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志愿者:凌晨的灯火仿佛一种温暖萦绕


↑庞明辉说,核酸采样工作经常在凌晨后收工。

深夜搬运物资。

→深夜搬运几百箱物资后累得躺倒在路边。
“0215”疫情以来,深圳疫情防控压力陡增。有一群人,夜以继日忙于织牢疫情防护网,深夜不是休息的信号,而是另一个工作场景。清醒的他们,保证了城市的安眠:核酸检测的防疫人员,封控管理区的餐饮店人员,海面上驾艇巡防的民警,地铁里的“守夜人”……南都推出“深圳零点后”策划,讲述这群未眠者的故事。
近段时间,在反反复复的疫情下,深圳志愿者群里的接龙“请战”参与一线防疫志愿服务的名单,越来越长,“请战”“报名”“我去”……疫情多点散发,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巨大。为了同疫情抢时间拼速度,深圳的防疫工作也从白天延伸至夜晚,其中,战疫志愿者也加班加点同疫情赛跑。他们说,入夜、凌晨、破晓,待到天明时刻,往往是忙碌了一整个通宵才发现时间飞逝。
封控区寂静清冷的街道
因志愿服务而热情高涨
近日,深圳地铁义工联成员陈纪森在上沙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陈纪森介绍称,他从3月1日开始,投身上沙社区抗疫工作,至今几乎每晚忙到凌晨3点后。疫情就是命令,他心中一直有种强大的信念让他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晚上收工后,准备睡一觉后,但一个电话过来,让我又打起了精神,关键时期一刻也不敢疏忽。”
“一开始我来到这儿时,感觉到有些居民是很抗拒和抱怨的,慢慢地发现他们也改变了态度,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鼓舞。”陈纪森回忆称,有一天的凌晨1点左右,他和穿戴防护服的志愿者们正在封控区域扫楼,在经过被封控的一栋楼下面时,突然有居民趴在窗户上向志愿者喊话:“加油啊!”“你们辛苦了!”“你们一定要平安!”陈纪森瞬间心中充满了感动,也高举双手向居民楼挥舞:“我们都要平安!”
下班后“变身”志愿者
回家路上欣赏凌晨的灯火
庞明辉在深圳从事外贸工作,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响应志愿服务征集令,为防控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庞明辉说,核酸采样工作经常在凌晨后收工,但在夜间他一刻也不敢怠慢,志愿者们个个“火眼金睛”,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特殊群体便积极主动上前搀扶。“有回凌晨1点,看到有孕妇还带着小孩在大榕树下排队,我立马上前搀扶,并指引她们前往绿色通道。”庞明辉说,连续几个夜晚,他都是凌晨2点左右结束志愿工作,从核酸采样点到他家有一段距离,但他更愿意选择徒步。“行走其中,看着夜晚的灯火,仿佛有一种温暖萦绕,我觉得是一种爱心的力量,让我格外的从容和温暖。”庞明辉提到,由于志愿服务说话指引较多,一段时间后他声音出现沙哑,目前正请假在家休息,待恢复后他仍然会继续投身志愿服务。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便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深夜搬运几百箱物资后
没有人抱怨早晨5点的寒冷
2月25日,深圳市团市委青年防疫突击队队长王胜接到招募志愿者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福田区委东大门,搭乘运送青年突击队的车辆赶到沙头街道下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吃完晚饭,经过培训后穿好防护服后立刻上岗,当天晚上支援至凌晨。
搬运防疫物资、上门为密接人员做核酸采样、社区巡逻宣传、张贴防疫封条……对于王胜和封控区里的志愿者们而言,已是近期的日常。
3月4日凌晨一点,王胜和志愿者队友们还在运送物资,将物资搬运至各楼栋,搬过几百箱物资后王胜和队友们累得躺在路边休息。每日上午7时,王胜和其他志愿者们就开始在广场集合,“我们随时待命,需要我们就即刻出动。”这几天上午做后勤工作,给大家分发防疫物资,下午采集核酸,检查补贴楼栋封条,晚上搬运居民食物等防疫物资。每时每刻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
“在这次的疫情期间,下沙社区的干部和援助医生以及青年志愿者们始终携手奋斗在第一线,没有一个人抱怨早晨5点多的寒冷,群众积极配合,能不出门绝不出门,能不聚集绝不聚集,这是所有普通人的努力汇聚成的史诗”,王胜说道。
大学生到核酸采样点当志愿者
小傅是一名深圳大学金融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2月26日开始,其就报名成为了南山区抗疫一线的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2月26日通过微信群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就报名了”。
小傅告诉记者,其做志愿者期间主要就是负责维持核酸采样点的秩序,查验市民的绿码及核酸码,以及向市民解释核酸采样的注意事项等。自2月26日以来,小傅每天都到蔚蓝海岸社区的核酸采样点报到。“核酸采样点每天分早中晚三个班次,我一般下午一点多到采样点,负责下午两点到五点以及晚上六点到十点两个班次采样点的相关工作。虽说核酸采样点一般通知是晚上十点结束采样,但是有时十点多还有市民排队,晚上十一点采样点才结束采样工作也是常有的事”,目前其所在的蔚蓝海岸社区浪琴屿小区采样点每天采样5000多人次。
小傅介绍,临近毕业,其本来是准备找一份实习工作,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但是疫情严峻,其就想着先做一段时间的志愿者,“等疫情缓和一些再找实习,家里也很支持我”。
浪琴屿党支部书记李春华告诉记者,小傅有时上午8:30就到浪琴屿核酸检测点,干到晚上快23:00才离开。“采样点现场喇叭里指导居民检测指引的录音是他主动录的;现场不少外国人来做核酸。小伙子注意到以后,当即跑去周边店铺打印双语版的核酸检测指南”。
统筹:南都记者 陈荣梅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谢萌 陈荣梅