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首个“双减”寒假遇上“冬奥”:无雪的深圳掀起“冰雪运动热”花滑“小精灵”蹁跹冰场

家庭支出减少,非学科类培训升温,睡眠时间和体育技能齐提升 看深圳娃寒假作业的创意打开方式:冰墩墩造型的元宵节花灯,创意制作二维码、护目镜,学做年夜饭、写春联……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何思敏 周正阳 王童 伍曼娜 02-24 00:00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教育生态迎来了深刻的改变。在“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许多深圳家长、学子有了“如释重负”的感受。一些深圳家长告诉南都记者,用于学科培训的费用支出锐减,用于提升学子才艺技能的“投资”开始增多。

去年寒假同期,南都记者采访部分深圳家长,他们“慷慨解囊”为孩子报补习班,培训负担较重。今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家长们纷纷调整了“教育支出”,非学科类培训(如编程、才艺、科创、综合素质)比例增加。除了培训支出的结构性变化外,“学业负担少了,亲子陪伴+娱乐活动时间多了”也是许多家长和学子的共同感受。

多玩多睡:

作业+补习减少

睡眠时间+体育技能提升

  

  家住南山区西丽街道的刘先生表示,2021年寒假,他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补习课程,以补习班+一对一名师的方式相结合,光一个寒假,培训补习费用支出便接近万元。而2022年寒假,所有“报班”都停了下来,“孩子在家自习、娱乐为主。”

  居住于同一片区的甄女士也有类似的感受。正在上初中的女儿,今年寒假没有报读任何补习课程,却有了个令人意外的收获。“这段时间,她爸爸带她参加体育锻炼。她现在800米、立定跳远、跳绳的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学习的专注度也提升不少,不会出现做几道题就心不在焉的情况。”

  贾先生家的孩子9岁,这个寒假,贾先生总结孩子的变化是:一个减少,一个增加。“能明显感觉到我家孩子今年寒假作业量明显减少了,睡眠时间明显增加了。”贾先生说,今年寒假,女儿因为英语考试成绩比较好,老师布置的英语寒假作业免做,但同时书籍阅读的时间增长了,经常能看到她安安静静地在家里读书,还会写阅读笔记,这样的转变家里都很认可。在贾先生看来,家长老师更应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素养。

  

体验创意:

学科类培训费用“归零”

亲子陪伴就是最好的“培训”

  

  不少家长感同身受的是,“双减”后的首个寒假,亲子陪伴时间大幅增加。王先生有两个女儿,近日他在办公室的墙上新挂上了一幅钉子绕线画,画上是一个立体篮球和数字24号,这是寒假期间女儿为他制作的创意手工作品。“我平时就喜欢打篮球,女儿们知道我喜欢科比,特意选了24号科比球衣的绕线画作品送给我。”王先生嘴角上扬,介绍着女儿们寒假期间的用心之作。

  王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双减”之前,两个女儿在培训班上的费用每年20万左右,包括数学、书法、钢琴等7门培训课程。今年寒假,由于“双减”和疫情原因,女儿们的寒假生活都变成了亲子活动了。“这个寒假组织了很多次家庭出游活动,总共爬了三次山,看了两次电影,在家不仅做了珍珠奶茶、炸薯条、炸鸡翅,又研究手工刺绣,忙得不亦乐乎,充实、快乐。”王先生细细数着寒假活动,还提到女儿们在过年期间帮忙家里包饺子,元宵当天做汤圆,孩子们都过了一个比以往都充实的寒假。

  黄女士也同样认为,“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父母需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和出游,之前会依赖培训班,现在学科类培训班取消后,开始自己在线上下载一些听书学习平台,陪伴孩子阅读学习,同时也需要一起完成创意型寒假作业,未来也会考虑带孩子寒暑假外出旅游,体验生活。

  假期刚开始的时候,福田区初二年级的毛同学先安排时间和朋友约着出门玩,假期过半,他开始安排时间写作业。毛同学表示自己的作业基本上完成了,最后几天再和朋友出门放松一下,为开学做准备。

  “我们班的寒假作业,跟去年比少了不少。”毛同学说,自己所在的班级假期作业量本来就不多,如今更少了。比如,语文科目以前假期要求完成10篇作文,这个假期只要求完成5篇,英语科目的作业也从4个减少到2个。“其他科目的作业,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去年有上补习班,今年就没有了。”毛同学表示,去年假期他上了数学、英语这些学科类的补习班,今年不仅没有上学科类的补习班,兴趣班也没有了。

  

