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鲸”喜 营造“洁净海”大鹏探索搭建移动式“海洋馆”
专家建议新区积极与香港等周边地区建立跨区域联动保护机制

小布欢快游弋。 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供图
布氏鲸“小布”来到大鹏湾海域已经24天。为进一步做好鲸豚类海洋生物的保护及救援工作,7月21日,深圳市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召开鲸豚保护指挥部会议,探索在鲸豚类搁浅地就近搭建移动式“海洋馆”,努力为“小布”营造一片“安静海”“洁净海”。
专家:建议新区与香港等周边地区 建立跨区域联动保护机制
连日来,小布在大鹏快乐“干饭”,十分活跃。据专家监测结果表明,大鹏湾海水盐度为29%-32%,低于我国近海大型鲸类捕食场所——广西涠洲岛海域盐度,被网友戏称为“鲸界干饭王”的“小布”捕食行为与广西布氏鲸相比偏多,但近期到浅水区捕食频率有所减少。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部湾鲸豚研究和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炳耀认为,“小布”长期停留大鹏湾可能性不大,同时也担心“小布”长时间逗留危险性增加。根据国内鲸豚类搁浅救助经验,一旦搁浅,救助成功可能性较低,建议新区积极与香港等周边地区建立跨区域联动保护机制。
探索在搁浅地就近搭建移动式“海洋馆”
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总指挥、新区分管领导吴华根表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常态化保护机制,包括科研观测机制、海上巡逻执法机制、源头船只管控机制、水质及海漂垃圾监测处理机制等,持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同时进一步拓展布氏鲸的社会意义,研究设置岸上观鲸点,整合现有观测及科研成果,讲好“小布”故事,做好科普宣传教育,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提升深圳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软实力增添新动能。
据了解,“小布”出现后,大鹏新区第一时间成立鲸豚保护联动工作指挥部,并逐步建立鲸豚常态化保护机制,高位推进决策部署,对布氏鲸出没海域持续强化管控,建立海洋保育专家智库,开展海陆垃圾清理,并于7月16日开展鲸豚救护应急演练,探索在鲸豚类搁浅地就近搭建移动式“海洋馆”,以最快速度、最短距离将鲸豚类转移救治,不断完善合力保护机制,持续全力守护“小布”在大鹏湾的安全。
采写:南都记者 刘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