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上市破发,彭心:马拉松未到终点 未来的路或更崎岖不能停下来
南都讯 记者陈盈珊 你喝的奶茶,捧出了第一股。“上市对于奈雪的茶来说只是一场马拉松途中的加油补给站,尚未到终点,未来的路或许更加崎岖但不能停下。”6月30日,奈雪的茶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彭心在深圳上市仪式现场讲道。
或许正如创始人所言,上市所开启的未来之路依然崎岖。抢跑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就跌破发行价。7月5日上午,奈雪的茶收报16.38港元每股,低于发行价19.8元每股。
卖最贵的奶茶,赚钱依然辛苦
与打新热度形成鲜明对比,超额认购432倍后的奈雪在上市首个交易日遇冷,在其后接连几个交易日中也没有如意表现。横亘在二级市场投资人心头的,或许有这么一个疑问:以客单价43元遥遥领先同行的奈雪,明明卖着最贵的奶茶,缘何还是挣不了钱。
从烧钱到赚钱,资本市场在审慎考虑奈雪本身商业模式的“造血”能力。不过与其说市场是对奈雪本身业务盈利能力存疑,不如用市场对“茶饮”赛道发展不明朗来形容更为准确。
“远没有到头部垄断能收割市场红利的时候,烧钱或许还将持续”,业内人士如是点评。这厢奈雪的茶赶着在港股上市,另一边喜茶也在急急融资。身居奶茶赛道的头部,奈雪与喜茶在高端现制茶饮的争夺尚未结束,而在奶茶市场的中低端口的各类玩家依旧撕扯地难分彼此。
“约70%用于支持扩张公司的茶饮店网络并提高市场渗透率”,在招股书中,奈雪明确提及了募资用途。扩张拓店,跑马圈地还在继续。
招股书显示,奈雪最大的支出是材料成本和员工成本,接着才是租金物业等成本。从奈雪的茶提供的数据来看,近3年来,奈雪的茶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35.3%、36.6%和37.9%;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为31.3%、30.0%和30.1%。在原材料这一项当中,又可以将成本划分为茶饮材料和包装材料,其中包装材料成本占比从6.1%增长到9.2%。
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如果一杯奶茶售价为30元,那么茶饮材料成本就要达到9元,包装材料成本要3元,人工成本要9元。而在奈雪创始人彭心的采访中,她也明确提及材料成本会稳定在这个比例,因为要对消费者的体验负责。
“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按照奈雪起家制定的策略,好材料、好地址,肉眼可见的材料成本与租金物业等成本都会相对稳定;而43元的高客单价已经远超行业35元的均价水平,留给奈雪上拓的空间还有多少?在上市仪式上,彭心接受各家媒体访问中,也能看到创始人目前的城市策略仍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卷入中低端口暂时还不会发生。
“也许,现制奶茶赛道并不是一个好赛道,这个行业其实赚的是辛苦钱,并不像饮料、美业这些消费品类,有更高的回报率”,前述业内人士点评。
拓店,能打开新窗口吗?马拉松还在继续
但质疑声下,资本依旧涌入奶茶赛道。从奈雪的茶、喜茶,再到最近靠主题歌出圈的蜜雪冰城,茶饮依旧被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所看好。作为奈雪的茶最早、也是最大的机构股东,天图投资靠奈雪的茶再度出圈,一战斩获超40亿元。
在新消费赛道,中国赛场希冀能打出一张“星巴克”的牌。不管是瑞幸还是奈雪,两者都曾号称对标星巴克。而要做星巴克“中国分克”,两者走出了不同模式。相较于瑞幸一上来就走小店快跑、密集拓店的模式,奈雪更愿意走“第三空间”的大店模式。
一个典型的奈雪门店面积通常在200平方米以上,致力打造一个“适合聚会和享受优质茶饮体验的舒适、高端社交场所”。而这样一个选址标准,在一线城市也是相当稀缺的资源。
市值近300亿港元,奈雪的茶目前财务标准仍旧不出彩。和星巴克相比,奈雪的茶其门店密度远低于星巴克。而在全国性奶茶品牌的门店密度里,奈雪也比喜茶、蜜雪冰城等明显低一截。
“估值高,定价高,资本市场其实更关注高估值背后有无实际支撑。”按照目前门店数和日销售数据,一个门店的估值在5000万人民币左右,而一家门店的日营收约在2万元。或许是考虑到这一点,奈雪正在试图积极布局铺店,以更好为市值提供支撑。
“实际上,观察星巴克历年的开店逻辑,它恰好也是从‘第三空间’起家树立品牌,然后逐步过渡到密集型开店来实现盈利,但整个过程也用了二十年”,一位投资分析师表示。
或许,未来会跑出这样一个万众期待的茶饮消费龙头,但回到现下各路玩家入局、竞争激烈的奶茶市场,时间长短尚未可知。股市的投资人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到奈雪交出满意答卷吗?
马拉松征途,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