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言喊居民做核酸 贴心为老人制作订餐表
龙岗封控区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处处显示着温情


1月10日,东心岭小区正在用从居民手中征集的三轮车转运物资。

1月11日,东心岭小区门口,小区物管人员正在转送物资。

1月10日傍晚,在属于非管控区域的龙岗区横岗街道塘坑小区,几个小孩子手持喇叭喊话居民做核酸。
自2022年1月8日21时起,龙岗区已确定两个中风险地区,分别是布吉街道布吉社区壹村东心岭八巷55号楼栋和吉华街道水径社区西环路2号长龙富辰公寓两区域。
面对疫情,有人主动提供三轮车为居民运送物资,并且作为志愿者无偿为居民服务;社区为不太会用手机的老人们制作了餐饮商超电话,方便他们购物;为了动员居民做核酸,龙岗区的上空还响起了各地方言,让居民感到非常亲切。龙岗封控区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处处显示着温情。
热心居民提供人力物力帮运送物资
据布吉壹村东心岭物业管理处主任李林忠介绍,相应的封控管理工作其实早在1月6日21时便开始了。
“当晚6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到岗,一个都没有落下,后续大批防疫人员也陆续入村”,据了解,6日21时李林忠接到命令,要求率领该村保安人员、干部对东心岭进行封闭管理,“我五十多岁了,还是头一回遇上这么紧张的事”。
是夜,李林忠带领管理处工作人员配合街道和防疫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要求居民配合核酸检测采样,并重点把守入村通道,做到只进不出。
1月7日,南都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配送人员在转运外卖、物资时使用的是较为破损的三轮车。据李林忠介绍,这两辆三轮车是由社区内两名从事快递行业的居民无偿提供,“他们不仅二话不说就贡献出来,而且还作为志愿者无偿为居民运送货物”,“对于这么热心的好市民,疫情过后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定性的经济补偿”,李林忠激动地说道。
据悉,在此后的工作中,管理处在1月10日紧急购置了两台新车替代使用。1月11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东心岭入口时发现,两辆崭新的三轮车已投入到物质保障工作中。
据了解,目前东心岭负责配送物资的工作人员达50余人,分三班工作制。“白天物资配送量较大,两班人员均有20多人,夜班则有10余人”,李林忠表示,按照防疫指挥部的要求,物资配送工作要严格遵守相应规定。入口处工作人员接受物资后,要进行详细信息登记,再由专门的物管人员用三轮车送至每条巷口,之后再由身穿防护服的防疫人员送至居民家中,整个过程分工明晰,最大程度避免感染风险。
另据李林忠透露,该小区目前的防疫物资准备充足,布吉壹村股份公司和布吉街道都准备了大量的饮用水和食品,充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所需,必要的物资每天还在不断补充当中。
为老人搜集餐饮外卖电话
“针对居家隔离的住户,我们基本可以做到15分钟配送到家”,水径社区工作站站长郑衍朝表示。此外,考虑到社区内还有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小程序和APP订餐、下单购物,水径社区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专门搜集了仍愿意进行配送的餐饮和商超,把联系方式和餐牌等信息制作成一张表,并打印出来一一送到老人手中。郑衍朝介绍,老人使用电话订餐或购买生活用品后,等待配送人员送货上门即可。
与此同时,考虑到隔离工作可能会引起居民心理状态的变化,水径社区也注意对居民情绪进行疏导和缓解。针对社区内老弱病残和孕妇等群体,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已派出医疗组组长进驻,第一时间对居民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微信群里也有心理辅导组的专家和居民沟通,目前整体情绪比较良好。”
另据了解,目前水径社区内封控区居民达105人,管控区居民有160人。
孩子们帮喊话动员居民做核酸
自疫情消息公布以来,排队做核酸成为龙岗区居民一个绕不开的生活话题。
家住布吉街道布吉圩的陈先生形容道:“有点懵,感觉空气都好像凝结了,眼前的一切都被紧张的氛围所笼罩。”直到楼下传来喊居民做核酸的声音:“5点、5点做核酸”,同一句话被反复用普通话、客家话、粤语和潮汕话四种语言说着。那一刻,陈先生说自己被感动了,“鼻子还酸了一阵,作为潮汕人听到乡音,倍感亲切,”陈先生紧张的心瞬间被融化了。
无独有偶,在位于非管控区域的龙岗区横岗街道塘坑小区,也被这温情的喊话所充满着。据了解,1月10日,塘坑小区核酸采样点的工作人员吴志强等人正在小区下面喊话劝导居民下楼做核酸。“疫情刚开始,大家还是很积极的,但是到了第二次,大家很明显就有点懈怠了”,吴志强表示,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团队想出了用普通话加多种方言喊话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因为塘坑的居民很多是客家人和潮汕人,所以想用这样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据悉,10号傍晚,吴志强一行人从核酸采样点出来,便沿着巷道用几种方言对楼上喊话,客家话、粤语、潮汕话轮番上阵,效果果然不错。
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们一边走一边喊话时,身后竟悄悄跟着七八个好奇的小孩子,也在偷偷地“鹦鹉学舌”似地叫喊起来。孩子清亮的声音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不少人也好奇地从楼上伸出头来一看究竟。最后,吴志强等索性让孩子们来了场“秀”,七八个孩子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喇叭,奶声奶气地大声喊出:“叔叔阿姨,下来做核酸啦。”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一下子穿透了寂静寒冷夜空,当吴志强再回到核酸采样点时,现场比之前多了不止一半的人。“疫情之下,我们需要互相取暖,互相鼓励,而孩子的声音无疑是温暖的,动人的”,吴志强感概地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 陈文才 吴春熠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