有关。
在政策的加持下,深圳国有资产不断攀升、发展迅猛。据深圳国资委官网数据,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属国资国企总资产4.11万亿元,实现营收7956亿元,利润总额1350亿元,全年贡献深圳财税收入581亿元。2013年至2016年,深圳市属国资总额由5.83千亿元增到超过万亿元,年均增量超过1.7千亿元;2017年之后,深圳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发展进入快车道,当年增量超过1.4万亿元;2017年至2020年,深圳市属国资总额由2.56万亿增至4.11万亿元,年均增量近4千亿元。
深圳国资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背后,离不开旗下两个重要的投资集团,深圳国资委控股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投控)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深创投)。深投控专注于产权管理、资本运作及投融资业务。2020年,深投控首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排第442名,是深圳第8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也是深圳首家上榜市属国企。截至2020年底,深投控总资产达8439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93.9%,5年累计利润总额达1078.5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77.6%。
而深创投则更加专注于创新企业投融资扶持。成立于1999年的深创投,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大型投资企业集团。深创投目前管理各类基金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造就中国资本规模最大、投资能力最强的本土创业投资机构。截至6月23日,2021年上市的9家已投企业,历年累计投资并助推上市的189家已投企业。
促进股权投资发展
政策组合拳创投行业“募投管退”全覆盖
自2003年以来,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在全国率先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并在2010年、2014年、2017年先后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发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试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促进创投业发展等专项政策,走在全国的前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深圳在创投融资上的开拓创新,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横琴等全国各个城市地区在吸引创投机构方面的政策都层出不穷,内容也百花齐放。而在创投融资方面,深圳的创新仍在继续。
今年1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促进深圳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的政策组合拳,内容共有15条具体措施,条款覆盖整个创投行业监管、募、投、管、退的各个方面,意在最大力度扶持创投机构在深圳的发展。
上述措施中,深圳关于探索优秀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上市制度安排的内容尚属首次公开提及,其他的配套政策也力度空前。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足以显示出在注册制背景下,深圳市从上到下支持创投行业进阶发展的决心,不过,在创新探索的同时,需要加强上市后信息披露等问题。
6月18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清单分构建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场体系、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生态、夯实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基础、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五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清单提及关于支持创投融资的内容,表示将探索优秀头部创投机构上市制度安排,以及修订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丰富创投行业资金来源,鼓励长线资金支持创投产业。有创投人士表示,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创投机构亟须融资支持,以促进创新资本进一步融通,呼吁推出创投机构上市制度安排。
除了加快创投企业的政策普惠,深圳补齐产业短板,出台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政策。6月22日,深圳市商务局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从加速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强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优势、搭建成熟完善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四大方面对电商企业进行资助和扶持。上述细则明确,加速培育本地法人电子商务平台,对深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融资、办公用房、贷款利息、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贡献等进行资助和奖励。
普惠金融助力、创投融资硕果累累
深圳建成国内三大创投重镇之一
深圳创投融资发展的硕果累累背后,不仅有赖于深圳市各部门的普惠金融政策与创投产业扶持。截至2020年7月末,深圳建行“创业者港湾”已与142个平台机构建立合作;已入湾企业1041家,信贷余额101.52亿元,已签署认股权协议企业近400家。其中,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客户超过三成;获得创投机构投资的客户超过三成;以信用方式定贷的客户占比五成。
深圳国资也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比如,在空间保障方面,只要符合深圳认定的高科技企业的标准,深圳国资产业园区则给予市场价7折的优惠租金;在科技金融方面,构建天使基金孵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累计为6.7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1万亿融资支持。同时还设立100亿天使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70亿,投资项目130个。
多方发力扶持科技创新企业,深圳科技企业蔚然成风,汇成中国当之无愧的“硅谷”,诞生了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批科技公司。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计,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584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747亿元,增长66.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8650家,较5年前增长2.4倍。数据显示,深圳科技创新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万余家。
基础科研发展也逐步提升。近年来,深圳相继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国家基因库、鹏城实验室等,同时围绕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大数据、清洁能源、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2家、11家诺奖实验室、4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深圳创投融资发展迅速,已建成三大创投重镇之一。根据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不久前,辖区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493家,备案基金数量1.51万只,均位居全国第二,管理基金规模1.9万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上述指标均为浙江、广东(不含深圳)、江苏的两倍。包括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松禾资本等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充分代表深圳本土品牌的风投创投企业也发展迅速。
采写:南都记者黄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