综合能力培训:

报名意向增长15%

非学科类培训升温

  

  记者留意到,学科类培训课程锐减后,家长和培训机构从业者的观念均发生了转变。部分机构正在从“学科类业务”向“非学科类业务”转型,部分家长也开始更多地关注非学科类培训,更看重“素质”而非“分数”。

  王先生表示,自己在“双减”落地后,虽然学科类培训没有继续参加,但为两个女儿报了体能训练班,“偶尔户外跑跑步,锻炼下身体,对孩子的身心都有益处。”黄女士则为孩子报读了编程和科学兴趣班,代替了之前的数学培训班,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双减之后,我们机构报名意向较以前增长了15%左右。”字符世界少儿编程创始人卞烽懿告诉南都记者,“双减”过后,部分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培养,更多家长选择报读的兴趣班类别为:思维益智类,体能培训类、艺术培训类,其中街舞、篮球、足球、科学、编程、跳绳等项目较为火爆。卞烽懿表示,自己的机构也迎来业务调整,家长的咨询量增多,报名意向也较以往增长15%左右。

  另外,关于上培训班这件事,贾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没有给孩子报过任何学科类培训班,在自己看来,学习要遵循规律,孩子主动想学才会考虑报班学习,不希望把学习变成孩子讨厌的事情。”谈到教育理念,贾先生表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并不要求她一定要比同龄人厉害,给孩子压力,而且也不希望在小学初中就把孩子的潜力“挖”光了,让孩子彻底厌烦学习这件事。

  

  深圳娃寒假作业的N种创意打开方式:

DIY实现“冰墩墩”自由,临摹《千里江山图》局部,为农耕园植物信息制作二维码……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寒假,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学子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了寒假时光?在“减负提质”的呼吁和号召下,深圳学校纷纷精心设计了以“提升综合素质,倡导五育并举,改变题海战术,减轻书面负担”为特色的寒假作业,其中,德育类作业、劳动类作业、跨学科类作业精品频出。那么,今年这些精品寒假作业的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关注冬奥

校园掀起“冰雪运动热”

寒假作业融合冬奥会主题

  

  冬奥期间,深圳校园也掀起了“冰雪运动热”。“冬奥元素”也被融入了深圳各校寒假作业的布置之中。今年不少深圳校园都布置了与冬奥会主题相关的、活跃多样、创意无限的新式寒假作业。火上热搜的“冰墩墩”、“雪容融”,以及中国传统美食与当代黑科技,都是深圳娃们寒假作业创作的灵感源泉。当然,在冬奥赛场上,包括花样滑冰在内的各项冰雪运动,也冲击着深圳学子的眼球。

  “寒假期间,我们关注‘冬季奥运会’,可以说是非常‘切题’的一次寒假,同时也是非常别致,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寒假。”深圳市福田区梅林小学教师吴雪琪透露。梅林小学精心设计了“冬奥”主题的寒假作业清单。梅林小学五(3)班同学于汐于春节前夕登上了滑冰场。“我来到世界之窗阿尔卑斯冰雪世界,穿上冰刀鞋,在晶莹剔透的滑冰场上飞驰起来。由于动作还不熟练,所以没少摔跤,不一会裤腿就被碎冰浸湿了,膝盖和胳膊也隐隐疼痛。但我没有放弃,因为我觉得这个滑冰场越来越像一个舞台,一个展现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美的舞台,失败和挫折都是成功的一部分,疼痛和汗水也是欢乐的一部分。”此外,梅林小学学子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方式,了解北京冬奥会上的各种高科技信息,并纷纷以电子海报、手抄报等方式解密黑科技;烹制中国美食,志在把中国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传递出去,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们从美食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感受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生趣。

  无独有偶,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龙外”)也有一个“冰上小精灵”,11岁的陈墨同学是一位崭露头角的花样滑冰选手。陈墨妈妈坦言,“双减”前,孩子的课业负担较重,花滑训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的作业基本都在学校完成了,放学后就可以安心投入到滑冰和跳舞训练中,孩子的特长有了更多的培养空间和培养时间。而今,陈墨接连在省市级的花样滑冰竞技中获得不少奖项。

  冬奥会碰上寒假,深圳孩子的假期玩法更多了。家长贾先生表示,孩子寒假期间也有不少实践活动的作业,特别是冬奥会的开幕,自己陪着女儿共同观看正常直播,升国旗时也会起立完成仪式。“她爱上冬奥会的吉祥物,观看冬奥会首枚金牌的诞生,时刻关注各项赛事,已经成为了冬奥会小迷妹。”

