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AI前景如何,如何赋能产业应用?

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探讨转型之策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馨怡 12-21 00:00

  12月19日,以“云脑启智 开源赋能”为主题的2021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暨启智开发者大会在深圳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国内外顶尖院士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聚焦AI开源开放平台、云际互联、智能应用等前沿技术动态,纵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AI创新应用成果之道,探讨转型之策,为AI领先技术融合创新寻求智力支持,为赋能产业应用与落地提供路径思考。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鹏城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也在首日活动现场进行启动。同时,大会现场倡议成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推进联盟”。首日现场还揭晓了2021年启智社区优秀开发者评选结果并进行颁奖。

  院士专家前瞻,应重视培育人工智能人才

  

  致辞中,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梅建平表示,希望以此届高峰论坛搭建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为契机,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周木堂认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钟海在致辞中表示,期盼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汇聚深圳,为人工智能发展贡献才智与力量。

  活动邀请到“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的获得者John Hopcroft院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思谋科技创始人贾佳亚分享他们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场景的观察和思考。

  John Hopcroft以“人工智能教育”作为主要论题,他表示,改善高校本科教育水平和培养科技人才的能力将有效培育更多的科学和工程人才。通过一个“听讲座的故事”,他论述了高校应当如何运用一些策略来提高本科教育水平。

  报告中,刘铁岩畅谈“探索AI的产业和科学价值”,表示作为人工智能的从业者,要问自己如何能够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的产业价值和科学价值,让人工智能在国计民生、科学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思谋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作题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的报告,他认为“关于智慧能力构建和以计算为中心的技术将成为最需攻克的难关,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极大地拓展自动化和数字化。”

  

  大咖探讨AI赋能产业,专家学者深析前景策略

  

  本次活动汇聚了国内外多位行业技术领袖,来自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大咖们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为产业带来的新变化及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为AI赋能产业贡献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圆桌讨论中,多位院士专家、行业翘楚畅谈AI领域的前沿进展。首场圆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主持。丁文华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项赋能技术,在底层对各个领域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郭仁忠院士表示,人工智能要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不仅是当前的应用,还有社会价值,人工智能推动提升科学价值,助力科学发展。王怀民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在若干领域实现了突破,这种突破如果要向全社会进行更广泛的渗透,则需要一种通用平台性的技术给予更好的支持和加强。赵沁平指出“元宇宙”概念的提出能够促进现有技术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云边端计算等技术更加快速的进步,同时可能会促进这些技术交叉领域的发展。

  第二场圆桌讨论由徐宗本主持。徐宗本提出,AI大模型解决问题依赖于拥有的数据量以及该模型能覆盖的领域范围,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对于技术能力、资金保障、大数据库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如果分领域、行业地研发和发展大模型,将可能使其技术和应用快速成熟。郑纬民院士表示,大数据、算法、算力是研发AI大模型的“三驾马车”,其中算力方面,得有高性能AI超算装置,以及满足需求的框架,如TensorFlow等。段广仁院士以人工智能在车辆驾驶、空间站运作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自动控制技术。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通讯员 赵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