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居民对人民币存款和理财感兴趣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发布调查报告,用数据揭示深港澳金融合作需求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组织召开内部研讨会。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日前发布《深港金融合作市场需求问卷调查报告(2021)》(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且组织召开发布会暨深港金融合作内部研讨会,围绕问卷调查揭示的深港金融合作市场需求,就精准施策、将深港金融合作落到实处,展开研讨。记者从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跨境理财通”也将在近期落地。
此次《调查报告》的调查主体包括含2744名“高净值人群”在内的1.6万名广东居民,包括1802名“高净值人群”在内的4000余名港澳居民,以及深圳地区579家代表性企业和113家金融机构。
逾两万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指明了六类市场主体普遍期待的跨境金融创新领域,如跨境移动支付的进一步便利化,跨境投资标的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以及相应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CF40成员伍戈认为,从报告中能清晰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人们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强烈的。在维护国内市场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金融开放,进一步关注满足微观主体的合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便利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广东居民
受访者需求集中在股票、基金和保险等产品
对于跨境金融服务,广东居民受访者需求主要来自于跨境消费和跨境投资两个场景。跨境消费场景下,广东居民受访者对移动支付有较高需求;跨境投资场景下,广东居民受访者对股票、保险和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兴趣较浓,对畅通投资渠道需求迫切。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广东居民受访者希望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港澳使用的便利度,期待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在赴港澳投资场景下,广东居民受访者需求集中在股票、基金和保险等产品,期待进一步畅通投资渠道。受访的广东非高净值居民希望在港澳享受的金融产品前三位分别是基金(45.6%)、保险(42.3%)和股票(40.2%)。除此之外,广东居民受访者期待沪深港通进一步便利,超半数受访者期待扩大标的股票范围。
港澳居民
希望提升人民币在港澳使用的便利度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受访港澳非高净值居民和受访港澳高净值人群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样主要来自于跨境消费和跨境投资两个场景。跨境消费场景下,港澳个人受访者对移动支付有较高需求;跨境金融投资场景下,港澳个人受访者对人民币存款和理财产品有较高的配置意愿,这与广东居民受访者存在显著区别。
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港澳个人受访者希望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港澳使用的便利度,期待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记者注意到,在跨境投资场景下,具体而言,港澳个人受访者需求集中在内地一般性存款、理财产品和股票等。受访港澳非高净值居民希望在内地配置的金融产品前三位分别是人民币存款(50.6%)、人民币理财产品(43.3%)和股票(40.3%);受访港澳高净值人群希望在内地配置的金融产品前三位分别是人民币存款(49.6%)、股票(45.3%)和人民币理财产品(43.0%)。
与广东居民受访者类似,受访港澳居民同样期待沪深港通进一步便利,接近半数期待扩大标的股票范围。
在深企业
认为跨境融资是未来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
根据调查报告,在深圳受访企业对于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境外上市公司股票和未上市企业股权等跨境金融产品的兴趣相对较大,认为跨境融资是未来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
在跨境投资和金融服务需求上,受访企业未有相对一致的境外投资标的,对于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金融衍生品(35.2%)、境外上市公司股票(28.3%)和未上市企业股权(24.0%)兴趣相对较大,对纯金融属性的基金(20.6%)、保险(12.6%)和信托(10.0%)兴趣偏低。
深港澳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后,受访企业认为银行融资(57.7%)需求将增长最快,其次是股权融资(19.9%)和债券融资(12.4%)。在跨境金融机构选择上,受访企业最倾向与境内外分支机构较多的国有银行(60.8%)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其次是股份制银行(20.4%)和外资银行(17.4%)。
焦点
关于金融开放
不同金融机构对现有金融开放程度评价存有差异
调查报告显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证券类机构对于国家金融开放评分80分以上的占比分别为62.5%、44.4%和22.2%,低于银行类机构的77.4%,特别是在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境金融服务、金融监管等方面评价相对偏低。
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政策较多与银行业务相关,证券类金融机构对于开放红利的获得感相对不高。证券类机构认为,市场需求并不是跨境创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更多希望加快推进而不是稳步推进金融开放。
同时,前述两类机构最期待证券投资进一步开放,具体举措包括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放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跨境业务等。
银行类受访金融机构对现有金融开放程度评价相对较高,对于进一步金融开放持稳步推进态度。保险类受访金融机构对放开居民跨境购买投资类保险产品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保险类受访金融机构总体对当前跨境金融创新举措的获得感不高,更倾向于加快推进金融开放,期待资本项目开放、支付结算进一步便利化,对放开居民跨境购买投资类保险产品展现出较大的兴趣(占比56%,高于其他类金融机构)。
关于投融资
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对于境外上市公司股票、基金最感兴趣
在投融资方面,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对于境外上市公司股票(占比94.4%和87.5%)、基金(占比88.9%和75.0%)最感兴趣,对于保险、信托资产几乎无兴趣,认为深港澳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后,股权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需求会呈现较快增长。
关于投融资需求,除对股票、基金、衍生品等标准化金融产品有兴趣外,保险类受访金融机构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也较为感兴趣(占比62.5%,与证券公司持平,高于其他类金融机构),更加看好银行融资和债务融资需求的增长。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会长邢毓静在内部研讨会上称,备受关注的“跨境理财通”将在近期落地。深圳毗邻香港,联通在岸金融和离岸金融、开展跨境金融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地利优势。《调查问卷》精准揭示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个性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也将为前海、河套、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的下一步跨境金融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叶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