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居民生活消费是深圳未来减碳的重点领域

专家详解深圳碳普惠体系方案亮点,认为可激活居民生活消费的碳减排潜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程昆 12-16 00:20

  南都讯 记者程昆 记者从最新一期政府公报获悉,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构建品牌显著、吸引力强、全民参与且持续运营的碳普惠体系。专家指出,深圳《方案》中提出打造“双联通·四驱动”碳普惠体系,通过低碳行为数据平台与碳交易市场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从低碳行为数据采集、积分、碳减排量核证到交易变现的闭环,碳普惠的探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方案内容

  以“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核心

  《方案》提出,深圳要以“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透明、全民参与”原则,打造“双联通·四驱动”碳普惠体系,具体量化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节能减碳行为并赋予一定价值,通过低碳行为数据平台与碳交易市场平台互联互通,以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公益支持和交易赋值四驱联动为支撑,在“形成持久、普遍的绿色生活方式”领域先行示范,打造绿色发展的“深圳样板”。

  《方案》提出了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公正规范的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广泛覆盖的低碳场景体系、建立持续发展的市场交易体系以及建立高效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共5方面内容和17条具体任务。

  同时,《方案》也明确了深圳碳普惠体系三年建设目标:2021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完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建立碳普惠商业激励机制;2022年,搭建碳普惠统一平台,逐步实现碳积分、碳普惠减排量与碳交易市场的联通、兑换和交易,初步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碳普惠运营机制;2023年,完善碳普惠体系,基本形成规则流程清晰、应用场景丰富、系统平台完善和商业模式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

  低碳行为数字化

  赋予碳普惠方案造血功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撰文指出,此次深圳发布的方案提出打造“双联通·四驱动”碳普惠体系,通过低碳行为数据平台与碳交易市场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从低碳行为数据采集、积分、碳减排量核证到交易变现的闭环,碳普惠的探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文中指出,此前部分开展碳普惠试点的城市推出了碳积分机制,但多数是政府主导的补贴模式,且积分只能兑换指定的优惠券或者商品,难以激发用户持续参与的热情。深圳《方案》则提出碳减排量可变现,通过商业奖励和交易赋值强化了积分制的市场性,并打通了低碳行为数据平台与碳交易市场平台,将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纳入深圳碳市场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品种,使得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可以用于碳市场履约抵消。

  “低碳行为数据转换为核证减排量后可以通过碳市场交易平台变现。”韦福雷表示,这一模式既通过市场机制赋予了碳普惠方案造血功能,也能通过变现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了居民生活消费的碳减排潜力。此外,韦福雷还指出,低碳场景广泛覆盖和低碳行为数字化也是《方案》的亮点。《方案》内容显示,深圳要实现全低碳场景覆盖,即涵盖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公益以及其他基于项目的减排行为等主要领域;要发挥数据聚集效应,即充分利用深圳市经济条件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互联网科技力量雄厚、大数据开发便利等优势和特点,实现低碳行为数据的高效采集、汇聚和量化,并鼓励各类场景打造兼具趣味性和实时展示的应用小程序。

  

  鼓励全民参与减排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韦福雷在文章中指出,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完成工业化后居民生活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达到60%-80%,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2020年碳阻迹发布的《大型城市居民消费低碳潜力分析》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估算了千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在生活和消费上存在的碳减排潜力。结果显示,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一二线城市,居民若能在消费方面做出低碳选择,2030年平均每人的减排潜力至少可达1129.53kg,一年可通过居民的低碳行为减少约1100万吨碳排放。韦福雷认为,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每年居民潜在的减碳量将超过2000万吨。通过碳普惠体系鼓励全民参与减排,将对深圳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而深圳作为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更应以碳普惠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创新,总结形成“深圳模式”,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知多D

  碳普惠制

  通常可以理解为,为市民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鼓励公众自愿践行低碳,对资源占用少或为低碳社会创建作出贡献的公众和企业予以激励。

  采写:南都记者 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