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两大原因驱使 多家券商掀起“发债潮”

深圳老牌券商国信证券拟发行不超50亿元债券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玉凤 07-09 00:00

  今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上市券商累计披露发债约4800亿元。其中,发债达百亿级的券商多达15家。

  近日,深圳老牌券商国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不超50亿元(人民币,下同)公司债券,以满足公司业务运营等需求。不独国信证券一家,今年以来,多家券商掀起“发债潮”,百亿级的发债规模比比皆是,额度高的甚至达800亿元。

  业内人士称,一个原因是存量债券置换,此前券商为做大融资融券规模而发行的债券陆续到期,亟须发行新债还旧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券商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竞争趋于激烈,急需补充大量的资本金以做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补血”势头凶猛

  30余家上市券商披露发债约4800亿元

  此次国信证券发行的规模并不算大,此前已有多家券商获得了更高规模的公司债额度。其中,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今年1月,中信证券发行800亿元公司债券获得证监会批复;今年3月,国泰君安证券500亿元公司债发行获证监会批复。

  在监管政策鼓励之下,券商“补血”势头凶猛。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上市券商累计披露发债约4800亿元。其中,发债达百亿级的券商多达15家。

  为何券商大举发债?广东一位券商人士对南都记者分析,这可能涉及存量债券置换,此前不少券商发债补充资本金以做大两融规模,随着债券的陆续到期,需要发行新债还旧债。该券商人士补充道:“目前,国内整个证券行业在业务扩张上相对谨慎,大型券商负债水平不高。加上他们看好未来的业务运营,所以增加发债的规模以提高杠杆。”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占四家国际同业投行(高盛、大摩、瑞银与野村)之和的36.78%、77.71%;杠杆率3.86远低于上述国际投行14.37的平均水平。

  业内也认为,对以后发债的难度及融资利率的判断,也是券商纷纷发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资本化是大势所趋?

  投行和资管业务对资本金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作为资金驱动型行业,券商对资本金的需求量加大。近年来,券商瞄向了投资等新兴业务,业务重心的切换也导致杠杆不断增加,券商也因此纷纷向重资产转型。

  深圳一位金融观察人士对南都记者形象地分析:“原来券商主要是做经纪业务,就是拉户头,只要交易就收过路费,属于‘躺赚’的那一种。投行业务原来也好做,基本上是做中间人的角色,不承担大的风险。”

  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券商的交易费用不断下降以及竞争的加剧,经纪业务能保持住原来的水平就已经实属不易。在此背景下,投行和资管业务成了券商发力的方向,但是这两块业务对资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拿投行业务来说,券商需要负责承销,如果公司证券发行不出去,就得自己买下来,这无疑会占用资金。”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对南都记者表示,券商现在业务创新的空间不是很大,但监管趋严,所以在资本金上有更高的需求。目前展现出来的一种态势是,业务规模和资金实力紧密挂钩,推动了券商业往重资本的方向发展。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最近的一个观点也认为,随着客户的两融交易需求、衍生品对冲需求不断增长,券商行业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重资本化已是大势所趋。

  在券商靠资金实力去获取市场份额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

  刘国宏认为,当下券商业务发展非常依赖资本,发债是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单次筹资规模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持续筹资,能否转为业务发展。

  他说:“在目前这个阶段,通过资本的扩张可以拓展市场空间和业务领域,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如果不能带来持续的市场效益,很容易被竞争者替代。”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王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