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股进房退”时间通道开启?

平安大讲堂上,业内人士热议居民资产配置新方向,为市民支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卢亮 11-15 00:20

  

  南都讯 记者卢亮 “股进房退”时间通道已开启?11月12日,在“平安大讲堂——新经济形势下,居民资产如何下注”活动上,一批业内人士在深圳热议居民资产配置新方向,为市民支招。

  南都记者注意到,居民资产配置议题炙手可热,其中关注度最高的三类可配置的资产就是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人民币,“房住不炒”、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等政策的不断落地,居民资产配置的趋势也呈现从现金、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向金融资产的转变。

  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坦言,房地产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给居民带来了很好的财富增长的体验,但是随着一些新的变化,从投资、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趋势是在逐步减缓的过程当中。

  

居民金融资产占比依然偏低

  来自第三方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仍然以房产和存款为主。过去二十年,以房产、股票和存款为主的资产占据了中国居民总资产配置的90%以上,但是资产配置结构在持续发生变化:房产在居民总资产中占比从2005年62.8%的高位,缓慢回落至2019年的55.2%。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性质较强的金融资产在2019年分别是4%、4.6%和0.6%的占比。从趋势来看,增配金融类资产的比例,成为大势所趋。

  如何看待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持续迭代?魏伟分析,对居民而言,一方面存款利息收益持续下降,无法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非存款类的金融资产占比将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中国房地产行业受到“房住不炒”及未来房地产税等长效调节机制的压制,未来将进入下行周期,资产增值效应将显著下降。他指出,房产在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可能进一步走低。

  

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那么,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实现居民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需求尤为迫切。记者注意到,一些新的资产配置工具也开始成为新宠。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代宏坤认为,相较于股票、债券等传统模式金融产品,以FOF(基金中的基金)为代表的多资产配置工具正成为投资者的新目标。它部分解决了投资者收益差距大的问题,更符合当下市场波动大背景下,居民资产配置稳定性的需求。

  实际上,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打破刚兑后,中国金融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投资者将更加偏好长期稳健的收益,组合投资是居民资产配置的偏好。对此,平安基金多资产投资负责人易文斐提醒市民,由于单一策略容量和稳定的不足,资产分散可以说是市场上唯一的“免费午餐”,组合投资能够分散风险、降低波动,更适合居民资产配置;同时,组合投资有利于实现投资分工精细化管理,最大程度发挥专业人士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