  北京冬奥会点亮了学生的寒假生活,“冰墩墩”也一度成为深圳孩子们的新宠。家住南山的黄女士提到,自己的女儿往年一直在上数学培训班,“双减”之后的第一个寒假,孩子在家的时间多起来了,也爱上了手工活动。在冬奥会期间,女儿就做起了手工DIY“冰墩墩”,实现“冰墩墩”自由,感受冬奥会的魅力。“除了冰墩墩,元宵节也自己做了灯笼,制作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另外,在南山区读三年级的谢明道,在元宵节当天将花灯与冬奥冰墩墩合二为一,将传统文化与世界冰雪运动完美融合。他把废弃的鱼皮花生罐子重新利用,变废为宝,一番手工DIY后制作成为冰墩墩元宵节花灯。“冰墩墩造型的元宵节花灯亮起时,我终于看到了元宵团圆的美好和冬奥精神交汇在一起。”

  当“双减”遇上“冬奥”,寒假作业不再是“题山题海”,而是结合冬奥元素,提升体育素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意志品质的一个个“项目”。个性化、情景化、开放式、体验式的作业,突破和延伸了传统“作业”的形式和内涵。

  

多元创新

创意制作二维码、护目镜、节能灯

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科技与人文并行,劳动与生态交融。“双减”后的寒假,体现劳动元素、科创元素的作业,也成为了深圳校园里的一道别致景观。学校综合考量学子的心智成长规律、客观环境、年龄特点,让学子们利用寒假时间,参与科创实践。

  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麓城外小”)的学子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创新思维。该校六年级的学生在寒假进行了跨学科多元化创造,把农耕园里的植物信息制作成二维码,体验到了项目式学习的魅力。这项作业任务,在于学生不仅要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种植条件,还要探究植物的食用、药用价值、花语及相关意义,还要自学如何制作二维码,体现了对学生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的综合考查。

  除了创意二维码以外,该校学生在本次寒假中的劳动结晶还包括简易护目镜、创意节能灯等作品。五年级的学生们利用日常生活中废弃的节能电路材料,动手制作了创意节能灯,既环保又美观;还根据病毒防控方式、护目镜的结构以及防护原理等相关知识,考虑安全、材料、性能、美观、舒适、方便携带等因素,利用多种材料自制简易护目镜。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麓城外小作为广东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该校于去年12月初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双减”形势下寒假作业设计研讨活动。从设计理念来看,该校寒假作业的第一类为复习类作业,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第二类为实践类作业,强化学生多样化表达。第三类为阅读类作业,彰显学生文化底蕴。第四类为跨学科类作业,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六年级学生的“农耕园植物二维码制作”这项作业任务,就属于该校跨学科类作业。

  

传统文化

学做年夜饭、写春联,服务社区

输出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今年1月,龙华教育面向全区师生家长征集“龙舞华章话传统”系列视频,收到了大量投稿作品,深圳市龙华区的学子们通过烹饪传统美食、制作手工艺作品、讲述传统习俗故事等形式,踊跃地将所学的传统文化内化输出。寒假里,龙华少年们还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垃圾分类、社区服务等,不仅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分担家务,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在付出中体会劳动的真谛。   此外,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博恒实验学校、   牛栏前学校等学校的学子通过自己的视角   观察,寻找身边最可爱的人,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的诗歌。他们或是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或是诠释劳动最光荣的“城市美容师”,或是用科学技术造福人民的国家院士,或是在平凡工作中奉献自我的普通人。

  而在龙岗区,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本次寒假设计了争做特区达人的特色寒假作业自选超市,在这些特色寒假作业中,每项特色作业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比如红星少年(通过查询资料,参观革命遗址、科技馆、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等)、红色马甲(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积极参与并带动周围队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劳动先锋(与家长合作,参加年前大扫除,给家里布置过年氛围的装饰,写春联、剪纸、画年画、做年夜饭、包饺子、猜灯谜、唱传统民谣、逛庙会等活动,学习了解当地过节传统和风俗习惯等)......

  就在距离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不远的坂田实验学校,该校八六班的刘晓鑫在寒假里被北宋王希孟18岁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所震撼,进而临摹了《千里江山图》的局部。刘晓鑫说:“如诗如画的意境,高超的绘画水平,深深地打开了我的绘画欲望。《千里江山图》用笔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我为青绿山水画而骄傲,我为民族文化而自豪!”

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采写:南都记者 何思敏 周正阳 王童 伍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