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提出45项建议 推进深港市场一体化
市政协课题调研组归纳了26项具体问题
南都讯 记者程昆 10月29日,深圳市政协举行七届第十八次主席会议,围绕“推动深港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开展专题协商。市政协课题调研组历时半年多时间,形成了一个总报告和6个分报告,归纳了深港市场一体化面临的26项具体问题,并提出了45项针对性建议,涉及金融、科技、法律服务、会计评估事务、经济贸易、教育及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
深港科技领域优势互补
由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监方舟执笔的总报告指出,尽管当前深港合作面临生产要素跨境流通不顺畅、规则制度衔接不对称等挑战,但伴随着近期国家以及两地政府颁布的重大战略部署,深港合作正迎来新时机、新机遇。
近半年来,深圳市政协尤其是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多位委员在深港澳三地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系统归纳了深港市场一体化面临的26项具体问题,并提出了45项针对性建议,涉及金融、科技、法律服务等7大领域。
提及科技创新发展,深圳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链完备、基金、市场规模等方面优势显著;而香港在高水平大学、国际化法制和税制、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也得天独厚。科技小组召集人之一,深圳市政协委员田佳峻在发言时指出,深港两地科创领域发展各有特点,却又优势互补。
调研小组在调研过程中,也总结了两地合作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既要打通有形的“关口”,又要打通无形的“关口”。田佳峻说,目前深港两地科技创新政策多是对创业本身在做扶持,但对创业者人的关心不够。目前只有前海有港人港税、港企港税等政策,深圳的其他地方则暂时未能充分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此外,深港高校合作深度还有待提高,深港两地都有着丰富的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和研发资源,但深港高校合作还处于自发的、零散的、个别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层次较浅,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建议:
对此,科技小组建议,要加大人居环境、社会服务便利性的提升。比如通过加强通关安排、人员居所、公告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两地人才互通互补。全面落实港人港税,港企港税政策,吸引更多香港以及国际人才到深圳进行科创研发工作。
针对高校合作方面,科技小组则建议要加强深港高校合作基地的共建,深化资源共享的力度。一是发挥深港高校在科研和学科互补的优势,共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二是深港高校共建一批具备资源互补性强的人才培养基地。
进一步拓宽药械跨界种类
医疗民生领域全面协同发展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医疗民生的全面互通互融将为大湾区居民生活健康提供支撑和保障,更是推动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深港两地在医疗领域的合作探索也取得不少突破和成绩。比如已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包含促进医疗资源便捷流通、推动卫生健康规则衔接贯通、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等三个层面11项措施,将有力推进深港跨境医疗的融合。
“内地与香港医生注册系统不同,部分本身获得多个学科执业资格的香港医生在内地执业范围受限”、“内地医疗机构评审制度与香港和国际并不相同,国际医疗器械、新药物进入内地耗时较长”市政协常委陈国雄代表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小组发言时指出,深港一体化进程中医疗领域尚存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建议:
调研组建议,要全面完善深港两地医学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打通香港医生技术水平认证体系和内地职称体系,探索港籍医生转评内地技术职称体系,建立统一职称评价体系。此外,还可考虑在现有港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香港药品、器械在深圳使用的试点医院,以及覆盖的疾病类型。
- 上一篇:“逐梦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