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涉农贷款近百亿 助力乡村振兴正当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机构主力军。
在深圳这座美丽的南方海滨之城,虽然农业占比很低,但涉农企业众多,主要以投资、服务或商贸为主。
如何帮助它们发展壮大,打造金融助农的深圳特色样本?作为服务“三农”的坚实后盾,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坚持以金融支持“三农”为己任,将自身发展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根据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在金融助力“三农”行动中交出靓丽答卷。
截至2021年10月底,深圳中行涉农贷款近百亿,在四大行中位居榜首。该行积极满足农业领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不论是为农业提供助力的科技型企业还是农产品流通小微企业,亦或是承载民生梦想的农业上市公司,深圳中行以金融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多层面齐齐发力,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城镇一体化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将农村工作的重点从脱贫攻坚转向巩固脱贫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相衔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毋庸置疑,银行是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2021年以来,人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联合相关部委出台多个重要文件,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机制,发布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统筹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其中,2021年6月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乡村振兴局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1年8月,深圳银保监局也发布《充分发挥特区金融优势 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倡议书》,倡导辖内金融机构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为“三农”事业贡献力量。
以深圳中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紧跟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监管机构的有关决策部署,担当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从组织架构、考核评估、政策解读、渠道联动等方面多点发力,全方位加大乡村振兴领域的资源投入力度,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具体来说,深圳中行已设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发动全行力量协同发展深圳特色乡村振兴;完善组织架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金融部),牵头全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职能,并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制定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此外,在乡村振兴重点特色区域上,深圳中行也成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支行,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效果已经凸显。截至2021年10月末,深圳中行涉农贷款近百亿,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一。
强赋能农业科技企业,及时送去“雪中炭”
深圳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不少农业企业走上科技路线,致力于为这个传统行业赋予科技的力量,以筑牢农业根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然而,这些农业科技企业在发展壮大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资金难题。中行的涉农贷款犹如及时雨,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小而美的农业科技企业深圳市朗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洪川就深有体会。
2013年,曾是大学老师的他创建自主品牌“NANOLUX”,成为海外市场为数不多敢于自立门户的中国品牌。陈洪川的团队先后研发了市场上体积较小和重量较轻的电源产品,一度被众多同行模仿;首创智能控制、数据系统平台,成为业内最早将行业产品数据化、市场数据化、客户数据化的制造厂家和品牌运营商之一;工程师们用一年的时间开发了特殊的陶瓷灯座,破解了产品存在的因高温而起火的安全隐患。
就在这家创业公司迈入全球植物照明产业第一梯队之时,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陈洪川海外开疆拓土的脚步。但是研发不能断粮,建立渠道和品牌要资金,海外一众“洋工程师”也要开工资,各种资金压力袭来。向银行贷款?科创领域大多是轻资产公司,在传统的银行贷款体系里难入“法眼”。
正在陈洪川一筹莫展之际,一笔来自中国银行的信用贷款令他欣喜不已。这笔无抵押、纯信用的低息贷款,额度有500万,放款时间一个礼拜左右,对于朗文科技这类轻资产的科创企业可谓“对症下药”。
在中行的托举之下,陈洪川的“深圳智造梦”与“农业梦”继续交汇碰撞,闪耀前行。事实上,正是这无数个“深圳智造梦”为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底座,农业才可以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吃饭”,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援助农产品流通小微企业,力保民生“菜篮子”
不仅仅是为农业科技企业赋能,深圳中行也大力支持农产品流通小微企业,以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主营特色农产品供应的深圳市中辰农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辰农科”)就受益匪浅。该司主要是向上游农民农户及基地采购农产品原材料,经过加工分拣及包装,供应给下游客户,譬如说盒马鲜生。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中辰农科订单量较往年大幅增加。不过,订单需求量的攀升,却让这家小微企业烦恼不已:原材料采购结算方式改变了,只能通过现款现货,甚至得预付货款才能争取到原材料的充足供应,员工也严重短缺。
无论是增购原材料还是扩招员工,均离不开资金这个拦路虎。然而,该司因经营时间短,销售规模及资产实力相对较弱,且无较好第二还款来源,在金融机构融资时遇到难题。
如何破解困境?第一时间获悉中辰农科的资金痛点后,深圳中行挺身而出,快速制定了适合的普惠金融授信服务方案,为企业核定了600万元授信额度,同时申请了贷款利率优惠。在快速满足客户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其融资成本,解决了该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笔及时的救急款让上游农民的脸上重新挂满了笑容,毕竟产品销路不断,回款及时,他们的收入又可以增加了;企业也振奋不已,快速采购得以进行,保证了订单的及时交付。
意义不仅于此,这笔救急款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长远的动力。中辰农科得到中行的资金支持后,快速投入原材料采购、加工及销售,获得了更大的订单,该司2020年销售额较年初增长近30%。
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供给,促进共同富裕,中行人正用实实在在的普惠金融服务努力践行这一目标。
奋力托举,助力农业企业成长为大型现代化集团
金融机构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推手之一。在深圳中行的大力支持下,已有农产品流通企业顺利发展为大型现代化农业集团,在“菜篮子、米袋子”产业工程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从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深农集团”)的例子中就可窥见一斑。这是一家成立于1989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目前,该司总资产已超过200亿元,旗下全资、控股企业43家,主要参股企业20家。
在深农集团旗下的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能找到全国及世界各地数万种农副产品,天南地北的经销商也蜂拥而至,年交易量380万吨,年交易额280亿元,较好地满足了深港两地居民的菜篮子所需。
而早在2005年,深圳中行就开始与深农集团合作,并逐年提升业务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9月末,深圳中行授信余额超10亿元。显然,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数年如一日的默默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深农集团的首笔发债业务也由深圳中行完成。2006年10月13日,该司由中国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人民币5.6亿元短期融资券。
双方的合作远不止于此。2020年,深圳中行为深农集团及其子公司深农厨房发放抗疫贷合计1亿元,利率低至2.05%。
承百年历史的中行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正以责任和担当助力书写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以深圳中行为代表的金融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样本。
在金融业等各界社会力量的助力下,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梦”正插上腾飞的翅膀,翱翔于蓝天之上。
文:王玉凤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