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台存取5万以上暂缓登记来源用途
业内人士解释技术等方面尚待准备,出于更好实施政策目的才暂缓
南都讯 记者卢亮 此前单笔5万元以上的存取款登记,又有变化了。2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令〔2022〕第1号)。据悉,1号令此前曾因要求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时,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用途,而引发热议。
为何暂缓实施
为何暂缓1号令?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解释,《办法》发布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提出,《办法》针对不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金融机构需要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并进行人员培训。为此,经研究,决定暂缓实施《办法》。
一位深圳的金融研究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大额资金登记来源是国际惯例,可以有效防范洗钱、腐败、逃税等问题,应该早点实施。此次估计是技术等方面(比如银行信息系统)的准备还有所欠缺,出于更好实施政策目的,才暂缓的。
“从操作层面,不论存钱还是取款,你编个理由,投资所得、朋友还款,甚至压岁钱等,银行层面无法核实,只是记录,提交后台。”一位金融人士向南都记者分析,监管可能担心流于形式,有的银行可能为了应付监管,难以做到实质性管理,因此需要在技术层面做更多规范化和优化,这是严谨审慎的考量。
以存款为例,此前也有一些市民反映,如果登记流程带来不便或复杂,可能转而到其他银行存款。这种客户流失,对于以“吸储”为重要业务的银行来说,是一种难言之痛。
深圳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是20万元
不过,上述金融人士进一步表示,普通市民其实没有太多影响,普通人之间的大额现金结算需求已经非常少了,也没有太多现金场景了。而规范的中、大企业,目前基本也没有大额现金结算了。因此可能受影响的是部分小微企业,比如建筑企业发现金工资等。
实际上,作为试点城市,深圳大额现金管理早已开始。早在2020年6月,央行印发的《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率先在河北、浙江、深圳三地试点。其中,深圳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是20万元。
深圳某国有银行的柜台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客户提取、存入20万元之上的现金,确实需要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