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三分钟热度”女孩蜕变能工巧匠

通过不断挑战自己,00后女孩李如琳取得国赛一等奖,成为被人刮目相看的“老师傅”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谢粤蕾 刘有志 08-25 00:30

  李如琳和她创作的作品。

  眼镜滑到了鼻尖仿佛下一秒就要掉落,李如琳并不着急去扶,而是依然聚精会神地看着眼前绿色的蜡块,一心只想着如何把它雕刻成完美的造型,左手固定着,右手根据需要更换锯弓、锉刀、吊机、电烙铁、雕刻刀等各种工具进行操作。

  这是李如琳在2020年“全国珠宝制作职业技能竞赛”的贵金属首饰制作竞赛上的一幕。经过两个多小时,凭借熟练的操作、细致的雕刻、沉稳的心态,她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个曾经大大咧咧、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小女孩,如今蜕变成了一名胆大心细、技术一流的能工巧匠。

  李如琳出生于2004年,从小就在深圳蛇口生活长大,是一名00后“深二代”,目前就读于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下称“博伦职校”)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如果说“深二代”的标签给了她得天独厚的光环,让她有更多的选择,那么“非深户”的背景,则让她更早对自己的未来有了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

  一度被家人劝回老家读高中,最终说服父母报读职校

  

  在每个升学阶段,即使同是“深二代”,“深户”和“非深户”之间也存在差异,其中“中考录取分数线”的差异让“非深户”的李如琳,在初中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因为当时成绩不是很好,就想找一个比较好的职校学习技能。”在临近初三毕业时,李如琳萌生了读职校的想法。

  这个想法最初被亲戚们反对,她姑姑表示学历更重要,提出让其回老家读高中的建议,这一度让父母也动摇了。但李如琳并不慌乱,她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在平日里就很喜欢画画,做黏土、折纸等手工活也都不在话下,动手能力算是不错的,“为了让自己能够有学下去的动力,我选专业时也从自己的爱好出发”。这一番话最终让李如琳说服了父母。“只要她愿意学,不管是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能够坚持学好学精就是最棒的。”李如琳的爸爸李晚年如是说。

  最终,李如琳如愿地被博伦职校的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顺利录取了。

  

  破茧成蝶

  屡受打击从不言弃,“三分钟热度”00后蜕变成能工巧匠

    

  读职校不等于没压力,面对要不断重复的技能基础学习,李如琳深知需要下定决心克服缺点。她评价自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很爱尝试新东西,因此“每天待在实训室,做重复的东西是最大的困难”。在博伦职校,她开启了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新旅程。

  入学不久,因为个人兴趣与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李如琳加入了学校的雕蜡集训队,和几位同学一起为全国珠宝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做准备。“先将蜡模做出来,再对蜡模进行浇注,然后对一些细节打磨完善,一件珠宝首饰就诞生了。”雕蜡制作首饰的过程,她早已烂熟于心,但获奖之路充满荆棘。

  “从初次选拔开始,我就不是师傅看好的学生。”没有鼓励、没有优势,凭着一腔热爱,李如琳每天早早来到训练室,拿起新的蜡块,贴上图案,沉浸在自己的雕蜡世界,用锯弓切割、用雕刻刀雕刻、用狼牙棒打磨塑形、用圆头锉刀尖拉丝塑形……抱着不让努力白费的想法,她将所有基础动作练习了无数遍。

  然而还是落选了,李如琳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挫败感还是很强烈。后来因比赛名额有增加,失而复得的她更加努力地追赶别人的脚步,也让老师看到了她的努力与天赋。但打击又来了,再一次选拔又落选了。

  “觉得自己努力了那么久,老师也看好了,最后却没取得好结果。”犹如在高空中狠狠地摔到了地上的失落感让李如琳泣不成声,她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倾诉。“她原本就是一个比较矫情的女孩子,说两句就眼睛湿湿了。”妈妈尹桃兰表示,接到女儿电话时很心疼,“觉得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安慰她说就算没有最好的结果,自己不后悔就好。”

  让人没想到的是,有参赛同学弃权了,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李如琳。那时,她已经把心态调整到非常好了,作为“替补”上场也毫无负担和压力,“无论最后结果是如何的,我都很满意了,因为我已经努力过了”。这样的心态让她在国赛中超常发挥,最后拿到了一等奖。

  “当出成绩的时候,真的超级兴奋,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结果,这个一等奖来之不易,也会成为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李如琳开心地说道。经历了技能训练的苦,也承受了命运难测的心理压力,她超越了自我,从一个矫情的女孩蜕变成了一名胆大心细、技术一流的能工巧匠。

  

  打破偏见

  成亲朋眼中的玉石采购能手,曾应朋友请求制作小饰品

  

  “经历了这次,我对专业的基础课程,比如起版、镶嵌,都更有信心了,并且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李如琳也找到了克服“三分钟热度”的办法,她分享道:“动手制作时专注于细节,在细节上进行变化,让自己保持兴趣;做完后总结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下一次就去改正完善,可以保持动力。”

  李如琳的飞速成长,也被曾经提出质疑的亲戚们看在眼里,他们不仅改变了对职校的偏见,还肯定了她的专业能力。“在实习时,亲戚们就拜托我买一些翡翠玉石回去。”对于大家的认可,李如琳表示很有成就感。“根据老师教的进行挑选,总可以挑到好的玉石,而且在带队老师的帮助下,最后总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拿下。

  在学习首饰制作后,李如琳也曾应朋友的请求,制作过一款简单的戒指首饰,这是她第一次私下制作一个成品。“她提出让我帮忙的时候,没有觉得很为难,反而挺高兴的。”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表示一方面不想辜负朋友的信任,另一方面抱着积累一点经验的想法。

  “她私底下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生,平时还挺迷糊的,走路都不注意看路,老爱摔跤,所以我们给她取了个‘平地摔跤大王’的花名。”一起备赛的同学郑钰滢表示,李如琳与在专业学习上反差很大,不了解的话,看不出她是一位“老师傅”了,“看到她的进步,我也很受鼓励”。

  

  笃定前行

  暑假兼职提前体验工作艰辛,努力兼顾文化课走得更远

  

  画画、折纸、做黏土、剪纸、摄影、看书、追综艺、打游戏……作为一名“00后”,李如琳兴趣十分广泛,最近最痴迷的是摄影。为了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也为了提前体验工作的艰辛,这个暑假她选择在餐馆兼职中度过。

  “从一开始遇到难缠的客人,到后面熟练地解决,兼职让我的成长蛮大的。”李如琳表示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不易,“以前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兼职之后决定以后要精打细算。”她有些羞愧地说。

  不容易的获奖经历、艰辛的兼职经历,让李如琳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备赛时没有兼顾到文化课学习,接下来,我决定要好好地把文化课追上来。”她深思熟虑地说,“选择了职业教育之后,换了个方式,让我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焦点问答

  如何理解“大国工匠”? 李如琳表示:“大家都说,工匠精神就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但是我认为不太准确,我觉得应该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作为一名00后“工匠”,她觉得在经历了“别人在玩,自己在钻研”的岁月,自己也慢慢具备了成为“大国工匠”的能力,并真诚地表露了自己的这份“野心”。

  你眼中的深圳精神是什么? 在深圳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中,李如琳的这份“野心”其实是一份“务实心”。从小在深圳长大,李如琳称自己看着这座城市一步步从遍地的小平房,变成了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来到深圳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被深圳的节奏影响,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加拼搏,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