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沉浸式”体验封控区和管控区:
基层防疫从忙乱到有序 邻里互帮互助温暖人心


管控隔离第一天的上午,下沙村的多家便利店和超市的部分货物被抢购一空。

管控隔离第一天的下午,下沙村的菜品供应就已经正常了,价格也几乎没变。

金色假日护送生活物资的工作人员。受访者供图
深圳“0215疫情”以来,多区疫情形势严峻,封控、管控、防范区也逐渐增多。这些区域内的居民生活如何?他们的需求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响应?基层社区的工作是否经得起检验?连续多日,身处封控及管控区的南都“马上办”记者,来了一波“沉浸式”体验。
封控区
福田区莲花街道金色假日名苑
从被催促到逐渐有序,配送效率大大提升
2月23日,南都记者所在的金色假日名苑宣布被划入封控区。小区群是从当天晚上开始热闹起来的,临近深夜,有人在群里通知确诊患者上下几层楼的住户,需要立即收拾行李到酒店隔离。一时之间有些人心惶惶,半夜就要去隔离?小区还安全吗?家里的宠物可以带去吗?大量的问题在微信群里刷屏。
在相关问题陆续得到答复后,居民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了下来。不料,随后又有一批邻居被通知需要到酒店隔离。有邻居专门列出隔离要带的物品清单供大家参考。在微信群中,记者看到,酒店的隔离转运秩序越来越好。
除了在酒店隔离外,小区内还有大量居家隔离的住户。隔离第一天,由于通知来得突然,大量邻居叫了闪送把电脑送回家里居家办公,但居民不能出家门,只能由“大白”送货上门。由于人手不足,群里一度都是催促的信息。
南都记者所在小区的物业团队也被隔离了,来支援的是一个志愿者团队。最开始的工作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大家需要电脑,需要从电商平台上买的菜,需要拿外卖,需要拿快递……一时之间,群里几乎都是@志愿者负责人的信息。
以南都记者感受的效率为例,隔离第一天,买的菜几乎在楼下放了大半天才被送到门口,一个快递则是放到了第二天才能送上来。但从隔离的第二天开始,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到配送效率的提高,生鲜食品基本半个小时内可以送上门,快递在到达后两三个小时可以送上门。特殊时期这样的工作效率,已经让大家非常满意。
觉得工作人员辛苦,邻居们微信群里发红包表心意
随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入驻的天数增多,有趣的故事也开始多了起来。有邻居在小区群里说家里乌龟走丢了,询问志愿者能否帮忙寻找,引发了群里的一阵逗趣。没想到,百忙之中的志愿者还真的在工作的时候留意到了一只在顶楼上的乌龟。虽然最终证实不是走丢的乌龟,但还是有不少邻居说,一只小乌龟给隔离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27日早上,小区群里大家在排队发红包,往上翻了聊天记录才知道,是邻居们觉得工作人员辛苦,众筹资金给他们买水果表示心意,最终筹到近2000元。虽然社区工作人员婉拒了,但一笔笔的红包,依然是隔离期间大家对一线人员的敬意,也是隔离服务工作越来越有秩序的证明。
社区不仅重视人们的生活需求,还重视人们的精神需求。2月27日,小区封控进入第五天,有社区人员往群里发了一个链接,是当天下午街道做的一个心理辅导直播,尤其针对隔离在家的孩子们。
潮汕邻居微信群中求茶,引来众人“献茶热”
邻里相助,是这次小区封控的另一个关键词。先是有被转运到酒店隔离的邻居在群里求救,家里有猫,但转运得急没有带上它们,询问是否有邻居可以帮忙喂猫。很快,就有邻居响应了。随后,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出现了。有邻居在群里问,“有邻居家里有茶吗,我是潮汕的,两天没喝茶了”。这样的发问引起大家一阵逗乐,炸出了小区的潮汕人、福建人,都拿出了自己家里的茶库存。还有邻居晒出朋友送来的食物物资,全部平摊在地上,让家里缺少食物的邻居到电梯口拿取。
最近这两天,大家的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平稳,小区群变成了隔离期间人们“惺惺相惜”互相打趣的地方,有人说没有这次隔离还认识不到这么多邻居,也有人在切磋厨艺时相约疫情结束后到小区楼下开个炒菜店。目前,金色假日名苑的封控区隔离生活仍在进行中,居民们的生活从最初的焦虑、慌乱,到如今的有秩序、温暖。
管控区
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村
生活物资供应充足,核酸检测点迅速增加
据深圳市福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告,自2022年2月22日起至3月8日,对沙头街道下沙社区参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中管控区的要求,采取“只进不出、足不出区、错峰取物、严禁聚集”的管理措施。
随着封村和全民核酸的展开,部分社区居民开始焦虑隔离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22日早上10点,记者注意到,生鲜店和便利店里挤满了采购生活物资的居民。下沙8坊菜店的收银员告诉记者,米面是卖得最快的。隔离在管控区的记者还走访了多家便利店和超市,发现这些店内最先空的都是方便面的货架。
同样忙碌的还有下沙中的部分餐饮商户,“豌杂粉没有豌豆了,点炸酱面吧,可能要等一会儿啊。”豌杂面的店主一边忙着做面,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出不去嘛,以前去公司吃早饭的都在村里吃早饭了,我这好多原材料都用光了。”店主一边忙着做面,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你们扫码点餐就行”。
但这样焦虑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很久。22日下午,记者就在朋友圈刷到了6坊13号有菜店上新的消息,成箱的蔬菜准备搬上货架,蔬菜店主告诉记者,接下来几天的菜品供应都会很正常。记者买了足够三天做饭用的菜,包括土豆、茄子、鸡蛋、肉类等加在一起总共花了60元,菜品价格和之前相比并无变化。
23日,记者下楼发现下沙村里新增了四处核酸检测点,以分流排队检测的人群。这些检测点错峰安排,避免人群聚集。到24日,下沙村内核酸采样点位置已经增加至15个。到25日下午,记者到楼下进行核酸检测,已经不用排队。与此同时,前一天选择关门的部分商户也开始正常营业。以往火热的网红奶茶店门口又迎来不少等待饮品的年轻人。
配置生活物资专用放置点,部分餐厅做好消杀工作恢复堂食
25日进入管控的第四天,下沙村内的多数餐厅只允许外带,禁止堂食。有外卖需求的居民,可以选择到管控卡口处设置的生活物资专用放置点自行领取购买的商品。而在同样被管控的商场KKONE的B区楼下,商家还特设了外卖领取点。25日下午3点,记者经过该外卖自提点,喇叭提示已经可以预约晚餐外卖,部分餐厅已做好消杀工作恢复堂食。
由于管控区采取“只进不出、足不出区”的管理措施,下沙村内的居民并未被限制在村内自由活动,随着深圳气温的回升,区内的居民也开始尝试走出家门开展户外活动。25日下午2点,记者在KKOEN商场门口看到不少正在打羽毛球的居民,周围还有不少遛狗和带娃的居民,生活场景和管控前已无太大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KKONE商场B区已经关停的酒吧,则成为部分居民的“自习室”,他们中有的在备战考试,还有正在办公的“打工人”,大家都自觉戴好口罩隔排就坐在酒吧的户外座椅上,享受连日阴雨过后冬日里难得的暖阳。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见习记者 孙阳
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孙阳(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